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大国隐士
28083800000153

第153章 天德王

宋得明深知朱九涛出身皇族的重要,更清楚“朱姓”在百姓心里的份量。

当年天门妙解宋得明的名字“潜明”,一句“潜明潜明,潜清复明”,引起权臣穆彰阿的猜忌,后来乔头要置他于死地,也多少与此有关,可见满人对“朱明”仍心存疑惧。

“天地会”抢去朱九涛,便笼络住大多仍有“朱明”情节的百姓。民心向背,“拜上帝会”仅以发源于洋人的“上帝”作噱头可不够,要想压住“天地会”的势头,必须把朱九涛抢过来。

朱九涛识时务再好不过,如若不然,宁可让他消失,也绝不能留给“天地会”。

朱九涛离开“天地会”,云游四方已久,此间“天地会”与他从未有联系,无人知道他的下落,如今他落到金田,无论留或者杀,皆是最佳时机。

当然留下他是上策。依照宋得明的计划,可要朱九涛做洪秀全的替身,甚至连他的假名字都拟好了,改朱九涛为洪大全。

这个名字妙得很,可谓一箭三雕。一是掩盖朱九涛的身份,让所有的帮会再不能挟“天子”自重;二是混淆视听,让朝廷难于分辨“拜上帝会”谁是真正的领导者;三是为将来做掉朱九涛埋下伏笔。

朱九涛愿意隐姓埋名吗?宋得明自有办法让他接受。

宋得明起草了一份秘密文书,要洪秀全与朱九涛共同签署,冯云山、韦昌辉等人附署。文书上写明,将来成事立国,恢复大明国号,拥戴朱九涛为君主。

洪秀全拿过文书,双手捧给朱九涛。

朱九涛过目后,心潮澎湃,良久无语。

文书上白纸黑字,朱砂画押,洪秀全承诺将打下来的江山交给他。太意外了,他的计划完全被这纸秘密文书给打乱了。洪秀全给他的,比他要的更多,更直接。怎么办?拒绝吗?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为列祖列宗想,也无法拒绝。

那就接受,可这是洪秀全发自内心的吗?他为何做出这个决定?自明王朝灭亡以后,除了台湾的延平王郑成功,及其后人对旧主忠心耿耿,念念不忘,还不曾有如此忠义之士。

洪秀全知道朱九涛在想什么,恳切地说:“朱兄,洪某及‘拜上帝会’的弟兄们,甘冒杀头的危险,结社反清,为的什么?为的是黎民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为的是一扫两百年来,满人强压给炎黄子孙的屈辱,为的是在青史留名。若将来你登基做了皇帝,能给我等封侯拜相,让我等光宗耀祖,福荫子孙,对于我等这些穷苦出身的百姓来说,夫复何求!”

洪秀全说着,起身向北而跪,立誓道:“洪某今日在此对天发誓,洪某等一干弟兄,对大明帝国及大明皇帝后裔朱九涛先生,赤胆忠心,绝无二志,若将来食言,定遭天诛地灭……”

又是立字据,又是对天发誓,叫朱九涛如何再无动于衷。

他双目湿润,双手颤抖,扶起洪秀全,道:“洪兄,你如此深明大义,朱某如何敢当,快请起。”

洪秀全拒不起身,也不说话。

朱九涛道:“好,朱某就依你,在这文书上签名画押。”

洪秀全这才起来,摸过笔,蘸好墨,递到朱九涛手上。

朱九涛拿着毛笔,却不落下,“洪兄,这上面写道,要我隐姓埋名,直到功成之后再恢复原名。为何要这么做,我不太明白,你给我讲讲。”

“请朱兄更名为洪大全,与我的名字仅差一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为麻痹清廷。朝廷忌惮朱姓,知你领导义军,定要不惜一切代价镇压,于我不利。因此起事之初,我们只字不提‘反清复明’,仅以反贪官为借口,悄悄攻城掠地,等占据广西全境,实力大增后,再公开与清廷为敌。”

“此计甚妙,是何人所想?有一便有二,其二呢?”

“洪某当然没这个天分,是出清的计谋。”

洪秀全道:“二是出于为朱兄的名誉和安全着想。你先投了‘天地会’,如今却做了‘拜上帝会’的大当家,他们岂能不恼羞成怒,若在江湖上散布流言,污你清名,将来取得天下,天下人肯定会质疑你的品行。这还罢了,最怕的是‘天地会’气不过,暗算于你,你若横遭不测,洪某不就成了千古罪人吗?”

“洪兄想的周全,这也正是朱某最无法释怀的。”

洪秀全接着道:“还有一虑,那就是为朱兄将来登基方便。只因‘拜上帝会’以上帝之名,聚合教众,教众知我洪秀全,不知朱九涛,认我洪秀全,不认朱九涛。若你更名洪大全,我们两人的名字相差无几,教众无从分辨,久而久之,将你我当作一人,或者同胞兄弟,将来成功,拥立你登基时,再公布你的真实身份,你说义军之中,谁会不服,天下百姓,谁不敬佩你的谋略。”

朱九涛琢磨了片刻,觉得很有道理,点头道:“宋师爷深谋远虑,实在是难得的人才,洪兄有此人辅佐,焉有不得天下之理。”

“朱兄说错了,不是洪某得天下,而是夺回本该属于朱家的江山。”

两人相视大笑,朱九涛不在有疑,大笔一挥,署上自己的名字,道:“这份文书交由谁保管好呢?”

“当然是朱兄收藏,将来以为凭据。”

朱九涛笑着收起文书,如同将万里江山揣进怀中一般,却不曾深虑,这自古以来,兄弟相残,父子为仇,拼得血流成河也未必争得的皇位,若有成功之日,洪秀全会轻易让给他吗?

这纸秘密文书,既是给朱九涛的定心丸,也是贴在他身上的索命符。洪全秀瞧着他贴身藏好文书,心里暗自冷笑,朱九涛啊,朱九涛,先让你做些日子的美梦吧,大功告成之日,便是你化为云烟之时。

朱九涛道:“洪兄,我何时更名为好?”

“从今天起,你便是洪大全了,世上再无朱九涛。”

“我在教主如何称呼?”

“咱们已是一家人,教主的事务要让你知道,我再给你看一样东西。”洪秀全说罢击掌三声,宋得明从内室走出来。

朱九涛一愣,想到这所有的计谋都出自宋得明,便没有嗔怪。

宋得明呈上两本厚厚的手写大书,一本是《太平军目》,一本是《太平军官制》。

洪秀全翻开《太平军官制》,却又合上,肃然道:“朱兄切记,此乃‘拜上帝会’所有秘密所在,关乎反清大计成败,到今日仅有我们三人知晓,万不可透露出去。”

朱九涛见他如此信任自己,越发相信洪秀全是真心待他,也肃然回道:“请洪兄放心,朱某从此便变成哑巴。”

宋得明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朱九涛忙赔笑道:“宋先生莫吃心,朱某乃无心之语。”

洪秀全重新翻开书,指着一行字道:“朱兄请看,这是出清刚修订过的文字。”

朱九涛伸头看去,略过前言,在“太平军纲领”那页里看到,太平军首领为“天德王洪大全”,“太平王洪秀全”。两王并肩,朱九涛,也就是洪大全排在洪秀全前面。

这就做了王啦,朱九涛激动不已,心砰砰跳了一会儿,忽觉得有些古怪,问道:“起义军里怎会有王呢?不应该是大元帅吗?”

“如今广西各地,都有‘拜上帝会’的分会,我们起义那天,全省齐动,一日之内便可令广西独立,这王正是为自成一国后预备的。”

“那应该称帝啊?”

“朱兄糊涂了不是,满清不灭,我们偏安一隅,拥立你做土皇帝,你能坐得稳吗?岂不空留笑柄。”

“说的是……”朱九涛嘴里应着,伸手向后去翻那书,洪秀全却收起来,交还宋得明。

“朱兄,不,‘天德王’兄,”洪秀全道:“今后,你可不能像从前一样悠闲了,好生琢磨皇家礼法,预备做一个圣主明君吧。”

“远着呢,远着呢。”朱九涛谦逊地答。

宋得明写了便笺过来,洪秀全看过,递给朱九涛,上面写道:“宋意暂任邵天门为‘两王’联络使。”

“这是几品官?”朱九涛问。

“非官职,仅为两王传递文书。”宋得明书答。

“只怕留不住他。”

“此乃权宜之计,待举事时再另作安排。”

洪秀全曾许过天门军师之职,和宋得明商议后,宋得明坚决不同意,立国之后,军师便是丞相,怎可许他这么高的官职。

洪秀全道:“那就换个称呼吧,别叫联络使啦,叫‘少师’吧,‘天德王’兄,你意下如何?”

少师在历朝为掌管阴阳之官,从一品,仅次于太师,有些过高了,但天门作“少师”倒是名符其实,为了稳住他,也只好如此了。

宋得明没有反对,朱九涛也觉得合适。三人当即定议,宋得明自告奋勇去说服天门。

宋得明将天门叫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书道:“你在神坛上说我‘眼看将陷淤泥中’,是何意?”

“就是有灾啊?”

“什么灾?”

“灭顶之灾。”

宋得明直勾勾地盯着天门,“我在金田好好的,怎会有灭顶之灾?你说详细些。”

天门笑笑,“你这灾,只有我能化解得掉,只有你须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送我离开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