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股海别梦
2756000000043

第43章 到处都有理

——沙本斋的自言自语

在美国,有人曾雕塑一颗巨大而镂空的黑心,用来象征金融家们的良知。

在众人的经验里,要成为金融家乃至企业家、政治家以及一切成功人士,就必须黑心。

黑心就是狠毒,冷漠,贪婪,意志坚强。

黑心可能是金钱社会里,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甚至有人会这样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越走越高远;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日渐被遗忘。越来越多的人更看重通行证,因为它佩戴在胜者胸前,代表着强大和未来;越来越多的人益发看轻墓志铭,因为它立在死者坟前,代表着弱小和过去。不信你看,被宠得只能听好话的独生子女们,大都服强凌弱,欺下媚上,崇拜偶像。

但是,即便如此,个人成功依然是人们为社会公众做出巨大贡献的必要前提。

个人成功为社会带来的益处可能是间接的、非本意的;但也可能是自觉自愿的,甚或是志愿的。

何况,现实的色彩也并不似文学描写那般鲜明和突出。卑鄙并不只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人类的绝大多数,无论从时间上分析还是从空间上窥视,都是卑鄙和高尚的混合体;纯粹的卑鄙者和纯粹的高尚者都只是点缀。历史正在使两者间的分界线缓慢地向着高尚一边移动。

历代历国,最终领导穷人和弱者走出物质贫困和精神困境的,都是富人和强者,而不是前者自己。

“可是在当代中国,为富不仁者众!”有人可能会这样质疑,并将他们与卡内基、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相比对。

“别急,他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还没有那般富有。”另一个声音在安抚着,并替他们辩解。

确实,一个人,一个政府,只有在足够富有和强大之后,其帮助穷人和弱者的言行才坚实可信。

就个体而言,也许只有先立名甚至先盗名,而后才会有忘名的那一天?

富人多了,穷人就少了;穷人多,是因为富人少,帮不过来。

一帮一可以做到一对红;但一帮仨却很可能陷入两对穷。

所以,大家争相致富是没错的。这绝对是件大好事。

其实,富人在拥有了金钱、物质之后,能给自己赢得的幸福并不多,享受幸福的时光也并不长。

但他们致富的过程却往往会改变周围许多人的人生轨迹。

这是我们都会在心里默认的事实。为此,他们富得速度过快一些,我们也都能够容忍。

而且,任何喧嚣都要归于沉寂,任何繁荣前后都是萧条,再伟大的博弈终究是博弈。

人类最残酷的博弈是在成为胚胎之前,但最终个体都要销声匿迹。

死亡是多细胞生物进化的代价,铁门槛都得化为土馒头。

但只信仰上面这一点却又是非常危险的。对走向成功者危险,对还没有决定走不走向成功的人更危险。

它会使人在尚未博弈之前就先败退了,至少,在满足了个体或种群的基本需要之后,将不会再努力和奋斗。

因此,我们需要滋补信仰的另一半珍品,它应能使我们确信,金钱是为自己、为他人、为更多人谋福利的手段;看到自己改变了一群人的人生轨迹,为人类进步承担了一点责任,感觉会很幸福,心灵会得到慰籍。一生能这样活过,就可以称为既有智慧又有道德了。所以说,财富向有智慧的人手中集中才有效率;财富向既有智慧又有道德的人手中集中,才既有效率又有公共福祉。财富向后一类人手中集中,无疑会更有利于世界的平衡,增强人类进步周期的上行动能。

当然,在这一前行的过程中,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要为之付出代价。

这代价既必然,又不可忘却。

眼前的这部文稿,就是为了不忘却上述代价而刻意留下的一丁点纪念。

这就是本书写作的思想基础。

开始时,我将书名取作《黑心》。但写着写着就变了调,感觉到硬往黑心处写,是故意与事实作对。于是我先自厚道起来,将书名更改为略带伤感的《券业别梦》,后又与出版社一起,最终商定了现在这个较为中性的名字。

起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受了林语堂先生的启发。林先生认为:中国人显然欠缺梦想,信奉闲适哲学,其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位明慧的达观者,他“是睁着一只眼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和讥评心理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自私主义和仁爱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从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富有生气,因而在他清醒时的生活中也含着梦意的人。他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而不过仅仅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应走的道路。因此,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生活的艺术》)以此种人生状态或曰境界来重温券业中的种种人和事,也有一如在梦中的恍惚。那是一种另类的梦境。因此“别梦”在这里,从字面上理解,至少就有了三种含义,即:“别有体验的梦”,“别具滋味的梦”,和“别种宿命的梦”。这三种含义都可为本书所容纳。

至于牛熊别,则可作如下诠释:

一为牛与熊别,即相当数量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都坚定甚或狂妄地认为:既然二十一世纪(甚至包括以后所有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经济如此之好,社会如此之安定,那末股市就应该会一直牛下去,牛应彻底与熊道别。然而,常识却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熊总是会来的,因为它每次都不走远。所以,“牛与熊永别”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梦幻。

二为与牛熊相别。牛熊代表着红绿两界,代表股市、券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书中主要人物,皆与之挥别,且都有着各自的一场鲜亮的梦境。

梦,象征着一种浪漫,它贯串于书中的几乎每一个细节。

证券与基金业是中国出富人比例最高的领域之一。

近些年,这些富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金盆洗手”“退出江湖”。这些隐退者或者玩鸽子、读古籍、游山玩水,淡泊于世;或者耽于古玩花草、丹青探险、声色犬马、挥洒闲情逸致,甘于沦为食利者。实业、慈善和再投资,都已不再能唤醒他们。他们就像战争中侥幸活下来、在和平年代里不知所措的仕官生,扶着沉舟、倚着病树,两眼浑浊地盯着前方,既不愿回忆过去也看不清楚未来,脑子里一片空白。而那些没有“洗手”和“退出”的人,则又无暇或不屑于看一眼那些沉舟和病树;他们也许有意无意地在忘掉自己的过去,而只顾向前。于是再也没有人去顾及“沉舟和病树”们,或者记着他们了。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得如此之快,是因为在网络时代,人们不知不觉地把记忆都托付给了服务器。没了记忆的人,会像没头的苍蝇一样,整天乱试乱撞。这时,一个既傻又笨的人走出来,想替顽石把那些沉淀了的历史的一部分,简单地刻录下几笔,以勾画出几个背影轮廓,昭告于后人,让他们记着,那进步的足迹里曾经印有过的另外一个侧面;连带着,也想趁机尽量多地激发起人性的另外一个侧面。

证券行业带有原罪。这里所记只是冰山一角。

作者无意揭其疮疤,使其浓流不止,因为它完全可以自行吸收,慢慢地痊愈。事实上,各国的情况也大抵如是。

大家都要经受那么一个很难完全规避掉的不光彩历程。

但愿本书能够表达出一个舞台中的一群个人,一番奋斗,一段历史,一种思考,和一类心态。如果言犹未尽,那就只有仰赖读者自己的“自言自语”去弥补了。

作者记于2007-4-28 傻笨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