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28071000000031

第31章 乾隆大帝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是康熙皇帝的孙子。他在位60年,继承了康熙皇帝的政策,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乾隆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他作为其父选定的皇位继承人,从小就在父亲雍正皇帝身边,耳濡目染,学到了不少封建统治的经验。特殊的地位、特殊的环境。使他深谙治国之道。

乾隆帝25岁即位,当时的清王朝经过康熙帝、雍正两朝七十余年的治理,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他吸取了康熙帝、雍正两朝的统治经验,采取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的方针。乾隆帝深知自己的统治经验不足,所以笼络了一批元老重臣辅佐。同时,又着手培植一批亲信重臣。他深知人才的重要,命令大学士以下、三品京堂以上在京官员不拘一格举荐人才,只要有真知灼见、品行端正、才能卓越的人,都可以不拘品级资格,据实保举。他在施政方面,颇具康熙帝的作风,比较务实。

乾隆帝集大权于一身,军国大事需要他“乾纲独断”,繁文缛节的各种礼仪需要他亲临主持,朝廷内外各种内容的奏章纷至沓来,他要一一批示。乾隆帝处理政务井井有条,他精力充沛,遇事坚强果断,励精图治,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华。到了乾隆帝中期,全国耕地面积比顺治末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人口也空前增长,到乾隆帝末期已经超过三亿。尤为突出的是商业和城市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缓慢发展。

乾隆帝把农业生产视为治国之本,他深知年景丰歉、粮价涨落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因此,他非常关心农事收成和各地雨晴粮价,注意自然灾害。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中,乾隆帝把提高耕作技术放在首位。他提倡积极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以适应逐年剧增人口的需要。他还强调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因此,注意水利建设,特别是注意治理黄河。乾隆帝南巡时,曾多次专程到浙江海宁巡视,修起了地跨江浙两省长达500余里的海塘,有力地保护了江南这一片富饶地区的良田沃壤,对促进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乾隆帝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和对黎民百姓生活疾苦的关心是他善于治国的表现。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只有安居才能乐业。

和康熙帝一样,乾隆帝十分重视国家的完整统一。他多次在边疆地区用兵,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回部和大小金川等叛乱。为巩固疆域,他下令将西域改成新疆,并在伊犁等地分驻将军、参赞,管理天山南北的军政事务,西北边防由此得到巩固。乾隆帝常因此夸耀他的“十全武功”,自称为“十全老人”。

乾隆帝的文才高出先辈,他熟悉儒家思想,崇尚风雅,诗、书、画兼长,与文人接触较多。因此,他精于思想文化的统治方略。1773年,乾隆帝织织了三百多个有才能的知识分子,不惜工本,遍收天下书籍,费时十年,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给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壮举。

在乾隆帝当政的60年间,他的许多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府库充实,达到“康乾盛世”的顶峰。乾隆帝精通文韬武略,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封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