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心机 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28208700000058

第58章 重在思考:不浮不躁想清楚再做(1)

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事情就能做得圆满。

做事不要犹豫是要你思考得清楚再做,而不是不思考鲁莽去做。思考是做事的前提,果断是做事的方法。

做事要有“心计”,就是重在思考,不浮不躁想清楚了再做。

1.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

古人言:三思而后行。这要求我们做事前要深思熟虑,想好了再去做。

如果你是位有“心计”的领导,做决策就懂得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多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作为参考。

作为有“心计”的领导,都知道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创意。而你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建立一种激励创新的工作气氛,让你的小组工作成员在这种气氛里能勇于提出新构想。

(1)了解你的职权界限以便做决策工作。假如你不太确定的话,要去问你的上级经理,请他就你的权限范围做一番确认。

例如你在公事上的各项支出,报账时,其金额在多少钱以内可以不需要单据,你有权给客户折扣,或是同意退费吗?假如有,最高的限度是什么?你可以聘用人员或辞退员工吗?类似这些的问题,你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示可以遵行。

(2)勿要求你的经理帮你做决策。假如你碰到困难时,把各种可能的做法列一张表,选择其中的一项,然后与你的部属商量,将这种方法向你的部属做说明,训练他们也能自己做决策。

(3)不要把你所列的那些不同做法,都看成是互相抵触的,事实上它们很少会有那么截然不同的分别。最好的做法也许是采用折衷的方式。例如假使你手下两个最得力的业务人员都想要担任公司的代表,这时你何不干脆把他们两人都派出去,给你的顾客来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呢?

(4)在做决定时,要尽可能地收集各有关资料。决策的制定是根据事实而不是你个人一时的情绪好恶。

(5)往后退一步,把问题做一番审慎的思考。惟有正确的决策才能解决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有些人擅长数字,有些人擅长文字,有些人则对史哲有天分。在做决策以前,要把你小组工作人员的才能派上用场。

(6)永远不要违背公司的政策。如果你认为公司的某一些规定有错误,你要在私下会谈时向你的上级经理提出质疑,让他知道不能因为“这是公司的政策”或是说“这些事情公司一直都以这种方式处理的”,就让一个不好的制度一直持续下去。一个经营成功的公司不会把已经确立的各种制度,都当作是绝对的。创新的构想之所以会产生,往往是因为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结果。

(7)如果你对上级所做的某项决定不满意,你要冷静地与你的经理讨论这一个问题。讨论之后若仍然不满意,那么有三种选择:一是接受这项决定并给予全力的支持;二是将这个问题通过投诉程序向更高阶层反映;三是辞职。不要嘀嘀咕咕地接受这个决定,然后又在你的小组人员面前大加批评。你不是拿了薪水到公司来制造纠纷的,或是把你的工作同仁弄得无所适从,而且就算给你和每一个员工都不支持的决策撇清关系,也不能因此便赢得伙伴们的忠诚。

(8)干着急并不能解决事情。把事情从头到尾想一想,如果需要找别人帮忙时,不要觉得很勉强。

(9)当你的工作人员中,有人向你要求一些比较特别的待遇时,你要在同意之前仔细地想清楚。如果你同意让你的秘书延长他的假期,而却又拒绝其他人相同的要求,那你会表现得前后不一致,你的员工也会觉得很不满。

(10)你若决定因某些特殊的情况而放员工一天假,那你要把特殊情况的内容向员工说清楚,否则员工可能会将之误认为是一种惯例。假定你两个星期因为业务较清淡的关系,特准员工提早下班回家,那么这并不表示员工第三个星期也可以提早回家。

作为领导要有这样的“心计”,同样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要有这样的“心计”,即凡事三思而后行,想好了你再做。

2.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作为领导,万不可独断专行,那样会让你的事业止步不前。最好多听听下属的意见,尽管你认为你比他们聪明得多,但是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如果你是一位较有“心计”的领导者,你应该知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道理,所以你一定要善于集思广益,集大家的智慧去干一番事业。

部属给予君主诚恳的谏言,比上战场冲锋陷阵还有价值。日本战国时期的堀秀政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曾经辅佐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个霸主。当时的人都称赞他是国家的栋梁。有一天,在领地的城墙附近,发现有人竖立了一面木牌,上面列举着三十多条秀政的政治过失。家臣们商量之后,决定把那面木牌拿给秀政看,并且非常愤怒地说:“竖立这块木牌的人,实在太可恶了,应该逮捕并严厉处罚。”

秀政把木牌上所写的“罪证”,仔细地读过之后,马上穿好衣服,洗洗手,漱口,并用很恭敬的态度,把木牌举起来说:“有人肯这样严格地指正我,实在太难得了,我应该把它看成上天的赐予。并当作传家之宝,好好收藏。”于是,把木牌用一只精美的袋子包起来,然后再装进箱子里,并召集家臣幕僚,将木牌上所列举的过失,详细检讨,从此秀政的政绩更加辉煌了。

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由此可见,一位领导者在推动一项新的计划时,一定要征求部属的意见,留意各方面的批评,因为那些批评,很可能就是推动这项计划成败的关键。就是治病的“良药”。因此不要只注重赞美的言词,因为那对“使事情做到更完美”的目标,是毫无帮助的。

一般说来,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言词,对于批评,是不容易接受的,所以部属为了讨好上司,往往只讲好话,因此领导者就很难听到部属真正的意见了。一个经营者若不明了自己在什么地方有过错、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时,就应该多多鼓励部属提出批评,并听取部属的意见,虚心接受,这才是一位做事有“心计”的领导者所应具备的条件。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千年前,孔子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揭示出了人要时时刻刻向别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一个人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才能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张雨和李琦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张雨受到总经理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李琦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李琦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拔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李琦”,总经理说:“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李琦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李琦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李琦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看看张雨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张雨对他说:“张雨先生,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张雨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看。这个农民过一会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看脸红的李琦,诚恳地说:“职位的升迁是要靠能力。不过眼下,你还得学一段时间,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

这则小故事在告诉我们以能论职的同时,也明白地告诉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做个有“心计”的人,善于向他人学习。

在民间,父母训斥子女不会办事时,在单位里,领导训斥员工不会办事时,常说这样的话:“你没吃过肥猪肉,你还没见过肥猪走吗?人家别人是怎样办事的,你就没看到?你就学不会?”这样的话虽然有点难听,但却清楚地点明了一个简明而实用的常理:那就是通过观察,可以学到很多办事的能力。

当然,一个人办事是否周全、细致、圆滑,固然与他的天生素质有关系,但这不是绝对的素质问题,有很多东西都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培养、锻炼出来的。

常言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生活中,工作间,我们身边能说会道,会办事的人很多,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我们所应注意观察和学习的。看他们怎样与领导说话,看他们怎样求同事帮忙,看领导怎样给下属安排工作,怎样批评下属,等等,然后,动动脑筋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观察一下这样做所达到的效果怎样,那么,成功方面的,我们应尽量去借鉴,吸收,失败方面的,我们尽量去避免。

著名美籍华裔舞蹈家孟某对上海某大酒店的一位门厅服务员,就曾做过细心的观察。他第一次到该酒店,这位服务员向他微笑致意:“您好!欢迎您光临我们酒店。”第二次来店,这位服务员认出他来,边行礼边说:“孟先生,欢迎你再次到来,我们经理有安排,请上楼。”随即陪同孟先生上了楼。时隔数日,当孟先生第三次踏入酒店大门时,那位服务员脱口而出:“欢迎您又一次光临。”孟先生十分高兴地称赞这位服务员:“不呆板,不机械,很有水平!”

这位服务员应当受如此表扬。他并非学舌鹦鹉,见客只会一声“欢迎光临”,而能根据实际情境的变化运用不同的客套话,表现出他对工作的热爱和说话的艺术。

显然,这位服务员的服务水平是值得他的同行们去观察、学习的。也只有向这样能够随机应变的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办事能力得到提高。

香港著名富豪李嘉诚就非常注意培养他的儿子观察学习别人的说话艺术及办事能力。每当有重要的会议,会见重要的客人,处理公司的一些问题时,他总是让他的儿子在一旁观察,倾听,领会。也正因为他对儿子的悉心培养,才使得他的两个儿子在今天从容地支撑并发展起他的经济王国。

平常里,我们观察学习他人的机会很多,亲自锻炼的机会也很多。在家庭里,来了客人,怎样应酬才让客人满意;在单位里,看客户怎样与领导洽谈;到酒店里宴请客人,看服务员如何招待等等,只要有“心计”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学习,就能提高我们的办事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需求我们做事时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以提高和完善自己,为成功办事打下良好基础。

4.办事没心眼,处处有危险

懂得保全自己是做事的一个基本前提,保全自己,不等于苟且偷生,而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为自己赢得立于不败之地的机会,要求我们凡事多长点心眼,多用点心计。

人生在世,就难免会有风险,明哲保身,是对自己的处境、行为、目的有深刻的了解,对各种不测事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随形势、人事的变化决定行为方式。虽然不以整人害人为目的,但在必要时,为了保全自己,应该毫不犹豫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攻为守,避免被动。

保全自己,还要忌讳贪。贪图不该属于自己的权力、地位、名誉、财物,必然招来是非争斗,平添多余的纠葛。

公元前224年,秦国老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