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靖康二年,有了历史以来,最大的耻辱。宁氏皇族,几乎被敌人一网打尽了。整个中原大地,到处都在呻吟。这个时候,百姓的内心是迷茫的,不知道何去何从,漂泊无依,孤苦伶仃,生活完全没有了光芒。人啊,很是盲从,一旦失去了方向,就不知道如何生存。
而这时候,宁徽宗的二十六子,宁椅,在西北大臣王诏的扶持之下,宣布登基为帝,称为宁复宗,定位卧薪元年。这个定义很是明显,就是要卧薪尝胆,一血前耻,光复大宁朝。登基典礼很是简单,其后,传檄天下,让所有有识之士,都来西北,一起攻打金国,迎回二圣。
并且,还派遣了使者进入金国,奉上了国书,敦促金国尽快放人。金太宗将国书愤恨地丢在了大殿之上,“粘罕,这就是你干的好事儿,如果攻下了西北,还有这样的事儿么?”众将皆出身求情,“陛下,我们对西北的确了解不够,粘罕对朝廷有大功,还请陛下能够网开一面。”
当然不能真的处置了粘罕,即便是完颜宗望携大胜归来,也替粘罕求情。“你回家休养些日子,你的军队,交给娄宿。”他们的商量,并不正式,还有军队的随意在里面。“你们看一看,我们应该如何答复这一位宁复宗。”
他的话语有些调侃,现在,宁徽宗,宁钦宗,都成了他的俘虏。宁朝的公主帝姬,全都成了他们的妾室,可谓是志得意满。完颜宗望道,“宁复宗不过是一个九岁的孺子,如今,宁国的大权,全都操控在王诏的手里。”
“王诏又是谁?”“陛下,王诏乃是大宁的忠臣,因病致仕之后,又在西北担任了制置使,其人不可小觑。”当然不容小觑,粘罕的能力他们都知道,可是两次败于西北军,不可能没有理由的。
完颜宗望道,“陛下,请准许我出征,将宁复宗给掳掠回来,同样可以成为阶下囚。”完颜宗望的功劳够大了,金国不缺乏名将,这样的额话,太不给别人活路了。金太宗笑道,“将士们现在困顿不堪,且休整些时日,再出征不起。一个九岁的孺子,眹又有何惧怕的。”
得去如此,他们回书十分嚣张,“你的父亲兄弟,都在金国做客,爱上了北国的风光,你不如也来北方住上些时日。”王诏看了看,也只是笑了笑。现在的摊子,无疑更大了,晋地的州府,大部分都来朝拜了,却有些人还在张望。李晟说了,要想光复中原,就一定要团结起来,这样可不行了。
王诏很明白李晟说的话,不是光复大宁,现在,西北重民,已经超过了历朝历代。如今,不是心软的时候,必须把西北全部统一起来,化家为国,才能跟金国抗衡。银州已经不足以成为西北的中心了。大量的工匠,开始往太原府倾斜。没错,他们要在纷乱的太原府,建立宁国的新的国都。
当年被宁朝自己断绝的龙脉,这一次,恐怕又会再度兴起了。这则消息传到太原,太原百姓,十分振奋。瞧瞧,皇帝陛下就会来太原了,这是御驾亲征啊。西北制置使的负责人,全面的往东面迁徙,除了卢俊义没有动弹之外,大部分人,都往东面任职。
梁兴龙不得不感叹,世事的奇妙,当初还在梁家庄钓鱼,却以为结识了李晟,现在,竟然成为了朝廷户部的尚书大人。来恭贺的人络绎不绝,梁兴龙却感觉到身上的重担又加重了几分。不过还好,医学院对他们的膳食,完全照顾周全,有点儿小病,就仿佛天塌了下来。
西北的红红火火,却让归德府的一群人,很是难堪。宁构逃到了这里,终于送了一口气。老将宗泽,早就建议他称帝,召集大宁的民心。可是被完颜宗弼追的十分着急,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又机会了,却被别人给抢先了一步。
众人都十分尴尬,宁构恼羞成怒,“乱臣贼子,他宁椅有什么资格继承皇位。他们立一个孺子作为傀儡,就是想篡夺大宁的江山。”很有可能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已经先一步发檄文,昭告了天下。众人陪着宁构这么东奔西跑,补救为了这一幕么。
“王爷说的对,现在,咱们正是要拨乱反正的时候,还请王爷赶紧登基,天下才有明灯。”宗泽无奈,如此一来,大宁算是被分裂了,西北太原能守卫下来,确实是奇迹。
“西北的大元帅,还是梁六贼的侄子,陛下不如传令王大人,让他来归,咱们的实力就更大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众将都深以为然,于是乎称帝势在必行。
在河南的商丘,宁构称帝,称宋高宗,传檄天下有识之士,抗击金国。他本来不想跟金国死磕的,但是宁复宗首先发出了宣言,你不表态,那就说明自己胆小,会失去了天下的民心,人家是卧薪元年,他则称作建炎元年。
但这个时候,他还是处于逃亡的状态,跟人家西宁一比,逊色了很多。人家西宁,皇帝都打算搬到太原府的前线去了。这个时候,你若是敢回青山,那算你有种。宋高宗一路难逃,过了河,都还被金国人给追击。
没过多久,被苗傅和刘正彦被迫退位,继续往南边逃。还好的是,他有好些忠臣,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浚,起兵勤王,光复了南宁的统治,渐渐在西北站稳了脚跟。
而这个时候,郓王宁楷突然现身蜀地,这个时候,他才是最有权力继承皇位的。在蜀地,很是闭塞,得到的消息最晚。等他听到消息,两个人兄弟都相互登基为帝。
作为兄长,他当然不能落后了,于是乎,也来了一个登基,蜀地的负责人十分拥护他。他便继位了,叫宋光宗,改元乾宁元年,这个政权呢,称为蜀宁。蜀宁呢,积极招降秦凤路,永兴军路的良将,以为己用。这些地方的负责人迷惑了,皇帝一多,投靠哪一边,很是迷茫。你说没有的时候吧,大家都心里慌慌的,你说多了吧,有不知道哪一个是真的。
大宁朝,突然之间,分为了西宁,蜀宁,南宁三个政权。金太宗一听,恼怒了,看看,你们干的什么好事儿,不是说了,大宁的皇室,已经被俘虏一空了,一下子,竟然冒出来了三个皇帝。
有人却说了,“恭贺陛下,如今南国一分为三,彼此制约着,这样,反而会实力最弱,到时候,个个击破,易如反掌呢。”最难以看透的,还是西宁,西宁的政权,让这些人都看不懂。
但西宁的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了好处,并且,慢慢从饥馑离乱中摆脱出来。这个时候,蜀宁没有什么外地,一直很安稳,他们不遗余力的,用武力威压还未投靠的州府,一副要打内战的样子。
南宁呢,是最困难的时候,完颜宗弼紧追不舍,江南匪患严重,如果不能摆脱这些困难,就不能抗衡敌人。相比之下,西宁稳妥的多,陈从彦率军,将西宁境内的匪盗统统给拔除了。朝廷鼓励经商,在晋地,竟然存了一副欣欣向荣的状态来。
现在,西北军屯兵在太原府境内,并没有向东攻击真定府。但是太原的骑兵,不断出现在真定城下,让金国的守将战战兢兢。真定府的百姓,能逃的,都逃到了太原府,曾经兴旺的真定府,彻底的衰败下来。
西北独有的农作物,开始全面积的推广。等到夏收之后,可以好好跟金国人扳扳手腕。灭亡金国,不在于一时半会儿,李晟不慌,柳毅不慌,只王诏和梁兴龙等老人有些着急。
他们最怕的是,就是不能活着看到大宁光复。西宁说多了,还是偏居一隅。梁工头,如今乃是工部的尚书。太原城,已经被水泥钢筋巩固了好多遍,若是想要打掉这座城,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西北军,没有一刻停止训练,练兵纪要,已经通传了全军。有些意外的是,王凛最终还是走了,他去了南宁。这里虽然呈现了欣欣向荣之策,但毕竟不是宁国皇室做主了。小皇帝整日学习玩耍,不理会政事。他要给他灌输兴国的国策,却被梅贵妃不漏痕迹的打断了。
人各有志,个人有个人的生存之道。西宁的政治很透明,没有人想过要杀他,也不担心他将来与西宁为敌人。如今呢,还有很多地方,似乎待价而沽,一点儿都不表态。还有的,则自己起了称王的心思。
天下一片大乱,这个时候,还能守住本心的人,并不多了。王凛去了南宁,在杭州见到了宋高宗陛下。宋高宗见面,便问他西宁的情况。
对于西宁,并没有什么怨恨的,西宁对他不错,家人照顾很是有待。他的子女,都不愿意跟他往南宁而来最后迫不得已,才走了一路狼藉,来到了南宁。
沿途一比,西宁真的是天堂了。南宁只是杭州行在繁华,周围,不堪入目。他只有老老实实说了,高宗皇帝却问,那些乱臣贼子如何了,早晚,必要让他们授首。
这又跟西宁不同,西宁,只是对金国和哒哒国,存有很深的仇恨。但一点儿都没有想过要攻击蜀宁和南宁。如果南宁要扩张,永兴军路,京兆路,又怎么会是他们的敌手,可是他们一点儿都没有动,只是积极的备边。
而且,在南宁的朝堂上,充斥的,都是主和派。王凛是将军,他是一位坚定的主战派。自古文官主和,武将主战,乃是人之常情。但西宁宣扬的不一样,西宁坚信,天下的国土都是宁国的,一丝一毫都不能丢弃,即便现在被蛮夷窃据,终有一天,也会能打回来。
西宁朝堂的文官,甚至比将军更加主战,他们一直在努力恢复国内民生,积极备战。这么一比,匡扶天下的重任,西宁比南宁更加有空挑起来。
而蜀宁呢,那更是没有机会了。听说宋光宗在蜀地大肆选拔妃子,如今后宫佳丽,恐怕早就过了三千之数。亏得这一群良将在朝廷聚集,要光复北方,还是希望渺茫。
王凛面见帝王之后,得到了职位,但是一点儿都不开心,回到家里,告诉儿子,“咱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他的儿子早就不满意了,“爹,柳大将军对您十分看重,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非要跑到南宁来。”
王凛心里苦啊,谁都看得出来,三宁之中,只有西宁,皇室的权利最小。到最后,说不得,就会被人篡了皇位。其实大家都明白了,所有人都倾向于柳大将军。
西北这些人,都忠于柳大将军。但柳大将军一点儿都不跋扈,除了管理军队,其他的,一改不管。西宁很快建立了有效的政权。在西宁,没有谁能够决定别人的生死,皇帝不行,只有律法才行。
按照律法办事儿,没有外在的情绪,公平公正。百姓是真的感觉到了尊重,在西宁,负责人们开始害怕百姓了,他们的功劳,必须要百姓来评定,如果百姓不同意,你这个官儿,就做不下去了。
残民,害民的事儿,更是不敢有,那些监察,在西宁各处流动,被他们抓住了把柄,拿你就真的完了。西宁正以超越各地的速度发展着。但这些,在其他人眼里看来,只是哗众取宠,就连金国,都并没有看中。
王凛的确后悔了,到了这个时候,改朝换代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他接触过柳毅,是一位儒将,不跋扈,对待手下兄弟十分和善,有古人之风。
“你去安排吧,趁着现在还没有人注意,咱们瞧瞧离开。我观南宋,这些名将,最后下场都会很凄凉。”文人对武将依旧掣肘着,这样,很难放开手脚。别看现在南宁一片祥和,可是背后的问题多的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