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的智慧
28161400000030

第30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2)

我们之所以在青年时代心中充满喜悦和生活的勇气,原因之一是我们正在走上山的道路,还没有看到处于山的另一面山脚下的死亡。当我们翻过了山顶,才真正望到了死亡。而此前,我们对死亡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说而已。此时,我们的生命活力开始甩脱,同时生活的勇气也减弱了。这时,压抑、严肃的表情取代了年少轻狂、目空一切的神情,并且深深刻在了我们脸上。我们年轻的时候,无论人们如何教导我们,我们仍然会认为生活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肆意挥霍时间。当我们年龄渐长,就越来越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老年时,对于我们来说,每过一天就像死囚又向绞刑架走近了一步。

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观察,生活就是没有尽头的未来;但是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的话,生活就成了短暂的过去。生活在人生的初始阶段所呈现出的形象,就像我们把看歌剧的望远镜倒过来看一样;而在人生的结尾处,我们则是用一般的方式来使用这台望远镜。只有一个人生活了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也就是当他年老时,才会懂得生活极其短暂。对于年轻人来说,时间的行进速度是很慢的,所以,在最初的四分之一的生命中,我们不仅非常快乐,而且还觉得时间最为悠远。因此,这段时间给我们留下了最多的记忆;在需要的情况下,一个人对这段时间的事情的讲述要比对中老年期的事情的讲述多得多。好比一年中春季的日子是悠长而烦闷的,生命的春天的日子也一样漫长而令人烦躁。但一年中和一生中的秋天,时光却很短暂,但是更加晴朗而缺少变化。

当生命快要走到终点时,我们根本不清楚生命都去哪儿了。为什么人在老年时代回顾人生之时,会觉得生命是那么短暂呢?原因在于,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回忆很少,所以就显得很短暂。很多不重要和不开心的事都被我们的记忆排除掉了,所以,我们记忆中保存下来的事寥寥无几。我们的智力是不完美的,我们的记忆也与之相同。学过的东西需要复习,过去的事需要回忆,这样才不会将它们渐渐遗忘。然而,我们不会故意回想那些不重要的事,更不会追忆不快乐的事。而必须通过追忆和回想,才能记住这两者。首先,不重要的事情总会越来越多,原因在于很多事只是在最初看起来是有意义的,但是经过多次重复,就慢慢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能记得的只是早年时光,而之后的时光却被慢慢遗忘了。我们活得越久,值得我们去追忆的有意义的和重要的事情就越少。但如果想要记住它们,追忆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因此,如果一件事过去了,我们就将它遗忘了。时间就这样飞逝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其次,我们也不想回想那些不愉快的事,特别是使我们的虚荣心受伤的事。大部分令人不愉快的事都与虚荣心受伤有关,因为我们要对大部分自己遭受的麻烦事负责。所以我们就遗忘了很多令人不快的事。我们的回忆就是被这些不重要的事和不愉快的事缩短了。回忆的材料越多,回忆就越少。就像人们乘船驶出海岸越远,岸上的景物就变得越少、越难认出一样,我们过去的时光,和经历的事件也是同样的情况。有时,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通过我们回忆和想象又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就好像昨天才发生一样,和我们离得那么近。这是因为从这件事发生时到今天为止的中间那段时光被我们遗忘了。这段时间没办法变成清晰的图像让我们看到,而且,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大多也已经被我们遗忘了。这些事件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大致的抽象认识,也就是单纯的概念,而非直观认识。正因为如此,那件历时久远的事情才显得近在咫尺,好像昨天才发生的一样,而其他的时间已经无影无踪了。人的生命短暂得超乎人们的想象。一个人到了老年时代,那些已经经历的漫长时光,还有自己的晚年,在某个瞬间竟然显得是那样虚幻不实。原因主要在于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发生在眼前的此刻当下。这样的内心感受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是我们存在的现象,而不是我们的存在本身依赖于时间;此刻当下是主体和客体的连接点。我们在青年时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为什么会觉得生活漫长无尽?原因就在于年轻人需要一个空间来安置他们无尽的期望,要是想把这些期望全部实现的话,一个人就算活玛土撒拉那么久也是不够的。此外,年轻人对未来的计算是以自己度过的短暂年月为根据的;这些过去的日子充满了回忆,所以显得悠长。在过去的时光中,由于事物是新奇的,所以充满了意义。因此,日后的生命里,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追忆和回味这些时光。青年时代的日子就这样深深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在怀念某个遥远的地方,但实际上,我们所怀念的只是我们在年轻而充满活力时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我们被伪装成空间的时间欺骗了,只要再旧地重游我们就能知道自己上当了。

想要获得长寿,一具健康无恙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还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可以用燃烧方式不同的油灯来打比方:一盏油灯的灯油不多,但是有着很细的灯芯,它燃烧的时间就比较久;而另一盏油灯虽然灯芯很粗,但灯油也很多,所以也能燃烧比较长的时间。此处,灯油就相当于一个人的生命力,灯芯则是各种方式的对生命力的消耗和挥霍。

对于生命力这方面来说,我们在三十六岁之前就像靠利息生活的人:今天花的钱明天就赚回来了。但是,一过三十六岁,我们就像开始依赖本金生活的人。这种情况刚开始出现时并不明显,花掉的钱大多又能赚回来,微小的财政赤字不会引人关注。但是赤字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而且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情况越来越糟糕,而且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阻止它的发展。本金越来越快地被消耗掉,势头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最后,钱财总会耗尽。这个比喻的双方——生命和财产——如果真的日益消耗的话,情况是非常凄惨可悲的。所以,人在变老时,对财富的执着和渴望就会越来越强烈。与此相比,人从出生到成年,直到成年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命方面,我们就像把利息存进本金,花掉的利息不但会赚回来,本金也在逐渐增多。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富有经验的理财顾问来帮忙的话,我们的财产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年轻时是多么幸福!年老时有时多么可悲啊!虽然这样,年轻人也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活力。亚里士多德发现:同时在青年期和成年期都获得奥林匹克冠军的人是极少的。原因在于,他们在早年间的刻苦训练将他们的生命力都消耗了,成年之后,他们的力量就不足了。肌肉力量如此,神经活力也一样,而神经活力的外在表现则是智力成就。所以,过早便显出智慧的神童就像温室中的果实,他在儿童时期使人惊叹,但日后就变成了思想平庸的人。甚至很多博学的人,早年间为了学习古老语言而将脑力消耗掉了,所以往后的生活中,他们的思想变得僵化、麻木,缺少判断力。

前面已经说过,一个人的性格会和他人生的某一个阶段相符合。于是,当这一特定的人生阶段来临时,他就会表现出最好的样子。一些人在年轻时受人欢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也就逐渐消失了;一些人中年时精力充沛、才干过人,但年老之后就一无是处了;也有很多人在老年时才表现出自己最好的样子,他们温和宽容,因为这一时期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在为人处世时更加镇定自如。很多法国人都是这样的。这些情况的原因在于人的性格本身具有青年、中年或老年时期所特有的气质特征,与特定的人生阶段相符,抑或,可以修正或调整某一人生阶段。

就像一个坐在船上的人,只有通过四周河岸上的景物逐渐后退和缩小才能察觉到船的行进一样,如果一个年纪比我们大的人看起来比我们显得年轻,那我们就能够得知我们变老了。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一个人年纪越大,他所经历的见闻留在他记忆中的印象就越少。在这一层面可以这样说:只有在青年时代,人才是充满意识地生活着;老年时代,人只用一半意识继续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意识就逐渐减弱了;经历过的事情不再给我们留下鲜明的印象,就像一件艺术品被我们看了很多遍之后,就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了一样。人们只不过在做他们不得不做的事,事情完成后却不明白究竟做了什么。既然如今他们的生活意识正在逐渐消失,那么当他们越来越接近完全失去意识的时候,时间的流逝也就越来越快。童年时代,新奇感使所有东西都进入了我们的意识。所以每一天都显得漫长。我们外出旅行时的情况与此相同:旅途中的一个月仿佛比在家生活的四个月都要漫长。尽管如此,新奇感却没有办法阻止童年时期和外出旅行时的漫长时光变得难以忍受——这是与老年时期和在家的时光相比之下来说的。但是,我们的智力会由于长期不变的感觉印象而变得疲乏和迟钝。这样一来,所有事物都悄然无痕地过去了。日子变得越来越无意义,也因此显得越来越短暂。老年时代度过的一天似乎比小时候经历的一个小时还短暂。所以,我们的生命时钟就像向下滚的球一样,运动速度越来越快。还可以用转动的圆盘来打比方,距离圆心越远的点转动的速度就越快。与此相同,当一个人距离生命的起点越来越远,时间流逝的速度就越来越快。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我们对时光流逝速度的心理感受进行测量时,对于一年长短的感受与这一年除以我们年纪所得的商成反比。比如说,如果一年只是我们年龄数的五分之一,那么这时的感受就比一年是我们年龄的五十分之一时的感受漫长了十倍。对于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的整个生命存在来说,时间流逝速度的不同感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这种情形使人生的童年时期——不过是十五年时光而已——好像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长的阶段,因此也是拥有最多回忆的阶段;我们感到无聊的程度也因此与年龄成反比。儿童任何时候都需要用做些什么来打发时光,无论是玩耍还是工作。如果没有事情做,他们就会觉得万分无聊就连青年人也仍然会受到无聊的影响,几个小时没事做就会让他们感到心慌。成年人的无聊感就慢慢变少了。年老时,时间总是过得太快,日子转瞬即逝。显而易见,我在此处谈论的是人,而非你年老的牲畜。在我们的后半生中,时间飞逝而过,无聊也就不复存在了。与此同时,我们的****以及由此而来的痛苦也消失无踪了。因此,大体来说,只要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那么我们的后半辈子所感觉到的生活的重负确实会比青年时期更轻。所以人们将这段时期——也就是变得年老力衰、体弱多病之前的那段时期——称作“最好的时光”。在生活的舒适度和愉悦度方面来说,这段时期的确是最美好的。与此相比,青年阶段——此时所有事物都会留下印象,都能够生动地保存在我们的意识中——的优势则在于:这一阶段人的精神思想开始孕育,相当于精神发芽的春天。这一阶段中,对于那些深刻的真实人们只能进行直观,但却不能进行解释;亦即,青年人最开始获得的认识是一种从瞬间印象得来的直接认识。必须是强烈、生动、深刻的瞬间印象导致产生直观认识。因此,一个人如何利用自己的青春时光,决定了他能取得怎样的直观认识。日后,我们能够影响他人,甚至影响这个世界,自身逐渐变得圆满,不再被印象所影响;但是,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影响也逐渐减弱了。所以,这一阶段是我们做实事和获得成就的阶段,但青年阶段却是刚开始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时期。

青年时代,我们的直观占据了统治地位,而老年时代,思想却占据了上风。所以,青年时代是创作诗歌的时代,而老年时代则更适合进行哲学思考。在实际生活中,青年人听从于直观见到的事物及其产生的印象;而老年人的行为则是由思想决定的。这是因为只有在老年,当积累了足够多的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并把这些直观印象归纳为概念之后,这些概念才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因为习惯的作用,直观印象则逐渐减弱了。与此相比,在青年时代,直观印象,也就是对事物表面的印象在头脑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特别是对那类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头脑来说更是如此。世界在这一类人看来是一幅图画,所以,他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表现自己之上,对世界的内在感觉则是次要的。年轻人的虚荣心和对华丽服饰的追求上已经体现出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