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2050,上海沉没
2812300000027

第27章 厦门:无处安放的精致优雅

传说中因远古时期白鹭栖居而得名“鹭岛”的厦门,是一个同它的名字一样美丽的城市。它隶属于福建省,坐落于闽南低山的丘陵地带,由深入海湾的沿海低地、半岛和星罗密布的小岛屿组成,造就了一幅“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优美城市风景画卷。

历史上的厦门建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而史册上最早出现的“厦门”一名,则是出自明朝洪武年间,寓意为国家大厦之门。1981年,厦门被定为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从此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

回首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被迫开放,今天的厦门已经成为了一个自由的国际港口和繁荣的贸易都市。在2008年全国城市的GDP排名中,厦门以1560亿的成绩位居56位,占当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约0.52%。即便是在自古富饶的福建省,这一成绩也仅是稍稍落后于泉州与福州二地。与1981年厦门仅为7.41亿的GDP相比,更是在短短的27年间增长了210倍之多。

但是,厦门的骄傲却不仅来自于这些。对于本地人与众多游客来说,或许只有鼓浪屿才能够道出这座城市的海岛风情。

作为今天厦门的标志,鼓浪屿在清朝时曾沦为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的公共租界,又因这段历史而意外地获得了“万国建筑博览”之名。

今天的鼓浪屿,碧波、白云、绿树与起伏的青山和幽静的屋舍相辉映,小巧的土地上矗立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中国飞檐翘角的古典庙宇、闽南风格的院落平房、小巧玲珑的日本屋舍、欧陆风格的原领事馆和江南古典园林的精品在这个小岛上和谐共存,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自然与建筑之外,鼓浪屿上还自有一股醉人的氛围。不到2平方公里的面积与仅仅一万多人口,这座小岛上却拥有500多台钢琴。而林语堂、林尔嘉乃至今天仍居于此的郑小瑛和舒婷等名人,徜徉在海滨与老房之间,无不沉醉于此。或许,岛上这丝丝如同置身世外的超凡气息渲染的正是整个厦门的城市气质。

正是这样一座充满朝气、令人流连忘返的滨海名城,如今也正面临着如果全球持续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岛美景将沉入海水之中的危险。

厦门海洋三所环境动力所的吴培木研究员指出:“如果结合温室效应,并以年平均上升速率2.2毫米来预测厦门的海平面变化,气温如上升1.5℃,2025年厦门海平面将上升19.7厘米,2030年将上升22.6厘米,2050年将上升33.8厘米;如气温上升3℃,2025年厦门海平面将上升36.2厘米,2030年将上升41.4厘米,2050年则将上升62.1厘米。”

如此大规模的海平面上升,将使这座几乎全以岛屿和半岛为活动中心的城市岌岌可危。预感到威胁的厦门,近年来已经将其警戒水位从6.8米提高到了7米来防范海洋灾害,沿海工程也多按百年一遇的标准来进行规划建设。

即便如此,海平面的上升的破坏力依然不容小觑,它能轻而易举地加重厦门作为沿海城市最易遭受的风暴潮灾害。例如1996年的一次并未正面登陆厦门的台风,由于天文大潮的影响,潮位高达7.69米,超过厦门警戒水位69厘米,就直接导致了鹭江道、厦港、厦门大学操场等地严重受淹。  显然,这一超出警戒的数值与吴培木所预估的3℃条件下2050年厦门海平面将上升的数值相差无几。这意味着,如果海平面升高如期而至,即便不受天文大潮影响,每年台风季节水淹厦门也将成为一种常态。如果正巧又适逢天文大潮,结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而集美大学教授、从事环保工作30余年的高级工程师林地球则更为直接的表示:“按照北极冰川目前这样的融化速度,如果控制不好,继续发展下去,到2050年时,包括厦门在内的我国沿海城市都有被淹没的危险。”到那时,厦门与她精心养护的鼓浪屿或许都将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