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带孩子在美国读书(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27596800000005

第5章 2007年5月15日

30多的人了,还在教室里混学分,期末考试终于考完了,可以小憩一周。这边大学的暑假开始早,一般五月中旬就开始,然后到八月低结束,中间三个月的时间有一个Summer Session,可以在网上选修一到两门课,也可以趁机去打工什么的。而其他小学,中学却要到6月中下旬才结束。

大概有一个小朋友曾经带了照相机去学校,Joe有一天说也想带照相机去给小朋友拍照,我也同意了,给他带了个简单的,后来回来,还真拍了几张不错的,老师还特地叫小朋友排成队,让他给拍了一张集体照,可能是小朋友之间互相拍得缘故,表情都很自然。老师对他的喜欢也在之中表现了出来。不知不觉之间,Joe快完成Kindergarten的学习了,进步明显,最重要的是,他在这儿找到了新的乐趣,也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但每当有好玩的,好吃的东西,他就惦记着如果回杭州的话要带回去,我问他什么时候回去,他说等到书读好了回去,大概这边读书开心快乐,有点乐不思蜀。当然用不了等那么长时间,但我想他回去的时候,真有可能是一口流利的英语了,因为现在就有很多词已经用英语代替了,除非和我说话,还是觉得普通话习惯些。

前几天,学校有一个Grandparents Day。就是小朋友的Grandparents都可以在那天到学校去,到小朋友的教室里去,听小朋友唱歌。我开始不知道这个日子的重要性,恰好那天我带小朋友Reading,我也在他们班上,才发现这是每个孩子家庭很重视的日子,几乎所有的小朋友的Grandparents都去了。有些Grandparents都已经老得快走不动了,站着都要人扶着,但也来了。和一些家长聊天中知道,有些Grandparents不住在一个镇上,住的还挺远,也特地开车过来参加孙子(女)或外孙(女)的学校活动。以前就听说美国家庭很重视孩子们在学校里的活动,有一些电视电影的情节,就是讲如果父母没有去参加孩子们的学校活动,孩子会很失望。这次是我第一次看到各个家庭对着孩子学校的活动如此兴师动众,而且从穿着上,叶可以看出家人对这一天的重视,比较正式。老师将每个小朋友给Grandparents介绍,介绍姓名和特点,然后问他们家里谁来了,可以想见,那些有Grandparents来的小朋友显得得自豪一些,而没有家人来的小朋友,就似乎兴致不太高,有点不在这个活动的状态中。也有一些小朋友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办法去,其他比较熟识热心的妈妈就在边上说:“Mom is here!”来减少他们的不开心。Joe当然没有Grandparents去,但还好有个妈妈可以充数,介绍他的时候,他就拼命朝我挥手,我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说实话,毕竟是异乡。其实在杭州的话,不在杭州生活的Grandparents也不一定能到场,但在美国,就觉得更加遥远一些,异乡的概念也很不相同,而且和多数的白人,黑人比起来,在这儿的亚裔更是少数裔。这些出门在外的感受,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有深切的体会,而且必须要去面对这些在家里时根本考虑都不用考虑的问题,你所处的环境,会提醒你,和土生土长,语言一脉相承的当地人,你有不同的出处和背景文化。我虽然不知道孩子的真切感受,但我第一次认识到,远离家乡,没有亲戚朋友在身边,身处异乡的现实,是无法逃避的,只能去面对。但看着小孩子他还是嘻嘻哈哈开心的很,我也想可能是我想得太多了,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想那么多,他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

上个月4月16日那天,美国还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就是佛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32人死亡,20多人受伤的校园枪击惨案。枪击案发生的当天,学校便给家长发了邮件,提醒家长不要在孩子们面前谈论这些问题,也尽量避免让孩子们看到相关的新闻和图片。我觉得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然而,孩子们还是有意无意的在我们的谈话中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购枪在美国是合法的,学校也用含蓄的语言乘机提醒各个家庭管理好枪支。这样大的血腥事件,因为很少在国内听说,家人听到后,虽然知道我们和佛吉尼亚很远,但觉得我们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中,似乎充满了危险,父母首先就在电话中表达了担忧。事实上,平常生活中,我一点都没有感受到有枪支的威胁,社会治安似乎比在国内还好,对比之一就是从未见美国的公寓有装保安门窗,每家每户也不见得有铁栅栏把门。美国的法律规定擅入私宅,主人是有正当防卫权利的,因此大家都比较谨慎闯入私人地区,也没有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领地围得像牢狱,自我监护。倒是国内虽然禁枪,但大家总是时刻被提醒防小偷。因此,内心里即使听到那样恐怖的事情发生了,还是觉得在美国是非常安全。这对在国内的亲人当然感受不到,自从我们来美国后,他们便开始关注所有来自美国的新闻,觉得一切都变得和他们息息相关。不过,不管我怎么觉得,毕竟这是一件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事,和一些家长聊天的时候,他们也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情很糟糕,很可怕,认为做这些事的人crazy。PTA也发出邮件,把学校安装警报设备的事重新摆上议程,并重申了一些安全措施,避免闲杂人员随便进出学校的可能。

几天前,Joe上床后5分钟,突然穿着睡衣,大声哭着跑了出来,弄得我莫名奇妙,我抱住他说:“怎么了,为什么哭呀?”他说:“妈妈,你不要死!”我心里又难过又好笑,说:“怎么了,妈妈这么年轻,怎么会死呢?”他说:“你死了也要活过来!”然后又放声大哭,鼻涕眼泪不断往我身上擦。我说:“好的,妈妈答应你,妈妈不死,跟你在一起!妈妈也不想死,妈妈怎么舍得你呢!”等我说了三番五次,他好象得到确认以后,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我也抱着他,然后叉开话题去逗他,一会儿他又笑了,自己睡觉去。第二天早晨起来,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昨天晚上,他在洗澡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一种怪异的声音,象唱歌又象哭,我跑进浴室一看,Joe正在里面哭,一边洗澡,一边说:“我不想离开这个世界,我不想离开这个世界!”看着他傻乎乎地样子,我再次觉得好玩,我抓住他的手,又跟他确认了人不是那么容易死的,但是活着的时候要乖,不能干坏事,要听妈妈的话,否则真的要受到惩罚的。他问:“那你会不会死?”,我说:“妈妈这么年轻,怎么会死呢,妈妈舍不得去死,因为我要和你在一起呀!”然后又一个个确认,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会不会死?周围要好的朋友会不会死。我不知道怎么样的回答是最完美的,但我知道他现在是充满对死亡的恐惧,于是我告诉他,只要一个人做好事,做好人,就不会轻易死去,大家也舍不得他死去,但如果干不好的事情,老天是要惩罚的。他似懂非懂,但似乎确信了他自己不会马上死,心里又平静了下来。好玩的是,平常睡觉总是要我帮他做这,做那,昨天晚上却自己都做好,然后跟我说:“妈妈,你也早点休息吧!”估计是给我说“干坏事是要受到惩罚的”吓着了。然后今天早上,又基本恢复老样子,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Joe这样的反应,让我当然有些担心。我想这是成长的烦恼,也是他开始思考生命结束的开始。虽然有恐惧并非是一件坏事,但我也隐约感到,我们搬到异乡的生活,在他心灵深处也造成了一些不安全感,尤其在学校的时候要独自去面对陌生的语言和环境,又远离原来熟识的亲人朋友,他小小的神经,可能潜意识里还是有些紧张的,反应在成长过程中,思维语言上,特别有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我们大人也是如此,搬来异乡生活,事业和人脉都是再次从零开始打拼,对诸多风险和未来的预计,也总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虽然我在杭州时也是从零开始,但在这个语言文化,社会体制完全不同的国度里,没有归属感的体会更强烈,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支撑自己的力量,在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真的会很沮丧的。生命如此短暂,可以很脆弱,无法预料以后在哪里。我想,对于Joe这么大的孩子,他所企望的无非就是他周围世界的安全感罢了,只要我给他一个安全的承诺,便可以是他的全部。所以我想,只要我以坚定的口气,告诉他,我们一切都好,他会度过这个心理敏感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