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心机 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28208700000066

第66章 丢卒保车,丢掉小利为大利(3)

多角化经营是多数成熟期企业的共同作法。钢笔制造公司生产机器人,汽车业者进出不动产市场,意外地发现“某某公司在制造某产品”之类事,早已屡见不鲜。

多角化经营是弥补主业发展不足的有效手段。但是,基于“本业产品销路不好,所以采取多角化经营”的动机,突发奇想地进行多角化经营,日后必有隐忧。

认为某个市场正在成长,贸然加入而失败的例子很多。与本业有关的市场还好,如果是一个新的领域,就必须从头开始,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地降低。况且,既然是成长中的市场,其他企业必然也会前来分一杯羹,这就增加了冒险机会,一旦失败恐怕只会血本无归。所以,在开发另一个新领域之前,必须作好相当的市场调查,订立周全的计划,同时还得适时觉悟才行。

在此必须强调的一个原则,是“不可因本业不振而任意走上多角化一途”。在走向多角化之前,首先必须重新彻底地反省本企业,如果改进之后结果依然不见好转,才可开始考虑多角化经营。

7.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太贪图眼前的利益,拘泥于眼前的知识与情报,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个做事无“心计”的人最容易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他们心里常想眼下有多少利益,而这使他们损失的是长远的好处。往往有很多事表面上看来是能获利的,但是整体看来却是损失,做事有“心计”的人不会被此迷惑。常言说得好:“因小失大。”假使你以单纯的想法自以为获利,等到后来,往往会发现其实是受到损失了。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有的人很喜欢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违拗同事或后辈,行动经常很任性,利欲熏心,毫不考虑将来。这样的主管人选虽然一样有才能、一样有知识,但是因为只追逐眼前的利益,为眼前的情报所左右,最后会落得别人对他整个人格的印象都打了折扣。

尤其是只知道追逐眼前对自己有利的情报,全神贯注于其上的做事没有“心计”人,在上司眼中看来,只不过是一个短视近利的人。这种人给上司的印象,就是不够格提拔为主管的人。

汲汲营于眼前的小利,是做事没有“心计”的人的常见表现。这种人,往往很不容易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

这种人认为事情对自己有利,就会去巴结有势力的上司,想借此占便宜。而一旦认为对他没有利益,就会弃之而去,而且反过来在背后恶言批评。新进人员看了这种人,只会觉得“听这种人的话,只不过是被他利用罢了,到没有利用价值时,就会被他一脚踢开的。”使后进人员有这种印象的人,实在没有资格做主管。

现在是工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尤其是公司的新进人员,常常会认为“我怎能被你利用?”或者“这样子我是否吃亏了?”而且到处挑唆这种观念。也就是说由喜欢利用部下的人当上司的话,忤逆上司、互相不信任的事情就会在员工之中横行了。

做事有“心计”的人与做事无“心计”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目光短浅,视野窄小,常常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而另一个则是眼界高远,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左右。

8.做到点子上,不要瞎忙

办事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这句话看似简单,人人都会,但一旦落到实处,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有的人整天忙东忙西,到头来发现忙得一团糟,什么都没把握好。做事有“心计”,懂得做事的条理和脉络为一“计”。

很多人办事,最常见的阻碍也许就像很多人所表示的这个感觉:“我不太确定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我只是做一天算一天。”缺乏主次关系的指引,往往使一个人不能集中冲刺的力量,不知道什么事应该办,什么事可以暂时放弃。成功人士断言,先准备好再上路,是很重要的。

卡耐基在授课期间,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去拜访他,看到卡耐基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感到很惊讶。他问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

卡耐基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老板紧迫着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卡耐基微笑着回答。看到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态,卡耐基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完了。”说到这儿,卡耐基双手一摊,耸了耸肩。

“噢,我明白了,谢谢你,卡耐基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的老板请卡耐基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对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没处理完的事情了。”

这位公司的老板,就这样找到了办事的办法,几年以后,成为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我们为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一定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出一个事情表来。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制订一个顺序表,你会对突然涌来的大量事务手足无措。

根据你的人生目标,你就可以把所要做的事情制订一个顺序。有助你实现目标的,你就把它放在前面,依次为之,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一个顺序,并把它记在一张纸上,就成了事情表。养成这样一个良好习惯,会使你每做一件事,就向你的目标靠近一步。

我们可以每天早上制订一个先后表,然后再加上一个进度表,就会更有利于我们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了。

办事难成功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每天都稀里糊涂,一点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他们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无怪乎他们在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内心依然空虚,叹道:“难道人生就是如此?”

许多人之所以在办事中走偏了路,归根结底是没有弄清楚主次目标的正确含义,常常耗费心力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上,因此才会遭受那么多的痛苦。

9.什么都管,累死你活该

人的身体里的确潜藏着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常常会让人惊讶,但人毕竟是人,不是全能的上帝,那种“事必躬亲”的人虽然精神可嘉,可到头来却未必有好的结果,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做事应懂得“抓大放小”,懂得轻重缓急,这样才能把事办好。

一说到“事必躬亲”,我们就会想到《三国演义》中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军师诸葛亮。这个为了帮助刘备以及刘备的儿子恢复汉室而耗近毕生心血的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为了使摇摇欲坠的蜀汉政权不至于加速灭亡,可以说做到了“事必躬亲”。

可惜的是,诸葛亮的本事再大,也没有能挽狂澜于既倒,最后也只能抱病死在了五丈原。不过,诸葛亮与其说是病死的,倒不如说是累死的,他就是让“事必躬亲”活活地累死了。

所以说,诸葛亮是聪明了一世,也糊涂了一世。他的聪明我们已经熟知,而他的糊涂就在于太相信自己,而没有将别人也可以做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没有充分“放权”。因为你诸葛亮的能耐再大,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做老板的或是其他管理人员,也需要“抓大放小”,给你的下属以充分的发展空间。

人的确有着巨大的潜能,人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但是,人毕竟是人,而不是万能的上帝。所以,你不可能懂得天下所有的知识,你也不可能熟练地掌握了天下所有的技艺,你更不可能做完天下所有的事情。了解了这一点,你也就了解了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有各行各业的分工,你也就了解了一个有心计的人要走向成功绝不会仅仅靠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冲锋陷阵。

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也就是它不同于古代作坊式生产的地方,就是它是以流水线式的生产为基本模式,即集体的力量越来越重要,甚至任何一个产品,单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是无法生产的。比如电视机,除了发明电视机者,还有设计师、以及每个零件的生产者,安装师等等,如果一个人想造出一台电视机,而且每个部件都是自己设计、生产的话,也不知道到了猴年马月能否生产出来。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事必躬亲”只会弄得自己心力憔悴,因而适度放权便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

1.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除非特别需要,不要把自己的公事包带回家,因为忙了一天,你的心绪和身体两方面都需要迫切地摆脱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