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心机 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28208700000053

第53章 机遇来了要“狠”抓,勇于冒险定乾坤(1)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冒险者的乐园,敢于冒险者,即使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他们也敢闯一闯,因此能在机遇来临时,牢牢把握住机遇,从而心想事成;混混沌沌者,胆小如鼠者,结果与机遇擦肩而过。惟有勇于冒险,胆大心细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混得比别人更好一点,成为被人景仰的“人上之人”。

1.狠抓机会,让你心想事成

机会对任何人都是均等的,差异只在于“狠”与“不狠”。谁“狠”,谁就先得益,反之,就会两手空空。

时下,经济运行体制在走向市场经济,告别计划经济。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产品经济模式和官商经营作风,仍像幽灵一样纠缠着许多经营者。致使许多企业内部人员缺乏灵敏的市场触觉,不能把握变幻莫测的市场动态,决策时犹豫不决,不敢“狠”,决策之后又办事拖拉,不能“狠”;有时由于企业的“婆婆”多,要左请示,右汇报,一个决策要经过没完没了的讨论研究和批准;也有一些企业家目光短浅,不肯吃眼前的小亏,这样往往坐失良机。

人们明白,时光不会倒流。“时间就是金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虽已成为老生常谈,却是铁的原则。每一个商战机会,都伴随着一定的时效性,所以精明有“心计”的经营者一旦发现这样的机会,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最“狠”的手段开发它,利用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商战中,有“心计”的经营者总感觉到,机遇总是那么来去匆匆,一闪即逝。商战机遇不能停留,不能重演,一旦失去,无法补偿,无法追回。

《韩非子》一书中,有一则“郑人卖豕”的故事,就是描写郑国一个商人由于不懂抢时间做生意的道理,把一桩好买卖白白丢掉的经过。它从反面论证了“商贵神速”的道理,同时也说明缓慢拖沓的严重危害。

一次,一位郑人前去离家较远的集镇上卖猪。当他走到时,已是红日西坠,暮色苍茫了。恰好有一个收购毛猪的商贩见到他赶着一群猪从街头走到客店门前,心想买猪的生意来了,如能马上成交这笔生意,明日就能赶回家中,还误不了拿到早市去贩卖。猪贩子急忙找到卖猪人进行洽谈。哪料想卖猪人见有人来买猪,却十分生气地嚷起来:“你这伙计好不懂事,我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天又这么晚了,哪里有功夫和你说话呢?”说着,狠狠地瞪了猪贩子一眼。猪贩子再三央求卖猪人:“生意人的目的是为了成交买卖,哪里还能分天色早晚!”但郑人仍毫不理会这一套,气呼呼地把猪赶进了客店。结果,一桩到手的生意硬是让他给蹬去了。至于猪进了店需要花费多少店钱和饲料,他却压根儿也没想一想。

做生意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把商品推销出手,加速资金周转,多赚钱。拖延一天时间,就会多占压一天资金。商品长期压在手中,资金则会减少生息。郑人由于时间观念淡漠,不了解时间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更不会用时间去实施竞争战术,他甚至抹杀了时间和经营的关系,把卖猪与时间早晚对立起来。就这样,找上门来的买卖被他一阵吹胡子瞪眼给搅黄了。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意人是绝不会这样愚蠢的,他们把争取时间作为在竞争中取胜的一大法宝。故事中那位猪贩子似乎很懂得快购快销的“狠”劲可以尽早生利的道理。他早一点买进,就可以赶早市,等于争取了一天时间,也等于资金周转加快了一天。利润率是与资金周转成正比的,周转快则利润就高,加快一天周转,就等于多赚了一天的资金利息。快购快销具有推动资金增值的神奇力量。

上面提到要快速而又心“狠”地抓住有利的销售时机,这种销售时机,对生意人来说就是讲一种机遇。机遇是乔装的财神,它会迎面而来,也会擦肩而过。要觉察它,却不那么容易,必须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准确地抓住机会。

“他的运气比我好。”看到别人事业发达,人常常为自己的不景气而发出这样的喟叹。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机遇不垂青于他,而在于他缺乏一种灵敏攫取的意识,贻误了时机,以致抱恨终生。

在商场上,时机对于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而人对时机的利用则不尽相同。有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有人见之不放,机遇独得;有人犹柔寡断,坐失良机;有人伺机奋起,一鸣惊人。其关键还在于如何捕捉时机,能不能利用时机。

不过,时机的显露常常是朦胧而模糊的,惟有目光敏锐的人,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拓展事业的绝好机会。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时机不易判断和把握,也才给精于此道的人带来大发利市的机会。如果人人都看得出,拿得准,那也就不叫什么时机了,至少坐失良机的人也少了。认准了,就千万不要放过。

商战如兵战。经营者在风云变幻的商海竞争中,一旦时机到来,就必须当机立断,该攻就攻,甚至要连续攻击;该收场就收场,哪怕是匆匆忙忙。当断不断,该及时收而不收,不该攻时而攻,不该收场时收了场,同样会遭到损失。商战的残酷,客观上要求经营者对世态商情作清醒判断,当机立断,不允许拖拖拉拉而坐失良机,更要求经营者是一位观察家,第一素质就是眼力。这不仅表现在对市场风云变化的直觉上,而且体现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中。欲想商战获胜,就要善择良机,就要随时把握客观形势及其各种力量的对比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机会才能心想事成。

2.做好准备,迎接机遇的来临

不要坐等机会出现,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只要你开始行动,机会便随之而来。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之所以能够获得命运的青睐,是因为他们能牢牢抓住机遇。

机遇只偏爱那些做事有“心计”、为事业的成功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人。

只有做事有“心计”的人才懂得积累实力,而当他们自身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机遇便会自动登门拜访。

如果机遇可被每个人轻而易举地抓住到,尤其是那些做事毫无“心计”得过且过的人,那么这种机遇便显得没有多少价值了。

的确,只有爱思考的做事有“心计”的人、才能获得机遇,给人生点亮一盏明灯。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是一句早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其中所包含着的朴素真理再次为人力资源以及人才调查中心的分析报告所证实。

我们发现成大事的人之所以能够获得命运的青睐,能在机遇来临之时牢牢地抓住机遇,就是因为他们较之常人为此进行了更为漫长和充分的准备。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黑暗的泥土中蓄积营养和能量,一旦听到春风的呼唤,他们就会破土而出,长成挺拔俊秀的栋梁之材。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些问题,即:为什么有的人总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机遇?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机遇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失败了?为什么有些资质原本不好的人却能得到命运的垂青,而某些天资甚佳者却最终庸碌无为?为什么成功者总显得比别人幸运?等等。

这些问题的回答可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机遇只偏爱那些为了事业的成功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人。换句话说,只有在“万事兼备”的情况下,东风才显得珍贵和富有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机遇是被人创造出来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客观必然性的结合。主观方面条件的增强会影响到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好的机遇更容易产生。同样,当一定的客观机遇已经出现后,那些不断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进行努力的人则要较之常人更容易接近和抓住这些机遇。

许多成大事者就是创造机遇的高手,他们总是在努力,总是在奋斗,开始时他们是在找寻机遇,而一旦当他们自身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机遇便会自动登门拜访。而且,随着他们自身才能的不断提高,知名度的不断增加,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也会相应地有质和量的提高。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这些主观努力,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良好机遇。从这个角度上说,机遇是那些有准备的人创造出来的,是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如果机遇可被每个人轻而易举地得到,那么这种机遇便显得没有多少价值了。事实上,机遇往往是一种稀缺的、条件苛刻的社会资源,要得到它,必须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和成本,必须具备相应的足以胜任的资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长期艰苦的准备。

这就是机遇为什么更偏爱有准备的人的原因。

我们还发现,虽然命运有时是不公正的,那些毫无准备的人却获得了某种机遇,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人很少能有所建树。而在我们视力所及的当代名人的成功史上,无不记载着人们为迎接机遇所做的种种准备。

但有时命运是常爱捉弄人的,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己心爱的职业。

当面临这种情况时,有人将之视为不幸,而有人却将之视为机遇,他们能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沉沮丧,而是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干一行,爱一行,把精力投入到所从事的新领域,从而开创出一番崭新的事业。

我们发现“把不幸也当作是一种机遇”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成功者的一大秘诀。

许多成功者不仅是开拓机遇、捕捉机遇的能手,而且还有发掘高潜能,高效运用机遇的能力。他们的成功启示我们,一定要提高机遇的利用率,把机遇发挥到最大值。

有的人一生中曾有过许多很好的机遇,但他们不懂得充分利用这些机遇,结果丧失了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也有的人抓住了机遇,但是并未理解到这一机遇的全部内涵,因此他们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仍不免留下诸多的遗憾。

的确,只有爱思考的人、做事有“心计”的人,才能充分地获得机遇,给人生点亮一盏明灯。

3.做有心人,把握随手可抓的机会

成功与失败只有一线之隔,不经意中我们就会跨过界线,其实我们也常常站在这条界线上,自己却浑然不知。

如果你想成大事,就必须研究你自己和你自己的需要,做个有心人。不要等待千载难逢的机会,要用点“心计”去抓住平凡的机会使之不平凡。

机会,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自然界的力量愿为人类服务。千百年来,闪电一直想引起人类对电的注意,电可以替我们完成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从而使我们抽出身来开发上帝赋予的能力。潜在的能力到处都有,专等有“心计”的人去发现。

首先观察世人有何需求,然后去满足这一需求。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发现自己的鞋跟被拉了出来,因为买不起一双新鞋,便思忖:“我要做个可以镶到皮革里的带钩的金属圈。”当时他贫困潦倒,连割房前的草都要向别人借镰刀,而就靠这项小发明他成了一位富翁。

新泽西的纽瓦克有一位善于观察的理发师,他觉得理发的剪刀有待改进,便发明了理发推子,由此发了大财;缅因州有位男子不得不帮助卧病在床的妻子洗衣服,他感到传统的洗衣方法既耗费时间,又消耗体力,便发明了洗衣机,这样他也成了富翁;有一位先生受尽牙痛之苦,心想应该有一种方法把牙塞上来止痛,便发明了黄金塞牙法。

成就大事业或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人并非财大气粗之辈。第一台轧棉机是在一个小木屋里制造出来的;美国第一艘汽船是由费奇在费城一座教学的祭具室组装起来的;麦考密克在小磨房里研制出著名的收割机;第一个干船坞模型是在一间阁楼内制作的;位于马塞诸塞州沃塞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创办者克拉克靠着马厩里制作玩具马车开始发财;爱迪生早在作报童时,就已藏在行李车厢内开始了他的实验。

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街边的垃圾堆里捡到一块被人扔掉的克拉拉大理石,这块大理石是被一个不熟练的工人在切割过程中损坏的。无疑也有其他艺术家注意到了这块品质优良的大理石,但因其被损坏,所以只剩下了痛惜。只有米开朗基罗看到这块废弃的大理石中的天使,用凿子和锤子创作出人类历史上一件最优秀的雕像——《年轻的大卫》。

帕特里克·亨利年轻时被人视为懒惰的废物,务农、经商均一事无成。他学习了六个星期的法律便挂出营业招牌,在打赢第一场官司后,他终于觉得自己即使在家乡弗吉尼亚也能获得成功。英国当局通过印花税条例后,亨利被选入弗吉尼亚州议会,提出了反对这一不公平征税的法案。他终于成为美国最出色的演说家。

伟大的自然哲学家法拉第是铁匠的儿子,年轻时写信给汉佛里·戴维申请在英国皇家学会谋职。戴维就此咨询了一位朋友:“这有一封名叫法拉第的年轻人来的信,他一直在听我的课,想让我为他在皇家研究院找个工作,我该怎么办?”“怎么办?”“让他去刷瓶子,他要是能有什么出息,就会立即去干;他要是不会有出息,就会拒绝。”这位年轻人在工作中曾利用抽出来的时间在药房的顶楼内用旧坩埚和玻璃瓶做实验,由此看来,刷瓶子的工作也有机会,而正是这样的机会使他终于成为伍尔维奇皇家学会教授。廷德尔谈起这位年轻人时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实验哲学家。”法拉第成为那个时代的科学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