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舌尖上的力量:口才制胜的艺术与技巧
27992300000002

第2章 良好谈吐,做个会说话的“应酬达人”(2)

自始至终地保持同一种眼神,即使是亲切的目光,也会让人感觉做作和虚伪。真诚地与人交谈时,眼神会自然地产生变化:见面握手、问候时,目光亲切、热情;与人交谈时,要把握好目光接触的分寸;询问对方的身体及家庭情况时,目光中要充满关切;征求对方的意见时,应采用期待的目光;当对方表示赞同、支持、合作时,目光要自然地转向喜悦;对方带来意外的好消息时,应当报以惊喜的目光;对方侃侃而谈时,你应始终投以关注的目光,即使对对方的谈话内容不太了解或不感兴趣,因为这是礼仪规范最起码的要求;当对方发表了启发性的真知灼见时,要会意地递去赞赏的目光;如果谈话中需要打断对方的谈话,要首先报以歉意的目光;起身送客时,也要用关照的目光“目送”对方。

在交流中,一个人的眼神,往往会影响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一个人目光炯炯,会给人留下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印象;而目光迟滞的人,留给人的印象则会是衰老、虚弱。一个人目光如炬,会让人觉得他有远见卓识;而目光如豆的人,则会让人觉得他见识短浅、能力低下。一个人目光清朗,会让人觉得他坦诚、正直;而目光闪烁的人,则会让人觉得他心虚、神秘。

在与人交谈时,善于最大限度地运用眼神和目光的表现力,不但能够显示出个人的礼仪和修养,还能促进双方的交流和进一步的交往。如果我们想给对方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那么,凝视对方的目光就要长久一些,以此表现出你的自信;如果我们想在和对方的争辩中获胜,就要注意不要使用闪烁的目光,不要轻意地把目光移开,这样才能够表现出你的坚定;如果你和别人碰面,面对别人的眼光觉得不自在,你就应该把目光移开,减少不快的感觉;如果在你和对方谈话的时候,对方表现得漫不经心,甚至出现了闭眼的姿势,这时的你就应该知趣地暂停交谈,即使你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也要随机应变;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应该用说话60%~70%的时间来注视对方,并且选择注视对方的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传递信息,才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如果你想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获得成功,那就应该采用温和、期待的目光,面带浅笑,不卑不亢。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接触和眼神的交流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这一重要的肢体语言,达到交谈的最终目的。

用手势传递信息

手势是指人们在交往或谈话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的各种手势动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手势被赋予了种种特定的含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了人类表情达意的最有力的手段,在肢体语言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手势的“词汇量”在肢体语言中相当丰富,是人与人交往中的第二张面孔。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手势,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使我们的谈吐更有魅力、更加动人。

一般情况下,手势的表意功能可分为情绪性手势、指示性手势、模拟性手势、象征性手势和礼仪性手势五种类型。

(1)情绪性手势

情绪性手势是伴随着说话人的情绪起伏而发出的,通常用来表达或强调说话人的某种思想感情、情绪、意向或态度。比如,高兴时拍手称快、悲痛时捶打胸膛、愤怒时挥舞拳头、悔恨时敲打前额、犹豫时抚摸鼻子、着急时双手相搓等。一般来说,用手摸后脑勺则表示尴尬、为难或不好意思,双手插腰表示挑战、示威或自豪,双手摊开表示真诚、坦然或无可奈何,扬起巴掌猛力往下砍或往外推,表示坚决果断的态度、决心或强调某一说词。情绪性手势是说话人内在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和表露出来的情绪紧密结合,鲜明突出、生动具体,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指示性手势

指示性手势是用来指示具体对象的手势动作。比如,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表示谈论的是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情;伸出一只手指向某一座位,是示意对方在该处就座。指示手势还可以用来指点对方、他人、某一事物或方向,也可以表示数目、指示谈论中的某一话题或观点等。指示性手势可以增强谈话内容的明确性和真切性,便于及时掌握听者的注意力。

(3)模拟性手势

模拟性手势是指比划事物形象特征的手势动作。如抬起手臂比划一个人的高矮,伸出拇指、食指构成一个圆圈比划鸡蛋的大小,抡起胳膊侧身往后模仿骑马,等等。由于模拟性手势常常带有一点夸张的意味,因而极富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听者如见其闻、如临其境。

(4)象征性手势

象征性手势是表示抽象意念的一类手势动作。这种手势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使用十分普遍。19世纪初风行于美国而后在欧洲被普遍采用的表示良好、顺利、赞赏等意思的“OK”手势(大拇指与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其他三指伸直张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推广的一种象征胜利的“V”型手势(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构成“V”字形状,余指屈拢),就是属于此类。在我国,举起握成拳头的右手宣誓表示庄严、忠诚和坚定;跷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夸奖;跷起小指表示贬斥、蔑视。象征性手势能给谈话制造特定的气氛和情境,从而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5)礼仪性手势

礼仪性手势是指在社交中用于致意、表示礼貌的手势动作。比如说,双方见面握手致意,表示礼貌热情;携手并肩表示亲切友好;挥手相送表示依依惜别;鼓掌致意表示欢迎、赞扬与支持,等等。礼仪性手势是社交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前面四种手势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一个手势可以包含几种意义。比如,说到要去“拥抱明天,拥抱未来”时,可能会激动地撒开双手向前伸出,这既是一种情绪的自然流露,又带有指示或象征意味。

手势的运用场合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手势包括扬手、拱手、招手、摆手、摇手、伸出手臂或手指等动作。不管是哪一种手势动作,都要做到有感而发、准确、自然、优雅而不生硬,还要从实际出发,使动作恰当而简明地说明问题、表达感情。运用手势时还应与人的眼神、面部表情相结合,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手势的意思。

当使用必要的手势辅助语言表达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简洁明确,不滥用手势,以避免让人辨别不清自己的手势含义;幅度适度,手势使用要自然,通常以小幅度为宜,如果手势幅度过大、使用频率过多,会显得浮躁张扬、不够稳重;自然得体,不要刻意设计模仿,否则有可能虚假失真;和谐统一,使手势动作与自己的谈话表情和谐一致,有助于思想意识的正确表达。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运用手势时都存在着不少不良习惯。比如说,兴奋时的手势显得忘乎所以;遇到为难的事或着急的事,就当众抓耳挠腮;与别人谈话时,边讲边挠痒、搔头皮;在人多的场合指手画脚、拉拉扯扯;说话时,反复使用一种手势,令人感到单调乏味。有一定文化修养、风度高雅的人,在人际交流场合应当十分注意手势的运用。与人交谈时,要留心控制自己的双手,不随便乱动,以保持文雅的风度。

手势对演讲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手势具有具体、鲜明、形象、动作幅度较大等特点,所以在辅助表情达意、增强演讲的吸引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潇洒的手势,最主要的特征是协调、适度,给人以美感。然而,许多演讲者并不重视手势的运用:有人在演讲时表现得十分机械,要么两手直立下垂,要么双手按在讲台上,缺乏必要而合适的手势动作;有的人虽然使用了手势,但并不潇洒,也没什么变化,只是机械地比划几下,或一直重复一个习惯动作;有的人在演讲时动作过多,令人眼花缭乱,手势非常夸张,让人感到滑稽、别扭,殊不知,不规范、缺乏审美感的手势,不但对演讲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甚至使听众厌烦。

总之,在交谈时恰当地使用手势,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增加谈吐的魅力。要想成为一个拥有良好谈吐的人,必须重视手势的特殊作用,积极规范自己的手势动作。

用你的脸表情达意

表情,是指头部(主要是脸部)各部位对于情感体验的反应动作。表情不仅能给人以直观的印象,而且还能给人以比较强烈的感染力,它同有声语言相配合,能够产生很好的交际效果。

达尔文在《人类与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指出,现代人类的表情动作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因而人类的原始表情具有全人类性。这种全人类性使得表情成了当今社交活动中少数能够超越文化和地域的交际手段之一。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面部表情是历经多少世纪才培养成功的、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百倍的语言。”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脸部非常重要,一旦受伤,就会被人“一目了然”而“无脸见人”;第二,脸部处于最显着的地位,很容易被对方注意,打起架来人会本能地打向对方的脸部,所以,需要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这些都说明了脸部的重要性。事实上,人的面部,尤其是眉、眼、鼻、嘴之间的三角区,是人的表情最集中、最丰富的部分。

人类是表情最丰富的高等动物,最善于表情,尤其是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的表情范畴内,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压倒性的。

一般来说,要想成为一名影视戏剧演员,首先要求的是面孔悦目或具有明显的特点。因为在观看影视剧作品的时候,除了语言,观众基本上是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剧情的,同时,观众也要通过演员面部表情演绎情节的效果来评定演员的表演功底。

面部表情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面部表情能够直接反映一个人内心的即时情绪,与人的情绪变化是“同步”的。人的脸部满面红光、满面春风是兴高采烈的表现;面红耳赤是急躁或羞涩的表现;脸色铁青是生气或愤怒的表现;面面相觑是惊恐或束手无策的表现;突然的面无血色是极度惊恐的体现;脸色苍白是紧张和身体不适的表现;面如菜色是营养不良、健康状况不佳的表现。

面部表情主要通过面部肌肉姿势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面部肌肉收缩和伸展的变化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面部肌肉松弛,露出微笑的神色,使人乐于亲近,令人舒服,给人快慰;面部肌肉绷紧,板着面孔,使人避而远之、望而生畏。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乐则笑容满面,喜则眉飞色舞,哀则愁眉苦脸,怒则咬牙切齿。在人的面部五官当中,嘴的表现力也很丰富,仅次于眼睛。哈哈大笑总是伴随嘴的大幅开张;人的双唇紧闭,一定是脑部在进行紧张的运转活动;撇嘴表示藐视和轻视,撅嘴表示生气,努嘴表示怂恿或嘲讽,咂嘴表示赞叹或惋惜,咬嘴唇表示自省、后悔或决心下定;嘴角向上表示愉快,向下则表示敌意。鼻子虽然活动幅度不大,但也有一定的表现力:耸鼻表示厌恶;皱鼻表示好奇;嗤之以鼻则表示不屑和看不起。

在面部表情当中,除了眼神,最动人、最有魅力的就是微笑了。作为一种表情,微笑能直接反映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一个心情沮丧、精神萎靡的人,是微笑不起来的。微笑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自信的标志。一个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总是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并用微笑感染周围的人。

微笑还是一种必要的礼节。微笑是在向对方表达自己没有敌意,并可进一步表示欢迎和友善。微笑如同春风一般,使人感到温暖、亲切和愉快。微笑是一个人礼仪修养的展现,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是社交活动的通行证,也是处世待人的法宝。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不可或缺的。微笑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能有效地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融洽的交往气氛。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友好地微笑,可以消除双方的拘束感;与熟人见面打招呼,点头微笑,显得和谐温暖;即使婉拒了别人的要求,辅之以淡雅一笑,也不至于让对方难堪。因此,可以说,微笑是社交成功的催化剂。

但微笑决不仅仅是面部肌肉的适当牵拉,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流露。也就是说,微笑要用心。只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是自然、真诚的,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同时也能给自己增添无穷的魅力。

在人的肢体语言当中,面部表情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和情绪。面部可以把高兴、悲哀、痛苦、畏惧、失望、忧虑、报复、疑惑等迅速、敏捷、充分地反映出来。从面部五官的细微表情中,还可以看出交往对象在言语中有意掩饰的内容。

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打交道时,之所以有时顺利,有时被动,有时“费力不讨好”,许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操之过急,没有通过注意别人的面部表情察觉到别人的心绪,没有注意别人当时是否适宜接受自己的谈话方式及主题。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根据交往对象的面部表情揣摩对方当时的情绪状态和情绪变化。当对方和颜悦色时,我们可以与之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当对方的脸色由晴转阴时,我们最好别去打搅他;当对方下巴外扬、眼睛向上、鼻子也翘起来的时候,表示他此时蔑视一切,我们最好马上离开,以后再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