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懂自己,读懂你身边的人
27720400000039

第39章 提升自己影响力,把控人生未来(3)

20世纪5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所罗门·亚希把一群人邀请到同一个房间。除了一人外,其余的所有人都是亚希安排好的托儿。他们面前画有四条线段,要求指出长度相同的两条。很明显的,第一条线段和最后一条线段的长度是一致的。但是,所有的托儿都得到指令说第一条线段的长度和第三条线段的一样。人人都选择了你认为是错误的那个答案。你的感觉是第一条线段和第四条的长度一致,但是你周围的人都相信第一条线段和第三条的长度一致。你抵制得了从众的群体压力吗?很少有人能抵制得了。亚希发现,面临这种两难境地的人有75%都会违背自己的感觉而选择随大流。

有一位太太对一款新推出的热水器非常感兴趣,她一方面被全新的设计所吸引,另一方面,也质疑新技术的实用程度。销售员反复跟她保证了很多次,她都下不了决心。最后,一位有经验的销售员二话没说,从抽屉取出一份顾客联系册直接塞给她看。那份花名册上大概有数百人吧,那位太太看到已经有这么多人买了,于是打消了疑虑,当场决定买一台。

对于这位太太的思维过程,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到底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是人云亦云与组内的其他人保持一致呢?思考了半天,绝大多数人还是决定保守地随大流。我们在电视节目中做嘉宾时会跟着哈哈大笑和拍手,即使我们知道最初的掌声是电子模拟而成的。

6.寻找共同的目标来影响对方

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心理学应用:本来心存反感、甚至相互对峙的不同利益体,一旦面临共同的敌人,都会变得友好起来,捐弃成见、携手合作。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地方——和对方缔结成同盟,强调彼此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拉近距离,加强合作。

(1)和对方站在同一立场上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本来不大和睦的两兄弟因为父亲生病而恢复了感情;有了专门欺负别人的小孩子出现,原先互不认识的小朋友,反而会很快地亲近起来……俗话说,“团结一致,抵抗外侮”,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本来关系不深甚至心存反感的双方,一旦面临着“共同的敌人”,就会捐弃成见、携手合作起来。

有一位老科长,遇到手下工作人员之间有矛盾时,从来只有一句话:“工作第一,有什么争论,等工作完了再去说。”

这句话的效果特别好,不仅有道理,而且能解决问题。因为在“工作第一”的大前提下,不论是感情的纠纷也好、反感也罢,这些不良因素都暂时被压制下去,而工作人员则团结一心地对付起工作来。

千年前,在我国唐朝,围棋名手曾创立了经典的“围棋十诀”,其中有一诀是“势孤取和”,意思就是当自己力量不够,无力和对方抗衡时,最好先和对方和解或先顺着对方的意,不要正面和对方起冲突,宁可屈身等待时机。这就是说,如果对方的势力比你强,或者情势上不允许你强出头,你最好不要执意对立。这时,你该意识到,对方是一面墙,是一把剑,你若再正面冲过去,难免有皮肉之伤,甚至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这个时候,你可以先和他站在同一边,强调彼此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然后再根据他的看法,加上你的建议,进行“润物无声”式的影响,这么一来,对方就会把剑收回,把墙挪开。

例如,当对方这样说:“虽然我们公司很想买升级电脑,但最重要的是费用上的考虑。”你就可以回答:“我了解贵公司有费用上的考虑,所以我才会提这样的建议。升级电脑不仅处理速度快,还可以搭配更多应用软件,使用升级电脑可以使人事费用和其他业务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从长期来说,贵公司可以因此省下更多的经费。”对方听到可以省更多费用,很可能立刻答应签约。

(2)化敌为友的诀窍

频繁使用“我们”,就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也是“命运共同体”,从而产生加强关系的效果。因为当你说“你们”时,给人的感觉是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分别存在,并处于不同的立场;而“我们”给人的印象,是两者站在同一个立场上。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提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笔联邦预算时,就曾以这种方式对他的国民呼吁:“伟大的政府掌握在我们大家手中,利用我们大家的钱来建立国家的时期已经来到了。”尼克松总统以“我们”来诱导全国国民的心,他也因此获得了成功。

(3)制造共同的“敌人”

要懂得将小的共同点扩大,树立“共同的敌人”,使双方有同仇敌忾的感觉。《孙子兵法》中有“吴越同舟”这么一句话,原意是讲吴国和越国本是敌对的双方,但因同时面对魏国的威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两国只好尽释前嫌,以对付共同的敌人。

这样的例子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等国家为了共同对付法西斯集团的进攻,抛弃意识形态方面的成见,携手并肩,取得了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打响后,中国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实行国共合作,团结一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旦出现了强大的共同敌人时,即使是敌对的两方,也会摇身一变,成为合作的对象。有时,“共同的敌人”并不见得真的存在,但可以故意制造一个“假想的敌人”。

(4)强调共同的目标

我们应该注意把不同的利益设法转变为共同的利益,方法就是就双方的目标进行不断地沟通,包括发展共同的利益、需要,强调双方可以通过协议达成一致,而不是酝酿不一致的目标。

7.用关心的方式影响对方

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了解对方的态度和观点,从而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对方、宽容对方。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先把自己摆放在对方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再认识、再把握,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判断。这样不但能加深你与对方的沟通和理解,而且能更为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从而真正打动人心。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但能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谅解,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使你的说服力大大提高。

曾经有人说,要想让别人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首先必须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就要失败。可是,如果你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找到别人的诉求,又怎么可能让对方喜欢呢?

乔·吉拉德是美国的汽车推销大王,他曾经在推销过程中有过深刻的体验。一次,一位顾客向他买车,他推荐了一种最好的车型给他。而那位顾客对车也比较满意,并准备掏出10000美元现钞。眼看这笔生意就要成交了,可此时对方却又突然变卦而去。为此,乔郁闷懊恼了一下午,他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到了晚上11点,他忍不住打电话给那位顾客:“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您介绍一部新车,眼看您就要买下,可怎么突然走了?”“喂,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非常抱歉,我知道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但是我检讨了一下午,实在想不出自己错在哪里了,所以特地给您打个电话,希望您能指教!”“真的吗?”“肺腑之言!”“很好!你有用心在听我说话吗?”“非常用心。”“可是,今天白天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犬子吉米即将进入密执安大学念医科,我还提到犬子的学科成绩、运动能力以及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可你呢?却毫无反应!”

乔确实不记得对方有提过此事,因为当时他根本没有注意。乔认为已经谈妥生意了,他无心听对方说什么,反而在听办公室内另一位同事讲笑话。

这就是乔失败的原因:那人除了买车,更需要得到对于自己优秀儿子的称赞,可乔·吉拉德却不明白这一点,他只是想当然地以为“已经成交了”。这又怎能不失败呢?只有做到设身处地,站在对方位置,顾及对方的利益考虑问题,才能使说服的语言更得体、更有效,更容易打动对方的心灵。

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先替对方着想,再为自己打算。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利益是最重要的,总是先满足自己的利益再去考虑别人的利益,以为这样才是赚。岂不知别人早就看穿了你的为人,而不愿意再与你合作了。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不论面对任何人,我们在考虑自己得失的同时,也一定要先考虑一下对方的利益。有时候,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机会往往就藏在我们看不到却又触手可及的地方。

安德鲁·卡内基曾经做过一件令人深省的事情:他的两个侄子都在耶鲁大学念书,可能是由于学业太忙就疏忽了写家信,完全没有想到家里牵挂他们的母亲。卡内基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就给两个侄子写了一封闲谈的信。在信的末尾,他附上一句,说是给他们每个人寄上5美元。可是他并没把钱装进信封。

两个侄子很快往家里回信了,他们很感谢叔父的关心,而他们也轻描淡写地提到没有看见钱。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卡内基与人打交道的智慧所在。他总是能准确地捕捉到对方的意愿,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