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玩转三十六计
27705700000033

第33章 空城计

要点:

1、虚者虚之。

2、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原文: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古人按: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汹惧。以张守珪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干(筑城墙用的夹板和立柱)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珪曰:“徒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

注释:

1、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全句意: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

2、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名为解。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本卦象辞为“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敌我交会,相战,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古文今解:

说起“空城计”,如果想得到真传,得先向诸葛亮学习学习:诸葛亮听说马谡战败、街亭失守的消息后,决定从西城撤退,可当时城中剩下的不是能文不能武的部分文官,就是一些个老弱士兵,而且,探子来报,说司马懿亲率大军已从街亭冲杀过来了。这时撤军已来不及,底下人都慌作一团,都心想这下活不成了,躲的躲,写遗书的写遗书,哭爹喊娘做什么的都有。只有诸葛亮一人不慌不忙,他命令城中士兵大开城门,每门用二十余名老军换成百姓衣服,打扫街道,又令全城掩旗息鼓,自己携琴登上城楼。司马懿率大军来到西城城下,只见四门大开,诸葛亮端坐于城楼之上安然抚琴,笑容可掬。不觉疑心顿起,以为其城中必有埋伏,立刻传令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诸葛亮见司马懿大军退去,拍掌大笑,那些个刚才还要死要活的官员还没从惊吓中醒过味来,奇怪地问道:“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他们率十五万大军到这里,怎么见了丞相一人,就吓得退回去了呢?”诸葛亮才“如此这般”地将原因给他们说明,并说道:“我其实也不想拿着人头来冒这个险,只是万不得已才用这个计的。”说完,连忙传令城中军兵及百姓退往汉中。

言归正传,此计正文中说“虚者实之,疑中生疑”,就是说:我方实力空虚的时候故意显示空虚无防备,使一头雾水的敌人更加一头雾水。为什么“虚者虚之”就可以使敌“疑中生疑”呢?这是因为虚实相生,使人难测的缘故。我虚而示之虚,敌人反而可能认为我是实而示之虚,他害怕中计,就不敢来攻。原文中另外一句“刚柔之际,奇而复奇”,是说:在敌强我弱的紧要时刻,要使用兵的方法更为奇妙难测。

古人按:虚虚实实,在用兵上没有固定的方法。虚中示虚,自诸葛亮之后,用此计者不乏其人。如唐朝时吐蕃攻陷瓜州,硬汉型的守将王君焕战死沙场。黄河以西的老百姓人心惶惶。这时,朝廷任命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张守珪率领剩下的兵卒,准备修补被吐蕃摧毁的城墙。正在安放夹板、竖立木桩的时候,吐蕃突然派空降兵来攻,这时城里没有任何防守和御敌的设备,大家都吓得跟见到猎人的兔子似的,一个个惊慌失措,哪还有打仗的胆。张守珪说:“拼人数,我们是没有他们多,城池又刚刚被破坏,我们也不可能光用石头和弓箭就想把他们赶走,我有一个好计谋,又可以赶走他们,大家也不必费力气。”于是,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不敢进攻,只好退兵。

简评:

空城计是一种以谋胜敌的心理战术;是在特殊情况下,为解燃眉之急所施用的一种缓兵之计。

运用此计,一般是在危急关头,以大胆的冒险行动来造成敌人的判断错误,以达到暂时解除危机的目的。施行此计的关键在于利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的特点,根据敌方将领正常分析判断情况的心理特征,反常用兵,使敌人“疑中生疑”。

施用“空城计”风险性极大,正如诸葛亮所说:“因不得已而用之。”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一般皆不用此计。施用之,往往只能作为应急手段,稍有疏忽,即会被敌看出破绽。也可以说运用“空城计”全凭心理因素,它是敌我双方将领心理的较量。因此,施用此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和敌将的情况,切不可盲目施用。

要点解析:

1、虚者虚之。

刚柔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虚实变化的道理亦在其中,如虚而示实是奇,虚而示虚则是奇而复奇,从而使敌人搞不清我方的底细,结果被蒙住了,我方就可以在虚与实的捣腾中取得奇胜了。

事例一:张齐贤因变生变退敌兵。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将张齐贤守代州,被辽兵包围。为了打败辽兵,他派使者请求驻守并州(今太原)的潘美前来支援,但这个使者比较衰,在回来的路上被辽兵给抓去了。虽然古代的通信不发达,但幸好间谍比较多,张贤齐已经得知使者被擒,他想他的计划很可能被泄露了出去。这样,代州不但更加危险,而且潘美也有遭到辽军截击。正在张齐贤坐在月光下发愁时,潘美的使者来了,说并州之军不能来援。到了这时,似乎代州就只好等着敌人来取了。但张齐贤却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他分析后料定辽军只知道潘美援军可能来,而不知道潘美援军不来,于是,将计就计,乘夜派出200人偷偷跑到代州城西南30里处,张旗烧柴,擂鼓呐喊。幸好辽兵俘获的那个宋军使者叛了变(估计被打得不轻),告诉他们张齐贤请求并州之军来援,现在辽兵看到代州西南有“大军”在行动,以为潘美援军已经抵达代州,这时就该敌人害怕了,他们赶紧慌里慌张地撤了,路上又被张齐贤所部署的伏兵截击,被打了个灰头土脸,输得很惨。

画龙点睛:

张齐贤能够变害为利、大败辽兵,是因为他在碰到突发情况时,通过准确掌握战场情况,冷静地分析应对,表面不动声色,顺“虚”悄悄而变,所以能杀得敌方措手不及。所以“空城计”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比较有效,当然前提是指挥员必需头脑冷静而灵活。

事例二:松下不动声色渡难关。

20世纪50年代,日本出现经济大滑坡,很多公司都遭遇了困难时期,松下公司也未能幸免,产品大量积压,员工没有活干还要照常发工资,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松下高层向松下幸之助建议通过裁员的方式来挺过难关。坏消息通常是传得最快的,这个建议立马被透露出去了,公司的员工们都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还好松下幸之助没有那么快下决定,他把松下公司的两位高级总裁武久和井植召到办公室,询问他们的意见:“你们说说看,该如何解决公司目前的困难?”

“那个……我觉得,除了裁员没有什么好法子了!”武久说。

“我也是这么觉得。”井植说。

松下作了一个坚定的手势,语气坚定地说:“但我决定,一个也不能少!”

武久和松植一听,嘴巴都张成了“○”字型。

松下分析说:“如果我们减人,别人就会看出我们的困难。与我们有合作的公司就会趁机给我们讲条件,我们的处境愈加艰难。如果我们不减人,外界就会认为我们是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便不敢小看我们。”

“没有这么多的活干怎么办呢?”武久问。

“办法我已想好了,改为半天上班,工资按以往全天的标准分发。”

这个好消息传到员工们的耳中,尤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员工们像过年一样高兴。所有的人这时都对公司充满了感激之情,公司上下出现了比平时更团结的景象,大家一致决定要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不管是伙伴还是对手公司,听说松下公司不减一人,而且只上半天班发全天工资,顿时感到松下公司不愧是日本最牛的公司,要不然就有什么灵丹妙药和回天之术。后来,松下公司的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只用两个月时间便把积压的产品推销出去了。

画龙点睛:

松下不愧是经营之神,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时,大胆采用商战中空城计的做法,干脆来个愈空愈敢空,大有一空到底的气概。结果,不利变为有利,公司逐渐走出了困境,这便是松下高人一筹的地方。

2、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此计的重点,不能机械单一地理解,虚、实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引申和结合。正所谓“虚实相生”,为了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我可以实而示之虚,也可以虚而示之实,还可以实而示之实,虚而示之虚,如果敌人没有准确的情报,就很难判断我内部的虚实。这四种手法还可以结合交替使用,才能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使敌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事例一:赵云单枪匹马退曹兵。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手下大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一战中大败夏侯渊,曹兵都像惊弓之鸟般四散逃命。黄忠像杀鸡一般砍了夏侯渊的头,提到刘备那里换点酒喝喝,刘备一高兴肯定还给他封个大官做做。果然,刘备高兴地为他摆了庆功宴,还封了一个“征西大将军”的名号给黄忠。黄忠从此在同事们面前都像小天鹅那样走路。

一天,刘备正在想象曹操的头被黄忠拎回来的样子,脸上不禁浮现出一丝笑容。忽然一小将前来禀报:“曹操带着二十万大军,驻守在汉水北山下了,天天在营前大喊要为夏侯渊报仇。”刘备一听,不妙,“曹操这小子啥时候这么讲义气了,看来失去夏侯渊真的是他心头的痛啊。”刘备素来知道天塌下来都有人顶着,于是不慌不忙地去找那个能顶天立地的军师商量去了,军师按照惯例摇了摇他的鸟毛扇子,在地上走了两圈,便生出了一计:夺曹营的粮草。刘备大喜,“好计!”

刘备屁癫屁癫地回去传达给他一帮打手去了,黄忠可能还想捞个“征曹将军”当当,第一个报名说:“老夫愿意担当此任。”刘备说:“曹操可不像夏侯渊那样好对付,不能轻敌。你可以与赵子龙一起领兵前往,遇事有个商量的。”

黄忠与赵云商量劫粮计策,赵云:“夺粮这种事,非同小可,让晚辈先去,怎么样?”

黄忠一听不乐意,心想一个黄口小儿居然跟我争功:“我堂堂一个主将,让副将开前锋,面子往哪搁?”

赵云说:“将军,我们什么关系,还要分什么你我呢,要不这样,我俩抓阄,谁抓着谁就先去。”

黄忠想了想说道:“中。”

结果黄忠拈着先去。赵云说:“既然将军先去,我就做你的后援保护你,我们约定时间,如将军按时返回,我就按兵不动;如果将军过时还不返回,我就带兵前去接应。”于是二人约定为午时返回。赵云回营,对部下将领张翼说:“黄将军明天去曹营夺粮草,如果午时还没回,我会前去相助。我营面临汉水,地势险要,你要谨慎守寨!”

当夜黄忠就吃饱了饭,喂饱了马,率领人马,偷渡汉水,直冲北山而去。到了曹营,天正好也快亮了,黄忠幸好又没有近视眼,他看见曹操的粮食堆得像小山坡那么高,更可喜的是只有几个兵在那守着。黄忠脸上掠过一丝得胜的笑容,令部下一齐下马放火,黄忠刚说到:“预备,放……”的时候,突然曹操部下张邰队伍赶到,将黄忠拦截,围困起来。

再说赵云在营中喝完早茶,等到中午,肚子都咕咕叫了,还不见黄忠返回,急忙上马,带着骑兵前去接应。一路冲出曹军的几次包围,杀至北山下,救出黄忠,及时杀回本寨。

曹操听说赵云坏了他的好事,直骂张邰窝囊废,并令他与徐晃去追。守营的赵云部下张翼,在寨门前迎接赵云入寨,望见后面尘烟滚滚,知道是曹军追来,就命令士兵关闭寨门,上敌楼防卫。赵云上前阻拦说:“休闭寨门!听我安排。”于是大开营门,停止擂鼓、收起战旗,然后在寨外境沟中埋伏了弓弩手。赵云自己却不进营内,单枪匹马,巍然立于大营门前。

张邰、徐晃率领兵马追到赵云营前,天色正黑;见营中寂静无声,只有赵云一人单枪匹马立于门前,顿时心生疑惑。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说“你先探探,我掩护”,另一个也说“你先吧,我掩护比较合适”,正在两人互相推让时,只见赵云举枪一招,两边壕中弓弩像流星雨一样齐向曹军射来,曹军惊慌大乱,天色又黑,前脚踩后脚的很多,结果逃着拥到汉水河边,纷纷落水,死伤惨重。

赵云大战曹军,汉水边收到刀、弓、箭、马鞍什么的无数。消息报到刘备那里。第二天刘备和孔明一同到赵云营前察看,军士又将赵云大开营门诱敌的光荣事迹上报一遍。刘备听后竖起大拇哥对孔明说:“子龙真是一身是胆啊!”

画龙点睛:

赵云巧用“空城计”,吓退了勇猛的曹军。这是利用假象来迷惑、欺骗敌手的一种谋略。“空城计”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胆略。指挥员没有一点勇气和胆量,是绝不敢冒这样的风险的。难怪刘备赞扬赵云“一身都是胆!”

事例二:核武器面前的较量。

1962年7月底,美国肯尼迪政府获得情报:苏联人把能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运进了古巴,并正在那里修建针对美国的发射基地,苏联的舰艇还在陆续向古巴运送有关设备。肯尼迪一听,这苏联怎么老跟我掐着干,连忙派人核查,证实了不是谎报军情。

两国政要经过一番口水加笑容加威胁的谈判后,美苏双方都还是不肯妥协。

于是,肯尼迪下令对加勒比海上的古巴海域进行“海上隔离”,阻止苏联船只进入古巴;美国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要求苏联立即拆除设置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时任苏共总书记的赫鲁晓夫一边来个死不认账,一边命令继续这项工作,因此也宣布苏联全军进入战争状态。美苏双方都摆出一副不惜打一场核战争,看谁的核技术厉害的姿态,以吓唬对方。

在此期间,至少有25艘苏联船只在核潜艇的护卫下正在驶往古巴,并于10月24日抵近美国海军的封锁线。美国人宣称,只要苏联船只进入美军封锁线,就把它打到海底去喂鱼;而苏联船只却仍铆足了劲向前行驶。

与此同时,美、苏双方最高决策层都在互相威胁,一场核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但无论是肯尼迪,还是赫鲁晓夫,他们心里都明白,如果双方真打起来,对任何一方后果都不堪设想。所以实际上双方都是在虚张声势,谁都不敢首先使用核武器,谁都想用大话把对方先吓回去,谁心里都发虚。

在最关键的时刻,赫鲁晓夫先犯了软骨病,他命令苏联舰船停止前进,并最后同意拆除在古巴修建的导弹设施。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美国人坚持到最后一刻,他们赢了。苏联人在关键时刻软了下来,只好自找台阶下。肯尼迪为了给对方一个台阶,宣称:“我们决不能渲染俄国人的退却。我们由于允许赫鲁晓夫从危机中体面地缩回复查,没有使他彻底丢脸,从而避免了一场核战争。这就够了。”这是胜利者才有的“大度”。

画龙点睛:

从美国的胜利可以看到,空城计的赢家一般都是胆大心细者,尤其是在虚虚实实难以判断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