书城专栏男人与女人的博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27473200000019

第19章 亲缘指数引爆贾宝玉争夺战(1)

鲁迅曾评论《红楼梦》说:“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但那都是社会科学范畴的词汇,当我们彻底换一个体系,用社会生物学视角阅读《红楼梦》时,还能看到亲缘选择理论。

英国进化论学者汉弥尔顿(William Hamilton)于1964年提出了亲缘选择理论,用以解释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主要内容是:亲缘关系越近,动物彼此合作的倾向和利他行为也就越强烈;亲缘关系越远,具有相同基因的概率就越小,则利他行为表现越弱。这一理论在蚂蚁和蜜蜂等社会性昆虫身上得到了严格的论证,现在也可以用于理解贾府这个蚁穴中的权力斗争。

从理论上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指数为l/2,兄弟姐妹之间同样为1/2,祖父母与孙辈之间的亲缘指数为1/4。所以,著名进化论学者霍尔丹(J.B.S.Haldane)曾开玩笑地说过:我宁愿为两个亲兄弟或八个堂兄弟去死。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分析一下贾府中主要人物的亲缘指数,或许能从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理出一个清晰的线索,并且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的创作主题。

贾府中的女性大致存在两大势力:一是贾政的母亲史太君,通称贾母,她与贾政的亲缘指数是1/2,与宝玉的亲缘指数是1/4,与黛玉的亲缘指数也是1/4,另外,不要忘了史湘云,她也是贾母的嫡亲孙辈,亲缘指数同样为1/4。我们暂且不考虑宝玉和贾政这些男性因素,那么,在贾府中,和贾母有亲缘关系的就是黛玉和湘云。根据亲缘选择理论,贾母应该最疼这两个女孩。而《红楼梦》中的描写也是如此,湘云和黛玉几乎都是贾母一手带大的,只是后来湘云回家去了,但仍然常在贾府走动。

另一派势力以王夫人为代表,她与宝玉和元春的亲缘指数为1/2。此外围绕王夫人还有一大堆女性亲属,比如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姐妹,亲缘指数也是1/2,所以薛姨妈才敢放手来奔贾府,事实上她投奔的是王夫人;薛宝钗和王熙凤都是王夫人的亲侄女,亲缘指数都是1/4;与此对应的是,王夫人与贾母和黛玉之间的亲缘指数为0,尽管他们仍是亲戚,但在生物学上无效。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贾府会存在一种奇怪的管理模式,即贾母是后台老板,年高望重,但因为年龄大了,所以轻易不管事。王夫人在贾府的实际权力较大,但琐事烦难,也不愿意直接负责具体事务,只是在大方向上把把关。

既然这两大势力核心都不搞基层管理,那么谁来具体负责呢?

荣国府的麻烦就在这里,贾政的长子贾珠早逝,而贾珠媳妇李纨一心扑在儿子贾兰身上,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搞管理,荣国府迫切需要一个让人放心的经理人,而对经理人的任命也是权力的体现,在这方面,王夫人占得上风,因为荣国府的基层大权被王熙凤牢牢控制在手中,但因为凤姐和王夫人的亲缘关系较近,因而成为王夫人手下的得力干将。而贾母这一派中的三个人都是甩手掌柜,实际控制能力已经落了下风。

可以看出荣国府的麻烦在于缺少接班人,因为宝玉还没长大,不过他终会长大,但根据贾府传统,就算宝玉长大,也是另一个甩手掌柜,具体的基层管理可能仍需要宝玉的妻子负责,这样才能从凤姐手中把权力接管过来。

所以,如果想要强化对贾府的控制,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把自己人嫁给宝玉。在金陵十二钗中,适合嫁给宝玉的只有四个人,即妙玉,湘云,黛玉和宝钗。而真正有可能嫁给宝玉的事实上只有三个人,因为妙玉是出家人,一般不会谈婚论嫁,尽管她对宝玉也是青眼有加,但早已被排除在竞争之外,最多送送花写写字喝喝私房茶罢了。

现在我们可以看清形势了:王夫人这边能派出马的是宝钗,而贾母那边能派出来的是黛玉和湘云。

初看上去,似乎贾母那边占了上风,因为她有两个适嫁的女孩,问题是贾母不能把两个女孩都嫁给宝玉,所以在内部竞争中就需要有所取舍。贾母的决定很明白——舍弃湘云,保留黛玉。所以,从小和宝玉住在一起的湘云就回家了,尽管湘云小时和袭人曾悄悄讨论过一同嫁给宝玉的话题,但自从黛玉出现后,她再没有任何机会。正因为出局,湘云才比较超脱,她只是一个热心的旁观者,而不再是竞争选手。尽管湘云和黛玉之间的亲缘指数为1/8,但由于这一次直接竞争失利,所以湘云和黛玉的关系并不好,当然两人都不是故意的。

现在战局明了,真正的竞争选手只剩下两个人,而且都有着强大的后台。宝钗的后台是王夫人,黛玉的后台是贾母。究竟把谁嫁给宝玉,不是宝玉能决定的事情,而要看王夫人和贾母权力角逐的结果。宝钗和黛玉只是参与者,宝玉甚至连参与者都算不上,他只能等待命运的裁决。

或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这里没有贾政的事情。

在大多数集权制的社会性哺乳动物家庭中,雄性都是实际掌权者,比如控制了一大片海滩的海象会密切监视其他雄性海象的入侵,但对权力范围内的其他妻妾如何相处,雄海象几乎从不过问。贾政也存在这种倾向,他在贾府有巨大的权威性,有贾政在场时,则容易冷场,所以贾母才多次赶走贾政。而宝玉则不会造成冷场,因为他没有权威性,其他成员并不会对他产生畏惧情绪。

贾政的策略是,轻易不对小事表态,不过一旦表态,则轻易不会改变,因为雄性权威必须得到严格保证,王夫人和贾母都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宁国府贾赦将迎春嫁给孙绍祖时,虽然贾母心中并不称意,但也只说“知道了”三个字而已。

问题是贾政对宝玉婚事的热心程度似乎远弱于贾母和王夫人,通篇没见贾政过问过这些小事,原因很简单,因为亲缘利他行为存在不对称性,即雌雄两性对后代的投入不对称。就人类而言,即男人投入精力较少,女人投入精力较多。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所有女人都能确认自己生下的孩子带有自己的基因,所以有必要精心照顾。但是,并不是所有父亲都能确定这一点,他们常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对待子女,因此没有母亲投入的精力多。这就是“父亲不确定理论”。贾政虽然没有戴绿帽子的风险,但是长期以来的进化惯性还是塑造了他冷漠的人格,更何况贾政还有别的女人,也为他生下了儿子,当然分给宝玉的关爱就要少很多。加以中国文化的长期熏陶,所谓严父出孝子,表现就更是明显。

既然权力最大的贾政不过问此事,那么王夫人和贾母之间当然要展开直接竞争了。

奇妙的是,贾母和王夫人不是赤裸裸的对手关系,她们还是法律意义上的婆媳关系,特别是在贾政阴影的高压下,贾母和王夫人必须采取正确的竞争策略,努力保持某种外在的和谐,不然举止失当的一方将彻底失去竞争机会。

因此,贾府就此上演了一场以爱为名的不见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无处不在,但却悄无声息,甚至不明就里的旁观者,包括后来的读者,根本感觉不到这场战争的存在,还以为这是一场感人至深的人间喜剧,却不知悲剧早已注定。因为每一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也正因为势均力敌,所以每一方都不愿轻易退出竞争,战争因此而变得微妙而激烈。可以这么认为,《红楼梦》表面上是爱情小说,通篇以宝玉、黛玉和宝钗的感情关系为主线,事实上,其背后隐藏着另一条黑色主线,即王夫人和贾母之间的战争。小说作者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之一,所以才写下了“一把辛酸泪”的绝望感慨。抽时间我们会专门从生物学角度讨论《红楼梦》的作者问题,现在暂且不提。

现在我们接着讨论这场微妙战争的部分细节。

首先谈谈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问题。

如果不明白亲缘选择关系,很多读者都可能被《红楼梦》中表面的描写所困惑,认为贾母其实是因为喜爱宝钗而放弃了黛玉,甚至高鄂在后续的四十回中,硬把贾母写成置黛玉于死地的罪魁祸首。后世许多红学家也持这种观点,相信是权高威重的贾母一手制造了宝黛之间的婚姻悲剧。这当然是非常扯淡的事情,从红楼梦前八十回内容来看,没有任何线索指向这个结论。相反,林黛玉初到贾府时,贾母把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安排黛玉住处时,贾母想把黛玉安置在碧纱厨里,而把宝玉挪出来。宝玉知道了忙说:“好祖宗,我就在碧纱厨外床上很妥当,何必出来闹得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这个“想了一想”才作出的决定,明显有一定的内涵,不可能是胡思乱想。从此贾母对黛玉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了;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蜜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简单地说,就是“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从中不难看出贾母对黛玉的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