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心机 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28208700000076

第76章 打破常规,不被规则束缚手脚(1)

保守的人做事,往往会被规则束缚住手脚,没有创新,不能够打破常规,事情办得再好,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做事有“心计”的人,往往能够打破常规,用最简单的方法做最快的事,而且能够做得圆满。

1.做事不能太“本分”

办事不能本分地按一般规则,不能老实本分地去做事。当很多人在往同一条路上挤的时候,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另谋逆路而取之,也许会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只不过你看起来是要轻松得多了。

人们已经习惯了正常的思维方式,即使没有什么成效仍很难改变。这时候,逆向思维能给人以新的思路,逆向而往,走一着险棋往往可以带来与众不同的胜局。

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办事不要太本分,采取非一般的逆向思维的方法。走出一步险棋:在巴黎举办汽车赛。

20世纪最后20年,日美汽车大量侵入西欧,几乎把欧洲的汽车工业挤到了灭亡的边缘。像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著称的丰田汽车公司,以其优质低价的汽车而风靡全球。这一次车赛很明显,如果奔驰失败,那就很难想像会有人愿意花买两辆丰田车的价钱去买一辆笨手笨脚的奔驰车了——尽管奔驰车的质量无与伦比,尽管奔驰车耐用又舒适豪华,这一次一旦失败,奔驰车将毫无疑问地被挤出强者的行列。

5月的巴黎气候宜人,第18届世界汽车大赛就在这里举行。赛场上,依次排列着十几辆世界级品牌的高级汽车,奔驰车以其豪华的造型位居其列。比赛开始了,奔驰公司的总裁埃沙德·路透一眼不眨地盯着大屏幕,注视着一路烟尘而去的小汽车。

毕竟都是世界名牌,无论是日本的丰田、本田,还是美国的雪佛莱、野马,谁也没有占到丝毫优势。奔驰车夹在日美汽车中间,速度上是丝毫不逊色,然而它也仅能与之并驾齐驱,看不出有什么优势。

路透的心简直提到嗓子眼了,周围的几个助手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一起注视着赛场上奔驰的命运。赛程过半的时候,路透轻轻吁了一口气,因为奔驰已显现出了一点微弱的优势。很快,各型汽车都将车速提到最高的限度,开始了最后冲刺……

随着一阵欢呼,路透终于揉了揉眼睛,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奔驰车赢了,超过了它所有的竞争对手。这一胜利,不仅保住了欧洲汽车工业的一席之地,而且更加稳固了奔驰汽车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地位。

其实早在十年之前乃至更久以前,奔驰汽车就已以其雄厚的实力而雄踞于世界汽车制造业前列:世界上最早的一辆汽车就叫奔驰,而奔驰公司的创始人卡尔·本茨和哥特里普·戴姆勒正是汽车的缔造者。只是到了埃沙德·路透的时候,这个满怀雄心壮志的德国人,决定要采取另一种竞争方式来稳固奔驰的地位。

“奔驰车将以两倍于其它车的价格出售”,这话说起来就像唱山歌一样动听,做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路透似乎早已下定了决心,他知道如果不设法提高奔驰车的质量,在以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势必适应不了风云变幻的市场变化,靠老牌子吃饭是支持不了多久的,他感到自己有责任来为奔驰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为了激励全体员工来共同实现新的目标,路透感觉到有必要亲自到车间和试验场去身体力行一番。他当然知道这逆道而行的一步如果成功将给奔驰公司带来多么高的荣誉,但他更清楚这一步,一旦失足会有多么大的损失。他必须鼓起所有的士气走好这一步险棋。

路透和他所率领的公司是永远都不愿充当像恐龙那样不适应变化的角色的。在奔驰600型高级轿车问世之前,路透便对他的技术专家们说:“我最近想出了一则很优秀的汽车广告,当然是为咱们奔驰想的。这则广告是:‘当这种奔驰轿车行驶的时候,最大的噪音来自于车内的电子钟。’我准备把这种奔驰车定价为17万马克。”专家们当然明白总裁的意思,却仍不免大吃一惊:17万马克,买普通轿车要买好多辆!

也许是总裁的表现感动了那帮专家,他们废寝忘食地工作,以惊人的速度把成功的新型优质奔驰轿车——梅塞德斯献给了埃沙德·路透。路透从病床上爬起来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宣布将奔驰轿车的价格提高一倍。这个命令不仅让整个德国震惊,更是让全世界的汽车工业惊惶不已。

路透的愿望还是很快变成了现实,闻名世界的高级豪华型轿车奔驰600问世了,它成了奔驰轿车家族中最高级的车型,其内部的豪华装饰,外部的美观造型,无与伦比的质量都令人叹为观止。很快,各国的政府首脑、王公贵族以及知名人士都竞相挑选奔驰600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因为,拥有奔驰,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

现在,奔驰汽车公司已是德国汽车制造业最大的垄断组织,也是世界商用汽车的最大跨国制造企业之一,奔驰汽车以优质高价著称于世历时百年而不衰。

当其他企业大多从降低成本、降低自己商品的价格来达到增强竞争能力的目的时,而奔驰公司则逆其道而行却大获成功,这不能不给人某种启示:办事不能本分按一般规则走,不能老实本分地机械地去办。

2.要有改变规则的胆识

如果你能找到一种办法来改变游戏规则,让游戏规则来适合你而不是适合你的竞争者,那么这种变化就会赋予你一种独特的优势。

20世纪90年代早期,苹果公司推出了它的便携式助手:牛顿。这是一种先进的创新,使用了一种新兴的技术——手写辨认。你在屏幕上写字,软件就会辨认你写了什么。遗憾的是它做得还不够好。事实证明,让软件来辨认不同人的字迹非常困难。几家其他的公司尝试后均以失败告终。掌上电脑公司(Palm)改变了规则。它用一种称做涂鸦的特殊文本输入技术实现了创新。不是让掌上电脑(PDA)学会辨认你的字迹,而是你必须知道字迹的涂鸦风格,然后所有一切都变得很简单了。与计算机相比,人类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更高。

海因茨在它的西红柿酱汁中遇到了一个问题。这种酱汁过于稠密,这使得酱汁流出瓶子的时候速度很慢,顾客们必须用力摇晃瓶子才能使酱汁流出来。而竞争者的酱汁很容易就能倒出来。处于海因茨这种状况的许多公司都努力使他们的酱汁减少黏性。但是海因茨找到了一种不同的方法。公司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从缺点中找出了优点。它改变了广告手法,对酱汁流出速度慢做了强调,暗示快速流出的酱汁其质量一定不高。它还使为取出酱汁而敲击瓶底看起来非常的酷。随后它提供了可挤压的塑料瓶装的酱汁,这样你就可以选择可挤压的塑料瓶或者是选择敲击玻璃瓶子。

你会怎样开始着手于找到一种新的体育运动的挑战呢?你可以从一张白纸开始,写下各种古怪的念头。一个不同而又可能有效的方法是从一种现有的游戏开始,看一看如果你一条一条地打破游戏规则会发生什么情况。足球比赛的一条规则是不能用手。正是大胆打破了这条规则才导致橄榄球比赛的出现。橄榄球比赛的一条规则是不能向前传球。正是大胆打破了这条规则才导致美国足球比赛的出现。再拿网球比赛来试一试,如果场上有三个队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球不是被猛击出线而是可以弹回来重新比赛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中间没有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没有球拍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球不能弹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像羽毛球一样)?你很快就会看到每条规则被打破后都会导致一项新的体育运动,其中一些与壁球、拍球游戏、长曲棍球、羽毛球等相似。

与体育运动一样,在企业中要开办一项新的业务,经常更容易通过改变现有企业模式来实现,而不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些东西。亚马孙公司的杰夫·贝索斯通过运用互联网而不是传统的分销渠道,打破了书刊行业的规则。理查德·布兰逊的维尔京集团在多个行业使已经建立的企业模式感受到了压力。零售连锁店梅体小铺的创立者安尼塔·罗德蒂克有意与这个行业内的专家们反着做,并且这项策略使她获得了成功。规则是需要打破的。在体育运动中,裁判员会惩罚你,但是在企业中,市场担任裁判员,它会奖励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的规则打破者。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如果你想在英国为汽车办理保险,你就要到大街上去找一位保险经纪人,他会在各种表格上记下你所有的细节,然后把它们发给保险公司,取得报价。保险经纪人坚持认为他们会利用他们所有的技巧和经验来为你取得一张好的保单。但是彼得·伍德做这项业务时采取了一种不同的视点。他完全忽略了保险经纪人。他的直线保险公司使用存有最新信息的计算机数据库,通过话务员银行即刻通过电话报出富有竞争力的价格。这就重写了这个行业的规则,使直线保险公司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

彼得·伍德所做的一切只是利用电话与数据库技术——在当时,两者中哪一项都不是特别新的技术——把它们按照一种创新的方法运用,从而找到一种新的而且更好的办法来赢得顾客并为他们提供服务。把新的(或几乎新的)技术运用于传统的业务中,是在市场中实现创新以及绕过竞争者的马其诺防线的典型方式。亚马孙公司在使用互联网来避开传统的销书渠道,实现向各地用户销售第一批书籍,然后销售CD和其他商品的时候,它就做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迈克尔·戴尔在1984年建立他的公司的时候只有18岁。他的目标是要与统治个人计算机业务的强大的IBM、康柏一较高低。它们都通过零售商建立了完善的渠道,零售商持有它们的存货,再把产品卖给他们的顾客。由于计算机仍然被看作是复杂的产品,当时尚未被改写的规则是个人计算机通过零售商以标准机型进入销售渠道,然后由零售商提供顾客所需要的帮助与支持。戴尔大胆地打破了这些规则。他没有利用渠道,而是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他允许用户把包括磁盘容量和内存等在内的配置具体化。这些产品的质量都很好,因此他不需要现场服务工程师。而且,通过按照订购进行制造,戴尔计算机公司可以降低存货,这样当竞争对手持有75天到100天的销售存货的时候,戴尔只持有4天的存货。在快速变化的个人计算机行业,这意味着成本更低,顾客能够从最新的科技中受益。

打破规则的另一个例子是处于美国新闻纸行业的“美国今日”(USAToday)的故事。在它于1982年成立之前,首要报纸分析员约翰·莫顿抛弃了他对成功的期望:“自‘二战’以来发行的大型报纸清单不只是很短——它根本就不存在。”主要报纸主要在不同的地区发行,但是美国今日从第一天开始就面向全国发行。通过使用彩色和图片,以及刊登通俗文化、体育和娱乐方面的短篇文章,这家印刷业的新贵戏剧般地爆发出来。它发现了一个新的读者群体——商务旅行者,这些读者想要在他们的早餐时间阅读全国以及地方的主要新闻。它找到了赢得这些顾客的新途径,即把旅馆和飞机场作为目标。当美国今日从现有的巨头如《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和广告收入时,这些巨头们也被迫增加彩色,降低枯燥程度,模仿这位年轻的挑战者。

IBM的唐·埃斯特奇在1980年和他的小组设计IBM个人计算机的时候就打破了规则。在那个时候,从IBM到其他牌子的所有计算机都是使用专有的结构。设计是秘密进行的,并且受到版权的保护。埃斯特奇使IBM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拿到说明书。这种计算机是用大宗买进的标准可用部件制造的,这一点与IBM其他的计算机不同,IBM的其他计算机的部件都是IBM自己制造的。当IBM个人计算机在1981年推出的时候,它就必须要和市场领导者苹果公司以及其他竞争者如数据设备公司、王安电脑公司、柯摩多尔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等进行竞争。它并不能提供更好的性能,但是由于通过提供公开的说明书从而打破了规则,它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设计与增加他们自己需要的部件、卡与元件。它成为整个行业的标准平台。斯蒂夫·乔布斯为此大受震动,他向埃斯特奇提供100万美元的薪水和200万美元的红利,并让他出任苹果公司的总裁,但是埃斯特奇拒绝了他的邀请。1985年他在一场飞机坠毁事故中不幸丧生,但是他将作为个人计算机之父永远被人们记在心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IBM个人计算机成功的秘密——它的开放性——成为IBM失去在此行业中的领导地位的原因。康柏、戴尔和其他公司模仿IBM个人计算机,制造出更好的产品,大量地抢占了市场份额。IBM一度选择微软来向它提供辅助部分——操作系统,但是微软后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微软不开放它的操作系统DOS和Windows,对此独家占有。最终它受到来自Linux的挑战。Linux是一位叫做莱纳斯·特瓦尔滋的芬兰学生在1991年开发的“开放代码”的操作系统。他允许Linux程序可以由任何人自由使用。这意味着这个系统可以由全世界许许多多的程序员进一步开发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