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家风微阅读
28245800000011

第11章 爱国

爱国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君主作为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象征,也一直是忠的对象,忠君和爱国、利民之间很难完全分割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忠的道德,有助于培养我们对国家、民族、事业的忠诚感。这样,当国家、人民有需要的时候,就不会计较一己之得失,从而尽己之力去服务社会,造福人群。

祖国即“祖先以来所居之地”,是祖先和自己国籍共同所在的国家。公元前2700年前后,轩辕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征服东夷、九黎族,成为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由此看,我们的祖国已有近五千年历史了。

夏的末代君主桀荒淫无耻,贤臣关龙逄冒死进谏,说道:“真正的君主,非常懂得爱民、节俭,对国家的财产绝对不敢随便浪费,因此国家能长久。现在你挥霍无度,杀人无数,人心已经散乱,这样下去国家很容易灭亡,希望你能好好改一改。”夏桀根本听不进去,派人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把他杀了。夏桀杀害了关龙逄后,更加肆无忌惮,再也没人敢犯颜进谏了。这时,居住在东方的商族日益兴盛起来,首领商汤在谋臣伊尹的辅佐下,率师讨伐夏桀。夏桀的军队不堪一击,在鸣条一战中彻底溃败。夏桀逃奔安徽南巢,死于亭山。夏就这样灭亡了。孔子评价道:“夏桀如果能听关龙逄的劝告,也不至于那么快灭亡啊!”

商的末代君主纣是个暴君。纣王的叔父比干担任少师之职,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他看到纣王越来越昏庸无道,叹气着说:“国君暴虐成这个样子不去劝谏,那是不忠;为了怕死不敢说话,那是不勇。国君有过失就应该去劝谏,劝谏不听就要以死相争。”于是,比干就到纣王玩乐的地方摘星楼强谏,三日不肯离开。纣王问比干为什么不感到害怕,比干回答说:“我是为了推行仁义,所以不害怕。”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之心有七窍,真是如此吗?”于是,命令手下杀了比干,把他的心挖出来看。比干死的时候64岁。后来,孔子把比干、箕子、微子称作“殷之三仁”。

周公是周朝的三代老臣,每天处理很多政务。继文王、武王之后,因成王年幼,他代行天子之政,征伐边民,诛讨管叔、蔡叔的叛乱,扶持成王接见诸侯朝拜。成王长大后,周公归政于成王,甘居北面而臣事天子。孔子说:“周公能顺应时势,胜任三次天子的更替,做事行动从不自专自断,从未见骄狂自夸之色,可以说是一代忠臣了。”

孔子在鲁国担任大司寇时,毗邻的齐国担心鲁国的强大会威胁自己,打算用阴谋削弱鲁国。公元前500年,齐景公邀鲁定公前往夹谷进行会面。孔子对鲁定公说:“诸侯越出自己的疆界,必定配备文武官员作为随从。臣认为齐国似乎不怀好意,请配备左右司马以防不测。”鲁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带领军队一同前往。在双方会面中,齐国先安排莱夷族人手执兵器,鼓噪喧呼,想要劫持定公;后安排艺人侏儒演戏,意图羞辱鲁国。孔子大义凛然,对违反诸侯会面礼仪的行为进行严厉斥责。齐景公自知理亏,道歉并归还了以往侵占鲁国的土地,两国重修于好。孔子随机应变,以“礼”为武器进行斗争,以弱胜强,保全了鲁国的尊严。

冉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齐国进犯鲁国,季康子急忙找来冉求商量对策。季康子说道:“敌军压境,危及社稷,先生有何高见?”冉求回答道:“齐国派兵犯境,我们如果不派兵奋勇抵抗,您将以何面目列于诸侯?国君不必御驾亲征,请让我带兵出城背水一战!”季康子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了冉求的请求。两军对战之日,冉求身先士卒,越过鸿沟向敌人发起攻击,战士们深受鼓舞,奋勇向前,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地逃走了。孔子赞扬道:“冉求执干戈击退强敌,真是忠于社稷啊!”

孔子的嫡孙子思晚年做了鲁穆公的老师,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有一次,鲁穆公问子思:“您认为怎样的才算是忠臣呢?”子思直言无忌地回答道:“那些迎合君王的臣子,目的是为了得到利禄与爵位;只有真正持守道义,不慕名利,一心为国家着想的君子,才能经常指出您的过失,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忠臣!”鲁穆公感叹道:“心怀社稷,在君王面前敢于仗义执言的老师非您莫属啊!”

齐景公的宠臣梁丘据对晏子说:“您侍奉过齐国的三代性格不同的君王,而且都能辅佐得得心应手,难道说仁人有许多心眼吗?”晏子回答:“我听说,仁爱能使百家贵族归顺,强悍残暴却不能使一个平民信服。一颗心可以侍奉好百代的君主,三个心眼连一代君主都侍奉不好啊!”

弦高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商人。他在经商途中与秦国军队相遇,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十二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当郑国君主要奖赏弦高时,他却婉言谢绝:“欺诈而能获赏,郑国的信用就要被废弃,仁爱之君是不会这样做的。”后来,弦高带领族人移居东夷之地,终身不再返回郑国。

战国末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攻下了楚国的国都。诗人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这时,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不愿意看到楚国被毁,土地、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要和楚国同存亡。五月初五那一天,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

汉高祖刘邦晚年时曾经想废太子,向叔孙通征询意见。叔孙通劝谏道:“战国时期,晋献公废太子,致使晋国****几十年。前朝秦始皇不早立太子扶苏,才让赵高利用奸计拥立了胡亥,结果是自取灭亡!为了国家的安定千万不能废太子啊!”刘邦听了非常气愤地说道:“你不要拿秦事来恐吓我,从前百姓、官员、宗庙我都按照你的建议处理,大臣们议论为什么总要依着你呢?”叔孙通坚决地答道:“您如果一定要废长立幼,我宁愿先受一死,用我的一腔鲜血证明对社稷的赤诚之心!”刘邦沉默了一会之后自觉理亏,低头说道:“先生你是真心为社稷着想的,就听从你的意见吧!”

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十六岁从军,跟着舅舅卫青到边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战。他虽然年纪轻轻,却英勇善战,为驱除匈奴人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战绩,汉武帝曾经想为他修建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在荣华富贵面前,霍去病不为所动,他念念不忘的是国家安危,最终病死在征战途中。

汉武帝时,苏武受朝廷派遣,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单于派卫律等人对苏武威逼利诱,想迫使他投降,但是苏武毫不动摇。单于把苏武囚禁在大地窖里面,断绝食物供应。苏武躺在地上嚼雪,和着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人以为他是神仙,把他流放到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畔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让他回归汉朝。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受尽苦难,忠贞不屈,回到汉朝时头发胡须都白了。

东汉马援,一生忠心为国。他曾经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战死沙场,然后用马皮裹着尸体入葬。怎么能够安稳地死在床上,死在儿女跟前呢?”语气非常激烈,人们佩服不已。马援六十二岁的时候,南方的武陵发生叛乱,他毅然率兵平叛。战争胜利了,马援死在了战场上。部下把他的尸体用马皮包好了运送到京城,皇帝命令给予厚葬,并追封他为“忠成侯”。马援以实际行动践履了“马革裹尸”的誓言。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朝著名的将领,两人从少年时代就是好朋友。晋武帝太康十年(289)的一个冬夜,祖逖和刘琨合盖一床被子纵谈世事。两人预感到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局面,因此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他踢醒刘琨,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日后全力报效祖国,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每天鸡叫后他们就起床练剑,从不间断。后来,两人终于建功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东晋光禄大夫虞潭的母亲孙氏恭顺贞和,很有德行。虞潭幼年时,父亲不幸战死沙场,孙氏一人将其抚养长大,她时常教导儿子要忠于国家。后来苏峻作乱,孙氏告诫儿子说:“我听说忠臣良将源自孝子之门,你应该舍生取义,不要以我年老为拖累。”孙氏卖掉她所穿戴的环佩充当军资,并将家仆全部发动起来,让他们随虞潭征战,最终平息了叛乱。

唐太宗时期,魏征多次向唐太宗进言,很受赏识。有一次,魏征诚恳地对唐太宗说道:“希望陛下能让我做一个良臣,而不是一个忠臣。”唐太宗惊讶地说道:“爱卿怎么这么说,难道良臣和忠臣还有不同之处吗?”魏征答道:“当然是有区别的。古时圣君尧舜的臣子稷、皋陶等人就是良臣;暴君夏桀、商纣的臣子关龙逄、比干等就是忠臣。做良臣,君、臣两全其美,子孙相传,国家长治久安;做忠臣,徒有空名,本人落难,君主落下残暴的名声,国家也难逃灭亡的命运啊!”唐太宗沉思良久,激动地说:“做良臣不做忠臣,先生说得对啊!”

唐代名臣魏征,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本着“仁义”行事,心系天下苍生。他曾先后陈谏两百余次,劝诫唐太宗以史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开启了一代盛世。魏征因病去世后,唐太宗非常难过,流着泪对身边的人说:“一个人拿着铜镜,可以照见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用历史作镜子,可以明白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魏征就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总是告诉我哪儿做得不对,以便我及时改正。现在他过世了,我从此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唐朝时期,著名思想家孔颖达深得唐太宗赏识,被任命为太子的老师。他竭心尽力地教授太子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从不懈怠。无奈太子天性刚愎自用,成年后不遵守礼法规矩,整日贪求奢华,沉溺玩乐。孔颖达多次劝导无效后,冒着“违礼犯上”之罪,当面严厉地批评太子。同僚劝他说:“太子已经成人了,以后是要继承大业的,先生这样不顾他面子的直接批评,是会给自己招来祸患的啊!”孔颖达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君子身受国家厚恩,就应该恪尽职守,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太子最终因为不纳忠言而遭废黜。

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宋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少年岳飞投军抗金。临行前,母亲把岳飞叫到跟前,在他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投军后,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多次打败金军。宗泽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岳飞成为著名的英雄,被历代人民敬仰。

南宋初年,将军徐徽言在西北一线抗金,被围在一座孤城里。徐徽言估计支撑不下去了,就把守城的全部家当烧掉了。他手持宝剑,坐在大堂之上,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我是替天子守卫国土的大臣,决不能落在敌军手里受辱!”于是拔剑自杀,部下急忙救了他。城破后,金人以高官厚禄引诱他投降,他不为所动,最终被金人射杀。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后被俘,被元人囚禁了三年,多次严辞拒绝敌人的劝降。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再次将他囚禁。后来有人建议尽早处死文天祥,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向南方行了拜礼,而后从容受死。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十一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面。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坚持下,逃亡朝廷以崖山作根据地,继续与元军作战。最后,宋军断粮多日,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宋。

明朝著名思想家刘宗周为人正直,一身正气。他在朝廷担任礼部主事期间,宦官魏忠贤干预朝政,大多数臣子敢怒不敢言,有些甚至阿谀奉承,投靠阉党。刘宗周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上疏直谏:“魏忠贤诱惑皇上,嬉戏游乐荒废朝政;进谗言陷害忠良,将正直的大臣发配边疆;长此以往,他必将指鹿为马,控制国家大权。如今战事吃紧,怎能将国事交于宦官之手?请天子以社稷为重,重整朝纲,这样才不辜负天下苍生的殷切期望啊!”

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对岛上的居民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数次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迫使荷兰总督签订投降书。荷兰总督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南明嗣唐王朱聿鐭是南明政权的第四位皇帝。1647年底,清兵攻破广州,朱聿鐭逃到大臣王应华宅中躲避,后被清军搜捕,关在东察院。降将李成栋派人去给他送食物和水,朱聿鐭拒不接受,凛然道:“如果喝了你一口水,我就无颜去见先帝!”当晚便趁守兵不备解下腰带,自缢而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陈化成时任江南提督,镇守吴淞口西炮台。1842年6月16日,英国侵略者的二十几艘船舰驶进吴淞口,向西炮台猛烈攻击。陈化成手执红旗指挥发炮还击,击沉击伤敌人船舰八艘。由于总督牛鉴临阵脱逃,加上清军武器落后,炮台最终还是被英军占领。陈化成抱定了以死报国的决心,被英军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66岁。

鸦片战争时期,清末民族英雄关天培担任广东水师提督,协助钦差大臣林则徐严缉鸦片走私,收缴鸦片。虎门销烟后,关天培亲督水师在虎门口外的穿鼻洋海面稽查,指挥水师击退英舰船的武装挑衅。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英舰开始进犯虎门,攻陷沙角、大角炮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出动舰船十八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武山、上横档各炮台,关天培督靖远炮台守军顽强抗击,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身受重伤。后来弹尽粮绝,英军攻上虎门,关天培拔出腰刀猛砍敌人,负伤数十处,终因寡不敌众,中炮牺牲。

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被捕之前,有外国公使劝他出洋避祸。谭嗣同笑着说:“世界各国提倡革命、再造新国,没有不是从流血牺牲开始的。而我国从无为革命而流血的,这也许是革命不成功的原因吧?如有流血牺牲,请从我开始。”谭嗣同最终没有出国,后被清政府杀害。

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被逮捕。处斩之时,刘光第叹息说:“我们这帮人死了,正气也就没有了。”康广仁对谭嗣同说:“现在八股废除,今后人才辈出。我们死后,中国将越来越强大。”

在广东近代史上,不食英国人提供食物而死者,有一马一人。马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东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的黄骝马。陈战死沙场后,马被英兵捕去,它不受喂养,日夜悲鸣,终于饿死。时人哀悼,称之为“义马”。人即是叶名琛,被称为“海上苏武”。1859年1月5日,叶名琛被俘虏到停泊在香港的英舰“无畏号”上,他始终保持清朝官员的风度,不食“英粟”而最终饿死他乡。

左宗棠去世的时候曾留下遗言说:“这一次在越南与法国人的战争,是关系到********强弱的关键之战。作为最高统帅,我没能大胜,扬我国威,实在是平生最大遗憾,令我死不瞑目。”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当时正处清朝末年,中国积贫积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辱华事件时有发生,很多中国人敢怒不敢言。1904年的元旦,吴玉章所在的学校在悬挂万国旗时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提出严正抗议:要求学校当局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清末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清政府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他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广州起义前夕,“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给父亲和妻子写了绝笔信。他对父亲说:“我死了,让大人吃苦,弟弟妹妹也无人照顾。然而我的死对全国同胞有用处。”他对妻子说:“我们有过甜蜜幸福的生活,正是为了让天下人都得到幸福,我才宁愿去家舍命,离开你,为天下人谋求永远的幸福!”几天后,林觉民在起义中被俘牺牲,死时才25岁。他为国舍家的情操,教育了一代代青少年。

1916年,20岁的茅以升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并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多实践,他白天上课晚上实习,终于成为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一份份聘书从美国各地寄来,但他不为所动,坚持回国。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1931年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有一次,吉鸿昌在美国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学大师梁漱溟心系民族安危,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道。1939年,在征得国共双方同意之后,他带着五六名学生走访了位于敌后游击区八个省份的五十多个县市,前后历时近一年时间。考察结束后,梁漱溟感慨地对朋友们说:“总结起来有三句话。第一句是老百姓真苦;第二句是敌人之势已衰;第三句是党派问题尖锐。”之后,他积极联系知名人士,先后发起并参与创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等爱国团体,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不懈努力。

抗战期间,日本人占领北平以后,想诱逼吴佩孚出山。吴佩孚撰长联表白爱国心迹,其联曰:“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刘眉生1904年生于,黄埔第5期学生,陆军第85师510团团长。与妻书曰:“日寇凶残夺我疆土,戮我同胞,愿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即令战死沙场,我之荣矣。”1937年10月,刘率团参加忻口会战。28日,日军主力向其阵地发起猛攻。激战中,刘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少将。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29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和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的猛烈轰炸。但是佟麟阁与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仍然誓死坚守阵地,指挥第29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随后他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次遭到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他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也再受重伤,最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21岁时就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却依旧不肯投降。因为伤势太重,他连树皮都啃不动,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临刑前一天,东北抗日英雄赵一曼给儿子写了一封遗书,读来催人泪下:“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物品奇缺,物价飞涨,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饿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台湾的时候,没有一天不思念大陆。临死之前,做《国殇》,其诗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出生在福建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商,家资万贯,身居海外的他念念不忘祖国。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决心献身报国,辛亥革命中他先后捐款20多万元。革命失败后,他认为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挽救劳苦大众于水火,因此大力兴办教育。他在家乡办了许多学校,并于1921年创办了厦门大学。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及各项开支达400万元。他逝世前将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即使在他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58年,年轻的邓稼先被选为原子弹的主要研制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说:“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死了也值得。”研制工作开始后,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抛头露面的事他都不参加,连妻子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做什么。长期艰苦工作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直到报上发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国人民才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他不图个人的名和利,舍弃了个人的幸福,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大业奋斗,却从不后悔。临终前,他欣慰地说:“我可以瞑目了。”

一颗心可以侍奉好百代的君主,三个心眼连一代君主都侍奉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