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较量
27987300000054

第54章  招降纳叛3

张凤山郑重的点了下头。

石勇喝了口水,突然问道:“你觉得徐语晴人怎么样?”

张凤山不明白他的意思,说:“人不错,只不过她是特务。”

石勇说:“最近我一直在观察她,发现她对我们的主张是认同的,你要把她发展成我们的人,这对于我们今后开展工作会方便很多。”

门外有人敲门,张凤山说:“她回来了,这事咱们以后再谈。”

当张凤山打开门,发现不是徐语晴,而是水生。便问道:“你怎么来了?”

水生眼泪哗哗直流,说:“少爷,太太和二老爷死了。”

张凤山之前还有一丝希望,认为张福洋没有死,现在被证实了,而且还有自己的母亲,仿佛五雷轰顶,用手撑住桌面才勉强站稳。石勇安慰说:“凤山,我对你家人的事感到难过,希望你节哀顺变。”

张凤山咬牙说:“没事,我能挺住。”然后他问水生:“你说说太太和二老爷是怎么死的?”

水生告诉张凤山太太是被流弹击中死的,而张福洋是身中十几弹死的。

突然,水生跪在张凤山面前,说:“少爷,你打我吧?二老爷的死我有责任。”

张凤山感到吃惊,连忙扶起他来,问:“此话怎讲?”

水生把宋铁军让他租船之事说了,他以为宋铁军和张福洋是一伙的,所以当船老大问他是不是送租金来时,他点头称是,事后才知道这是两码事,宋铁军对船老大撒了谎,致使二老爷和他的人死于非命。

石勇气得狠狠捶了一下桌子,骂道:“这个宋铁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跑去干什么?”

水生说:“他去找陈友亮谈生意,好像是要收买他,让他救老爷、太太和大少爷性命。见面的地点是在对面的迎江茶楼,没想到陈友亮变卦,暗中布置要抓他,掌柜的是宋铁军表弟,摔碎茶杯发出信号并吸引了便衣的注意力,他和马彪才从‘一壶春’出门坐船逃走的。”

张凤山心想怪不得宋铁军对此只字不提,还假惺惺地和他一起去保安团,原来就是他的错。“我要去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石勇拦住了他,说:“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依我看宋铁军也是出于好意,只不过好心办错事,切莫为此伤了和气。”

张凤山冷静下来,说:“石县长,我刚才有些冲动,你放心,这事到此为止。”然后他叮嘱水生切不可再对别人提起这事。

石勇满意地看了他一眼,说:“你们聊吧,我去和宋铁军商量一下崔树强投敌的事,得有应对之策,否则龙湾保不住,我们都得上山打游击。”

张凤山送他出门,然后回来问水生:“昨天晚上我去乱坟岗了,没有找到老叔的尸体,这是怎么回事?”

水生回答说:“日本人买了两口棺材,把他和太太入殓,埋在咱们家的祖坟山上。”

张凤山“哦”了一声,然后说:“陪我走走吧。”

两个人沿着羊肠小道爬到山顶,张凤山向着县城方向跪倒,说:“娘,老叔,凤山在这给你们磕头了,希望你们的在天之灵保佑我杀鬼子。”说完放声大哭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张凤山停住悲声,对跪在身旁的水生说:“你怎么还在这里?快点回去吧,否则天要黑了。”

水生说:“少爷,我不走,我要跟着你打鬼子,为太太和二老爷报仇!”

张凤山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吧,以后你就跟着我。”

水生说:“湖生也要过来,我没同意,少爷你看是不是让他也过来?我们俩一起保护你。”

张凤山说:“这里生活很艰苦,肚子都吃不饱,还是让他呆在城里替我经营茶楼吧。”

“我们不怕苦,再说茶楼生意每况愈下,迟早是要关门的,不如就让他过来吧。”

“这事不急,爹和大哥还在日本人手里,他在城里消息比这灵通些,让他有什么情况及时送信过来。”

两人下得山来,遇见徐语晴。徐语晴对张凤山说:“我到处找你,听人说你和一个陌生人走了,原来是水生啊,你们跑哪去了?”

张凤山说:“我们上了一趟山,给我娘和老叔磕头去了。”

徐语晴眼圈有些红,说:“我对他们的不幸表示难过,凤山,你一定要坚持住。”

张凤山说:“我没事。”

徐语晴拿出一封信,递给张凤山,说:“这是陈友亮派人送过来的信,书记长和石县长都收到了,这是给你的。”

张凤山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我不想看,拿去烧掉吧。”

徐语晴说:“你还是看一看吧,书记长特意嘱咐让你回信。”

张凤山顿时警觉起来,看来宋铁军一定知道了信的内容,他要知道自己的态度。于是他打开信,让他吃惊的是,信是青田写的,即便内容不是他的笔迹,但名字是他签的,因为签名栏上是用日文书写的,翻译过来是“青田宏”三个字。

凤山君:我与君虽未曾谋面,但神交已久。君曾就读于我国,亦当亲眼目睹我国之强盛,民众之团结,乃时下中国望尘莫及也。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兵连祸结、民不聊生,国运衰竭,危如累卵。中日之战,胜负已定,大日本帝国本着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之原则,拯救中国,实现东亚共存共荣。我军自出兵文城以来,决无杀戮,努力保境安民,为地方各界所欢迎。令尊对此深以为然,出任维持会长,前日令堂和令叔死于流弹,我引为憾事,命以厚葬。现崔树强来投,委以城防司令之职,各地来投者络绎不绝。贵国政府副主席汪精卫阁下亦赞同日本之主张,中日合作,努力于大东亚共荣圈之建设,君岂熟视无睹哉?中国古人云:良禽择佳木而栖,只要君停止抵抗,收罢干戈,过去之事既往不咎,定当委以重任,令尊复职,令兄之病,我亦可安排赴日本医治,望君三思。大日本帝国陆军大佐青田宏

这是一封劝降书。

是夜,张凤山端坐案头,历史的风云在他的胸中汹涌澎湃,百年来中华大地备受欺凌,山河破碎,国家积贫积弱。但中华民族是打不倒压不垮的,四万万中华儿女一定会奋力抗争,打败侵略者。他不禁吟起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吟罢,张凤山顿觉热血沸腾,奋笔疾书,给青田宏回了一封信。

青田宏贼首:尔倭国与中国乃一衣带水之邻邦,世代交往频繁,本当共存共荣,和睦相处,无奈近年来军国主义盛行,妄图灭我中华,实乃蚂蚁吞象、痴人说梦。倭国蕞尔小国,逞其螳臂,以与中国为敌,即无黄雀窃乘其后,必有革命爆发乎中,若为倭国深谋远虑者,当一反军阀之所为为也。昔三月而亡中国之狂言,徒增笑柄;不战而胜之企图,亦已破产。血腥屠杀,吓不倒中国人,徒添仇恨而已,最后只落得个害人害己之下场。若番然醒悟,悬崖勒马,尚有一线之生机,使两国民众免受生灵涂炭之苦,否则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定让尔等死无葬身之地。

凤山傲骨天成,不为物移,度外生死,浮云富贵,但愿为国捐躯,此外不暇计也。我有财产,任尔没收,我有家人,任尔杀戮,尔之苦口婆心,但博一笑尔。

大中华抗日战士张凤山

张凤山将这封信交给宋铁军,宋铁军看后十分高兴,说:“凤山,枉我没有错看你,铮铮铁骨,令人钦佩!国家有你这样的人,胜利是大有希望的!”

接着宋铁军又告诉了张凤山一个他所不知道的情况。前来送信的人是宋铁军的表弟,也就是迎江茶楼掌柜的,他说前天有几个陈友亮手下的人在茶楼喝茶,谈到张福海,他借添茶倒水之机偷听了一些。青田宏逼张福海给儿子写劝降书,张福海写下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青田宏看后勃然大怒,将它扯得粉碎。

“你爹是好样的!”宋铁军赞赏道。

张凤山热泪盈眶,他知道父亲平生最喜欢陆游的诗,尤其是这首,常常感叹国运不昌,百姓困厄,盼望有一天国富民强,中国人不再受欺侮。他想父亲在日本人的囚禁下,利用写劝降书的机会,用这首诗来来告诉自己,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同时也告诫他不要向鬼子屈服。

在张凤山眼里,父亲是伟大的,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他这样具有民族气节的人,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

在感慨之余,张凤山隐隐有些担忧,父亲会遭受不测。从感情上来说,他甚至想收回这封即将发出的信,或许这样才能挽救父亲的生命,但一想到民族大义,个人的牺牲就微不足道了。正如父亲常教导他的那样,做人要尽忠尽孝,但自古忠孝难两全,忠比孝大,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报效国家和民族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果然青田宏接到张凤山的回信后,气急败坏,将张福海父子押赴码头,当众枪决,以儆效尤,并将尸体悬挂于城楼之下。

张凤山惊闻噩耗,泪如泉涌。他发狂般地跑到山顶,对着文城方向磕头,额头破了血流不止也浑然不觉。

徐语晴也心疼不已,一下子失去好几个亲人,任是铁汉也不能无动于衷。她看见张凤山以这样自虐的方式渲泄,上前替他包扎起来。

水生也来了,说:“少爷,咱们现在就去文城,跟鬼子拼了,一定要替老爷他们报仇啊!”

张凤山经过一番发泄之后,头脑冷静下来。其实这种结果他早已预料到了,只是真的发生时难以接受而已。他说:“国恨家仇,我与小鬼子不共戴天,一定让他们血债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