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较量
27987300000014

第14章  生财之道2

陈友亮明白方明是被他们整死的,这种事情太司空见惯了。“你回去禀告宋长官,我照办就是。”

待马彪走后,陈友亮把看守所长叫来,对他说:“按名单放人,每人收五块大洋取保。”

“只怕这班人有意见?”

“有意见就继续关着,不交钱不放人。老子的人难道白死了?这丧葬费、抚恤金什么的上面给的那点钱哪够,我还不得另外补贴一点,否则我对不起死去的兄弟们哪。”其实陈友亮这么说只是个借口,上面的抚恤金他每回都克扣一点,更别说一些额外之财了。

张凤山是凌晨二点钟左右才回到号房的,想到方明死在自己的手上,他内心深深地自责,这种灵魂上的折磨让他无法入眠,一闭上眼睛就会出现方明那奇怪的眼神,还有最后他指着自己说“你…你…”,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是责怪自己害死了他吗?不像,他本可以吃那道桂花鱼的,但他却选择了红烧肉,看来他抱定了牺牲的决心,难道他是在掩护自己?这样一想,张凤山觉得豁然开朗。一定是这样的!牺牲自己,保全同志,也只有共产党人才具有这样崇高的境界。

天快亮了时候,张凤山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大约睡了三四个小时,他被外面的喧闹声吵醒了。

“你们把我们无缘无故抓来,我们不找你们麻烦也就罢了,凭什么还要交钱才放人?”“是啊,我们犯了什么法,今天不说清楚我们就不走了。”“太可恶了,简直比土匪还嚣张。”“你们只知道在老百姓面前作威作福,要是遇上共产党,看看你们有什么好果子吃?”

张凤山踮起脚尖,顺着窗户往外看,只见周进等几个人正在与看守交涉。张凤山明白了怎么回事,心想这帮警察也太贪得无厌了,平白无故的抓人不道歉不赔偿,还让人交钱取保,真乃普天下罕见。他忽然想到了自己,他们被释放,为什么没有自己呢?难道宋铁军已经认定自己就是延安来的人了?那昨天晚上的考验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宋铁军这个人真是捉摸不定,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步会怎么走。

张凤山紧贴着窗户,挨个数他们的人数,总共9个人,他又数了一遍,还是9个人。除了方明已经牺牲以外,和自己一道抓进来的11个人中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他想几乎可以断定宋铁军把他当成是延安来的人,接下来等待自己的将是刑讯逼供和死亡。他倒并不怕死,只是有些失望,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不仅没有完成,还牺牲了很多人,党在文城的力量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和削弱,这必将为下一步领导文城的抗战带来消极的影响。

张凤山在为党工作中,曾经遭遇过挫折和失败,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情绪低落。“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合作打开了大门,眼看着国共就要实现历史性的第二次握手,但国民党中一些极端顽固的反动分子,如宋铁军之流,他们不情愿看到这样,更加丧心病狂地屠杀共产党人,妄图将文城的共产党人赶尽杀绝。虽然临行时首长一再谆谆告诫张凤山要保存力量,壮大组织,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他又将如何去兑现向组织的承诺?

外面的喧闹突然停了,那9个人被无条件释放了。原来看守所长控制不了局面,跑去向陈友亮汇报。陈友亮正同一个漂亮的女人说话,脸上又气又恼,见看守所长说起这事,不耐烦地说:“全都放了,无条件放了。”

跟陈友亮说话的那个女人就是菊仙,她待陈友亮离开聚仙楼后,左思右想心神不宁,决定去一趟张福海府上,代陈友亮探探路。当她到达张府求见主人时,一个护院的家丁告诉她老爷不在家,出门去了。菊仙不甘心,搔首弄姿一番,又问去了哪里,这个家丁见她长得漂亮,色迷迷地看着她说:“看你这娘们俊的,告诉你吧,一大早就被县党部来的车接走了。”

菊仙心里这个急啊,连忙拦了辆人力三轮车直奔警察局而来。然后不顾警卫的拦阻,直闯陈友亮的办公室。

陈友亮以前告诉过菊仙,不管发生多大的事都不准去警察局办公室找他,毕竟她是窑姐出身,自己多丢面子呀,不仅让下属笑话,万一有人把这绯闻捅到外面去,对自己的影响也不好。按说陈友亮什么样的女人找不着,可是他惜财如命,除了正房外,舍不得花钱讨小老婆,只好到风月场所“打牙祭”,因为他是警察局长,没人敢找他要钱。后来遇着菊仙,见她头脑灵光,就有意让她“自立门户”,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有了聚仙楼。陈友亮出资,菊仙管理,收入八二分成。陈友亮觉得这生意很合算,拿了大头不说,还有了菊仙这个免费的情人。而菊仙呢,心想这经营权在手上,动点手脚弄点猫腻还不是随她高兴,虽说自己拿二成,只要动动脑筋,就算是五成六成也不成问题,而且每回都不是白陪,总要让他心甘情愿地掏点什么才成。

“你怎么跑这来了?我不是告诉过你不准到这里来找我吗?”

菊仙一只手拿丝巾擦汗,另一只手端起陈友亮茶杯里的凉茶一饮而尽,“你这个没良心的,你以为这大热天老娘愿意往你这跑呀?还不是因为事情紧急、火烧眉毛才过来给你报信的,那个张福海一大早就被县党部派车接去了,只有你这个傻瓜还在这里跟几个穷鬼较劲。”

这下陈友亮傻眼了,看来宋铁军还真的背着自己来这一手,真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他说:“你先回去,我现在就去县党部找他。”

七月的江南,天亮得特别早,四五点钟的时候,东方已露出鱼肚白,接着红彤彤的太阳就从地平线上升起,人如同进入天地这个巨大的蒸笼中。

张福海习惯早起,照例在院子里打了一阵太极,然后洗漱一番,吃了些早点,到七点钟的时候准时开始点卯。

点卯结束以后,茶楼、铺面、码头的负责人络绎不绝地过来汇报请示。张福海总是事无巨细,一一解决。

他的祖上是从徽州迁来的,徽州有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许多著名的徽商从小就离乡背井,出外学艺,奋力拼搏,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太平天国时期,文城处于清军和太平军拉锯战的前沿阵地,十户九空,张福海的曾爷爷在清军攻陷南京后,举家迁到文城,那时候只是开荒种地、养家度日。到他爷爷的手上,开始做点小生意,渐渐在文城老街买了铺面,家境逐渐富裕。在他父亲的手上,办了米厂、缫丝厂,开了茶楼、绸缎店,在乡下买了几百亩地,开始在文城暂露头角。直到张福海这代,增开了五六家铺面,又买下文城大半个码头,生意越做越大,在文城富甲一方。

张福海信奉“世事每逢谦处好,便宜多自吃亏来”,“忍半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坚持诚信为商,在业界信誉颇佳,深孚众望。他本人很勤俭,在起居室门口挂了一联“惜衣、惜食、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求己胜求人”自勉。

正当张福海和码头的负责人商谈长江运输的事情,门房进来通报,县党部的汽车在门口等着。

张福海心生疑惑,自己和县党部没有什么交往,他们这是干什么?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

张福海抓起电话,只见那头宋铁军的声音传来:“张老,我是县党部的宋铁军,有要事与你老相商,本想登门延请,只是公务缠身,能否请您移驾到敝处一叙?”

张福海见是宋铁军,心想这可是文城的大老爷,不能怠慢。“书记长能亲自打电话过来就已经是张某天大的面子了,岂敢奢望更多。不知书记长有何见教?”

宋铁军在那头说:“电话里说不清,还是见面谈吧,我的车已经过去接你了。”说完电话挂断了。

张福海右眼皮一阵猛跳,心想宋铁军演的是哪一出?鸿门宴吗?可是我张福海与你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缴税、捐钱只会多不会少,能有什么要事相商?派你的车来接,不去不行,颇有先斩后奏的味道,让他心里很不爽。

可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商人做得再大,只要当官的整你,就得有你好果子吃。历史上的经验不胜枚举,就拿当年富可敌国的大徽商沈万三来说,朱元璋盯上他了,他立马就得玩完。

张福海不情愿地坐上县党部的车,径直来到宋铁军办公室。

宋铁军满脸堆笑,起身相迎。“张老,请坐。”然后他吩咐手下人看茶。

张福海总觉得他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于是便问:“书记长公务繁忙,请张某来有何指教?”

宋铁军屏掉左右,说:“指教谈不上,兄弟只是想救你一家。”

张福海惊得手中的茶碗差点掉到地上,诚惶诚恐地问:“张某自信守法经营,不知书记长何出此言?”

“前天下午,码头发生枪战,这事张老可知道?”

“听说了,你们警察局还抓了一些人。”

“总共抓了11个人,有一个共党分子在审讯中死了,今天上午又将释放9个人,只有1个人还在关押着,张老想知道他是谁吗?”

“我哪里知道?请书记长明示。”

宋铁军冷笑一声,盯着张福海的脸说:“我要是说出他的名字,保准你大吃一惊。他叫张凤山,是你的小儿子。”

张福海这下惊得非同小可,茶水洒了一身,他站起来质问道:“你为什么抓他?”

宋铁军说:“问得好!我正要问你呢。你儿子这几年到哪里去了?”

“他在日本求学呀。”

“你怎么证明?”

“每年都有电报报平安的。”

“有没有给家里写过书信?”

“这倒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