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安半坡博物馆
27864000000023

第23章 古老文字的萌芽——刻划符号

汉字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文字,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发展过程,它的起源和发展脉络一直是人们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目前,我国北方的中原地区发现了大量属于仰韶文化的刻划符号。半坡遗址共出土113件,27种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大多刻在陶钵口缘的黑色宽带彩内或黑色倒三角形彩内,笔画大多均匀流畅且相当规整,有些笔画已相当复杂。从刻划符号的形状看,同后来出现的甲骨文十分相像。

随后,又在关中地区十几个遗址中发现了刻划符号,共三百多件标本,六十多种。人们注意到,我国的甲骨文也出现于北方中原地区,二者地域基本吻合,这一现象是偶然的吗?甲骨文是否起源于仰韶文化的刻划符号呢?这些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半坡人已过定居生活,生活来源主要靠农业,同时还进行狩猎、捕鱼、饲养、编织、纺织、制陶、工具制造、建造房屋等活动,生产生活内容相当丰富。当时已有了数字知识,数字符号产生的可能性很大。晚于仰韶文化的马家窑、龙山、良渚、二里头等文化也有与此相同的符号。河北永年台口村、江西清江吴城、郑州南关外、偃师二里头、上海马桥等商代遗址,也出有基本同于仰韶文化的刻划数字符号。从仰韶文化末期到商代约一二千年,这些符号延续下来,金文中还保留了其基本写法,说明这些数字对后世数字、文字的影响甚大。

文字的发生、起源和社会的发展是相适应的,同人们的生产、生活、物品的分配、消费及交换有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物品不断丰富,氏族的规模逐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区分各个氏族的家畜和物品、个人的工具、用具等,就给这些物品标示家族的记号。如布利雅特人氏族长财产的记号,游牧民族给马身上烙各种记号以示这匹马已有主人。类似这样的表意记号就是简化的图画文字,有一定的形和义,开始在小范围内流行,尔后广泛流行。

半坡文化的刻符是在结绳、刻木和图画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已包括数字文字和表意的象形文字。我国独龙、傈僳、哈尼等少数民族曾用结绳记事;独龙、鄂温克、景颇、佤、拉祜族曾用刻木记事、记日、记数。这些说明我国古文献中“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是真实的。由此看来这些最简单的记号和图画文字实质上是古文字发生的先驱。表意刻划符号的诞生,标志着远古先民开始告别那蒙昧而漫长的原始时代,昭示着在世界东方的地平线上,中华文明的曙光已冉冉升起。

商文化的甲骨文已有相当完备的文字体系,甲骨卜辞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广泛,且词汇丰富,用法灵活多变,若没有上千年的发展不可能达到如此的高度。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曾指出:“殷墟文字已合乎六书规律,则文字之起源必尚可追溯三二千年。仰韶龙山疑已进入有文字的时期。今来半坡,观先民遗址,其建筑结构,器制花纹,生活礼制均已脱出原始畛域。陶器破片上见有刻纹,其为文字殆无可疑。”因此,仰韶文化部分刻划符号与甲骨文一些数字或象形文字相同,则不是偶然现象。大约到龙山文化,古文字基本形成,夏文化时,文字已被人们广泛应用(王志俊)。据《吕氏春秋·先识篇》记载的“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说明夏代已有了记大事的典籍。

文字的发明被看做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若甲骨文确实源于刻划符号,那么我国文字的历史就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很可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