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查看名胜古迹(科学探索的真相)
28066500000012

第12章 墨西哥的金字塔

特奥蒂瓦坎,即印第安语的“众神聚居之所”,它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郊40公里处。古城遗址长6.5公里,宽3.25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估计曾有居民20万,相当于同期欧洲罗马城的规模,是古代西半球乃至全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目前除了已经修复的金字塔和神庙外,只能看到街道轮廓线和莽莽灌木丛掩没的无数土墩,依稀可以窥见昔日的繁华都城的盛景。

该城中轴南北干线称“黄泉大道”或“死亡大街”,宽55米,长2.5公里。全城主要建筑群都布置在大道两旁。“黄泉大道”是1325年南进的阿兹特克人起的名字。据说当时大军路经这里,只见城市破败,找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屋,而大道两旁却有连绵不绝的棱锥形高台,疑为坟墓,故称此名。又一说,当年大批奴隶被送上金字塔祭天,都是从这条大街走向死亡的,后人便称之为“黄泉大道”。

城内有许多华丽的宫殿、神庙。平民的住宅也很宽大,通常一座房屋有50~60个房间,环绕着一个内院。可惜这些房舍都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房基了。城址已发掘1/10以上,取得了大量文物,其中以彩绘陶器和石雕像最多。一尊大型水神雕像以数块巨石精心琢磨衔接而成,水神头戴冠冕,两耳佩垂饰物,两眼深沉有神,衣袍上的几何图案和装饰线条相当严整。在没有铁器的石器时代,能将粗石雕琢得如此传神、明快、凝炼,实为难得。此外,还有一种三足鼎式的陶罐,釉面光洁,花纹精细,造型巧妙,完全可以列入古代艺术精品之林。

在“黄泉大道”东南,屹立着1910年前后修复的太阳金字塔,四方锥体,分5层,逐层斜缩,总高64.5米。底边各长222米和225米,占地5万平方米,有6.5个足球场那么大,略小于埃及金字塔。正面有台阶通到塔顶,上面是平台,曾建有金碧辉煌的神庙,内供黄金装饰的太阳神像。如今塔顶光秃秃一片,因神庙模样难以考证,至今未能复建。其它三面陡峭平滑,难以攀登。塔身还穿插装饰着用琢磨光亮的素色、彩色或浮雕火山岩石铺镶的图案。塔为实心,以沙土充填,外以巨石封裹,与埃及金字塔的空心陵墓有所不同。

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规模稍小,距太阳金字塔1公里。塔基长150米、宽120米,占地18万平方米,也比两个足球场大,它高43米,也是5层,建筑艺术比太阳塔更为精巧。两塔之间有可容约数万人的大广场,由此可见当年祭祀场面之大。

第三个大建筑群在“黄泉大道”两端。在一个凹式广场上,三面环以平台式神庙多座,犹似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堡。最大的一座是6层塔,每层饰有羽蛇头和玉米轴组成的浮雕,前者代表蛇神,后者代表雨神。“羽蛇”是托尔特克人崇拜的图腾。

根据推测,太阳塔、月亮塔的建造年代为公元一世纪,建筑周期至少50年。蛇神庙的建造迟于10世纪,风格与前迥然不同。

埃及金字塔虽然出名,但数量没法同拉美的金字塔相比,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5世纪欧洲人来到拉美为止,居住在中美洲墨西哥到尼加拉瓜的印第安人,每个时期都兴师动众,大建金字塔,总数可能超过10万座。每一个定居点,每一次战役胜利之后,都要建塔。最高可达70米,四五层至十几层不等。塔顶设神庙和祭坛,纯粹是宗教建筑。有的战胜者喜欢将战败者的金字塔包起来,愈包愈大,以至内部包有三塔四塔的。可惜的是,随着岁月流逝,拉美金字塔同它们所在的城市,不是湮没于荒原中,就是被入侵的殖民者毁坏,成了当今世界一个难解的谜。

拉美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特奥蒂瓦坎也不例外。那么繁华的都市,那么大的金字塔,静悄悄地消失于热带丛林之中,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可寻。考古学家对此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只能从出土文物的研究中加以推测。

特奥蒂瓦坎大约崛起于公元前2世纪,它与玛雅、萨波特克并列为中美三大部族,维持了大约1000年历史。到了公元8世纪,它就神秘地消失了。对于它的消失,学者们议论纷纷,说法各异。有人说是天灾、饥荒、瘟疫,也有人认为是北方部落的入侵或是内讧自相残杀。到底为什么,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

美洲的金字塔

据科学考察,人类祖先在非洲生活的历史要上溯到200~300万年以前,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块大陆,而人类进入美洲的历史只有1~2万年时间(也有说4~5万年的),然而在最古老的大陆和最年轻的陆地上却都矗立着许多雄伟壮丽、气势傲然的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非洲金字塔主要集中在埃及尼罗河下游两岸河畔吉萨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总共约有70多座,其中以吉萨大金字塔最闻名,它包括三座金字塔,而尤以第四王朝法老库孚金字塔规模最为壮观,气势最为磅礴。另外两座是哈夫拉(库孚之子)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美洲金字塔则密布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国,其中以墨西哥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奇钦·伊察金字塔、乌斯玛尔金字塔、帕伦克金字塔和危地马拉的蒂卡尔金字塔、洪都拉斯的科潘金字塔最盛名天下。30多年前,巴西一飞行员在巴西南部丛林中也发现了三座金字塔。1979年美、法两国科学家在考察大西洋海底古建筑群时,竟在西半球百慕大三角海区的海底下又发现了一座金字塔。据科学测定,这座海底金字塔规模比库孚金字塔还宏伟,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塔身有两个大洞,海水飞速穿过洞口,在海面上掀起一股汹涌澎湃的狂澜。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星罗棋布在年轻大陆上的金字塔与古老非洲土地上的金字塔之间有何联系呢?它们之间有何不同呢?它们是在什么年代建造的呢?

人们对此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美洲金字塔是当地土著居民在其世代生息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明的杰出象征,它不是外来文化的延伸,更不是外来文化的翻版。

根据科学测定和实地考察,史前美洲印第安人是在贫瘠的原始土地上开始其劳动创造,进入人类历史社会的。勤劳的印第安人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社会发展,凭借其双手和聪颖的大脑创造了灿烂的、独特的美洲文明,金字塔正是这文明的一个代表。美洲金字塔是古代印第安人的祭神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古代印第安人信奉多种自然神,如太阳神、月亮神、雨神、河神、天神等。他们登上高山之巅进行祭奠活动,以示更靠近神灵,而生活在平原、河谷地带的印第安人则在平地建起土丘,在土丘顶端筑起庙宇,以祭祀用。随着筑坛祭神活动的盛行和发展,神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建成为金字塔型,而且金字塔的建筑艺术也越来越精巧。整个金字塔和塔顶庙宇与神坛中的神像、石碑及其他石雕艺术品集中反映出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古印第安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并代表了不同时期印第安文化的特点与风貌,与埃及金字塔无共同之处,同时也反映出金字塔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社会的神权中心。

正因此,前者是空心的,而美洲金字塔是实心台基。此外两者外形上也有差异,一个是四棱锥形,塔身仅一面有入口处,直通墓穴,而另一个是四棱台形,塔身分成若干截,正面有台阶……。但是,被称为“铭记的神庙”的帕伦克金字塔却是一座埋葬帕伦克统治者巴卡尔的墓穴,墓穴结构及其墓葬品反映了美洲金字塔和非洲金字塔的共性。

亚历山大墓

古代亚历山大帝国的伟大统帅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是古代马其顿国王菲烈特二世的儿子。他于公元前336年即位后,便率兵大举侵略东方。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东征西伐便把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的广阔的土地划归为自己的版图。

在战场上亚历山大大帝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但同时在生活上又是一位神秘人物。有关他的传说很多很多。但遗憾的是在他生前的一些历史记载中却没有留传下来多少,而后来的一些传抄本多为民间口传,与一些史籍中的记载又矛盾重重,而且带有极浓重的传奇色彩。因此,就是在他死后2300多年的今天,这位古代伟大统帅的业绩仍令人们十分关注。但对于他生前的一切,由于历史的久远,人们无法得到更多,所以一些考古及历史学家都把希望寄托在对这位大帝的陵墓的发掘上。可是人们到现在也没有发现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陵墓,以求从出土文物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证据的人们,到如今仍然只是等待。

1964年的一天,埃及亚历山大市的报纸发表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陵墓找到了!这是波兰考古学家们的巨大成就!”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美国《纽约时报》立刻给波兰考古队发了一封电报,希望就这一伟大的发现写篇文章,并给予优厚的稿酬。各国记者也争先恐后地飞抵埃及。同时,大批旅游者的涌进使得埃及警方十分地紧张。

可惜,好象是历史与人们开了一个玩笑,这消息竟然是假的。原来发现的并不是亚历山大的陵墓,而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座剧院的遗址,是波兰考古专家出的差错,把人们引向了歧途。那么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他又是怎么死的?这一谜团仍没有找到答案。

关于亚历山大的死因在当地历来有两种传说。一是说他远征印度时在距离巴比伦不远的地方,迎面碰上了一些精通天文和占卜的祭司,他们劝告他不要去巴比伦,否则凶多吉少。

虽然,他没有停止前进,但此后他人却变了一个模样,心情阴郁表情冷漠。

有一次,当他驾驶着战舰在湖泊上游逛时。突然刮来一阵风,把他的帽子吹走,掉在芦苇丛中,正好落在古亚棕国王的墓上。所有的随从以及亚历山大本人都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

去追赶帽子的水手,在泅水回来时,竟大胆地把它戴在自己头上,这就更加强了不祥之感。亚历山大恼怒了,当即把这个水手杀了。不久,亚历山大身患重病。13天后,终于在公元前323年6月,32岁的亚历山大,当了12年零8个月的国王,便在一个傍晚逝世。有人说这是一种巧合罢了。其实,大帝的死很可能是由于行军路上的艰辛,加之经过多次作战,弄得遍体伤痕,在沼泽地里又感染上了疟疾等原因造成的。

另一个传说是:亚历山大之死是因为在宴会上有人往他的酒杯里下了毒药。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亚历山大就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死于阴谋。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托勒密将军(后来成为埃及王)用灵车把它的遗体运往埃及,安葬在亚历山大城,并为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后来的凯撒大帝、奥古斯丁皇帝、卡拉卡尔皇帝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曾到此陵墓朝拜过,还在亚历山大的塑像头上加上一顶金冠。可是到了公元3世纪,有关陵墓之事,不知为什么无声无息了,甚至连有关的记载都消失了。

公元642年,阿拉伯大军攻占了亚历山大城,这里的辉煌历史陈迹使他们感叹不已。到了1798年,法兰西拿破仑的军队进入亚历山大城时,这里已是一派衰落景象,城中只有6000居民了,跟随拿破仑的一些学者还看见不少古建筑的废墟。19世纪末,这里开始修建海港,古老的建筑遗址成了采石场,有许多遗迹被深埋入地下。亚历山大城很快成为地中海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可是历史陈迹却荡然无存,成为后人的憾事。

古希腊的习俗是把创建城市的国王,在他死后一般都要埋葬在这个城市的中心。根据这个理论,有的考古学家分析认为,陵墓很有可能在位于城市东部的皇宫区。也有人认为,陵墓应在两条街道的交叉点上,因为这里过去是古城的中心位置。当时波兰的考古学家玛丽亚·贝尔德就是对当地出土的古陵灯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古人在制作陶灯时,在上边绘制了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模型,根据这张图,她对陵墓的位置做了一个有趣的推测,她认为在模型内的许多建筑物之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可能就是亚历山大的陵墓。因为,奥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顶锥形建筑,这种墓形很有可能就是在仿造亚历山大陵墓。而英国人维斯曾对托勒密王朝的墓地进行过分析研究,认为这些墓应当同亚历山大陵墓相象。他想象亚历山大的木棺是安放在一座宏伟的庙宇里,周围是一些圆柱,墓里一定有许多稀奇精美的物品。墓内还可能保存着从埃及各处庙宇送来的经书。

后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考古学家的发现大体上证实了这些猜想。专门研究古代马其顿历史的考古学家安得罗尼克斯依据这种推测发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菲烈特二世的陵墓。

陵墓大殿的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棺,上面装饰着宝石的、沉重的金质瓶状墓饰。国王的遗骨就放在石棺中,他的周围是一些陪葬的珠玉金器,还有王权标志、战盔等物。墓中有五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制作得相当精美,引人注目的是这五个雕像是国王的一家:菲烈特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国王的父母。这个发现在考古界一度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20世纪考古中最伟大的发现。

但人们在惊喜之余不禁要问:菲烈特二世国王的陵墓尚能找到,难道他儿子的陵墓就这么难寻觅?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亚历山大陵墓的确没有人能够找到,至少现在还没有找到。

西夏王陵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以西约30千米的贺兰山东麓,有一大片古代帝王的陵园。那是西夏王国八代帝王的安息之地,距今已有700多年到900多年的历史了。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封建政权,在公元1038~1227年的190年中,先后跟北宋、南宋相对峙。根据考古工作者在1927年至1975年对王陵中第八号陵墓发掘所获得的文物资料,结合有关史书中的记载来看,可以知道西夏王国具有严密的政治制度、比较完备的法律和独树一帜的西夏文字,是西北地区一个比较强大的封建王朝。

西夏王陵的范围东西宽约4千米,南北长约10千米。在这个约40平方千米的陵园里,8座王陵及其附属的70多座陪葬墓,按时代先后,依山势由南向北顺序排列,形成了一个整齐的墓葬群。每座王陵占地约10万平方米,都舍弃贺兰山的石头不用,一律用夯土筑成。原先都有自己的阙门、碑亭、月城、内城、献殿、内外神墙、角楼等附属建筑。由于年深月久,如今每座陵墓的附属建筑多已毁坏,独有陵墓的主体仍巍然挺立,向人们显示着西夏王国的历史风貌,因而被人们称为“中国的金字塔群”。

凡是参观过西夏王陵的游客,除了充分领略西夏的风格以外,仔细一想,都会觉得有许多问题像谜一样留存于脑海,难以求得解答。

问题之一是8座西夏王陵为什么没有损坏?王陵的附属建筑都已毁坏了,但以夯土筑成的王陵主体却巍然独存。根据年代推算,最早的一座王陵距今约900年,最晚的一座也超过了700年,如此漫长的岁月,许多砖石结构的建筑已经由于风雨的侵蚀而倾毁倒塌了,更何况是夯土建筑。有人认为是王陵周围原有的附属建筑保护了王陵主体,使它免受了风雨的侵袭。可是那些附属建筑有的早已不存,很难说它们起了保护王陵主体的作用。有人认为王陵在贺兰山东麓,西边的贺兰山就是王陵的一道天然屏障,为它们挡住了西北风的侵袭。可是王陵主体和附属建筑同样都在贺兰山的屏障之下。为什么附属建筑都已毁坏而王陵主体却安然无恙呢?

问题之二是王陵上为什么不长草?贺兰山东麓是牧草丰美之地,西夏王陵的周围也多是牧民放牧牛羊的好地方,可是惟独陵墓上寸草不生。有人说陵墓是夯土筑成的,既坚硬又光滑,所以不会长草。可是石头比泥土更坚硬,只要稍有裂缝,落下草籽,就能长出草来,陵墓难道连一点儿缝隙也没有吗?有人说当年建造陵墓时,所有的泥土都是熏蒸过的,失去了使野草得以生长的养分,所以长不出草来。可是熏蒸的作用能持久到将近千年吗?陵墓上难免有随风刮来带有草籽的浮土,这些浮土是未经熏蒸的,为什么也不长草呢?

问题之三是王陵上为什么不落鸟?西北地区人烟比较稀疏,鸟兽比人烟稠密地区相对要多一些,尤其是繁殖力较强的乌鸦和麻雀,遍地皆是。乌鸦落在牛羊背上,落在树上和各种建筑物上。麻雀更是落在一切可以让它们歇脚的地方。可是它们惟独不落在王陵上。有人认为王陵上光秃秃的,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所以不落鸟类。可是有些光秃秃的石头或枯树枝上,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东酉,为什么常会落下一大群乌鸦和麻雀呢?难道鸟类也知道封建帝王具有权威而不敢随便冒犯吗?

问题之四是西夏王陵的布局有些令人不解。王陵按照时间顺序或者说帝王的辈份由南向北排列,但是每座王陵的具体位置的安排似乎又在体现着什么事先设计好了的规划。如果从高空俯视,好像是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有人说那可能是根据八卦图形定的方位,也有人说那是根据风水安排的。可是最早一个国王的逝世到最后一个国王的逝世,时间相差近200年,怎能按照八卦来定方位呢?事先谁能估计到西夏王国要传8代王位呢?再说,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党项是古羌族的一支,难道他们也崇拜八卦和相信风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