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茅台故事365天
2831700000112

第112章 戌卷 酒趣之四 (4)

轮到我值班的那天,恰巧是晚上。因为雪越下越大,大雪早就把路埋得完全见不到影了。为了安全,连长安排多派两个战士和我一起去值班。在我们穿上厚厚的军服,拿上武器准备出发时,连长专门来送我们。那时天还没有怎么黑。他说,听天气预报说,雪这两天可能会下得最大,过了这两天天气就会好转了,你们现在去值勤,会很辛苦的,一定要注意安全,到时记得,绝对要给我平安回来!

我们都立正,向连长敬了一个礼。

但后来连长却还是不放心,说,你们等一会儿,我给你们拿点东西,说不定你们会用得上。

我们都看着连长转身跑向自己的屋子,不明白他要给我们拿什么。

过了一会儿,连长回来了。他的手里提了几瓶酒。

我们都怔住了。

连长将酒放在我们放补给的马背上,然后说,好了,你们去吧,如果天气冷了,实在受不住了,我特许你们喝点酒!记住,这可是我老家乡亲送的好酒,茅台呢。

连长是贵州人。上次他探亲时带了一些茅台回来,不过一直都没舍得喝。

我们说,连长,这……

这什么啊,快去吧,辛苦了!连长拍了一下马背。

我们就向消所走去。

好不容易到了哨所,换下了前面值班的同志。安顿下来后,本认为风雪应该会像连长所说的慢慢小下来,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自从我们到了哨所之后,天气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更加恶劣!

我们这班两天的值勤时间到了,但是,我们都还没有见到下一批来换岗的战士!

我们明白,风雪肯定已经完全封住路了,营地里的同志们没办法上来!

这种情况,我还从来都没有遇到过!

我慌了,问带队的班长。班长叹了一口气,说,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坚持看看再说了。

没办法,我们就只有坚持。

但又过了两天,换岗的人还是没有影子。

按以往的惯例,我们都是一拨拨准备的供给。因为这里海拔太高,交通不便,也实在没有办法多贮藏食品,所以,基本上每拨值勤的士兵,都是自己带食物上来,而且是用马驮。等下一拨人来了,再驮一些来。

我们现在,却已经超过了两天了,食物已经吃完了。本来这次因为天气不好,还多准备了一些的。但现在,大雪封山,堵住了交通,我们也就只有在哨所里艰难地挨日子了。

断食的第一天,大家精神还算好。

断食的第二天,几乎所有人都站不起来了。

肚子饿,天气又冷,我们全都趴在哨所里,动也不动,只是用无神的眼睛看着哨所外面飘飞的大雪,希望这雪能在突然之间停了下来。

第三天,已经有战士晕过去了。

我们感到,事情肯定会越来越严重了!

就在大家几乎绝望的时候,班长突然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出发时,不是连长还给了一点东西吗?

我们都望着班长,不知道他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还要提连长给的那些酒。

虽然连长把酒给了我们,但因为是值勤,所以,我们一直都没有喝,怕误事。

班长指着我,说,你去,把那酒找出来。

我颤微微地走向了放酒的地方。我感到全身都虚脱了。寒冷让我有点战胜不了自己的意志。

我费劲地把酒搬到了大家的面前。

班长拿过,打开一瓶,然后倒在了一个碗里,再狠狠地喝了一大口!然后,递给了我!

我接过,不解地看着班长。

班长却马上对我嚷,混蛋小子,看什么看啊,喝啊!

喝?我迟疑地看着手里的那一大碗酒。

是啊!班长不耐烦了!

我连忙低下头,喝了一大口!

酒一入嘴,我就感到了一阵火烧火燎,那酒像一团火,倏地就滚下了我的肚子!

我立即捂住肚子!我似乎有预感,自己的肚子会马上爆炸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喝过这么多酒!

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后来感到的,不是肚子的爆炸,而是一股温暖在瞬间就传遍了我的全身!

我一下子明白了连长送酒给我们的用意!

之后的两天,我们哨所里的几个人,全靠那茅台,才没有完全冻僵!

等天气好转,换岗人员下来见我们还全都活着时,都不可思议地睁大了眼!

而连长,则紧紧地抱着我们,一点也不放松。我们也拥着连长,嚎啕大哭!

这就是我与茅台的故事。一个边防兵与茅台的故事。

茅台二三事

刘万里

一、

老马和小马父子俩嗜酒如命。

久别的战友下海后发了财,送给了老马两瓶茅台酒,老马舍不得喝,偷偷地把它们藏了起来。

不久,老马去外地出差。小马发现了这两瓶茅台酒,喜不自禁,对茅台酒他只是久闻大名,但从没品尝过。小马便萌发了想喝的念头,他打开瓶盖,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小马就咕咕喝了几口,然后盖好把酒瓶放回原处。

每天小马酒瘾来了就去偷偷喝几口。十几天过去了,两瓶酒就让小马喝完了,小马就住空瓶里装满水放回原处。

不久,老马出差回来了。

第二天,老马有事要求老同学王县长,顺便捎上了一瓶茅台酒。

二、

王县长独自坐在阳台上,一边赏月一边抽烟。

王县长想起了老马送的茅台酒,于是回房面带笑容的从冰箱里拿出茅台酒,轻轻打开瓶盖,头朝后一仰,大喝一口。王县长感到不对头,张口喷了出来。他又闻了闻,没有一点酒味,这分明是水。

王县长点燃一根烟陷入了沉思。老马为啥要送我水呢?他给我暗示什么呢?王县长一根烟接一根地抽,烟蒂摆满了烟缸。王县长望着酒瓶里的水发呆,难道老马在暗喻我要做成功人士首先要像水一样纯洁。最近各地都在狠抓贪污受贿案件,县上的几位领导已被收审了,难道老马暗示我要清白吗?

窗外,警车“呼呼”而过,王县长心里非常紧张,脸色变得苍白。

第二天一早,王县长投案自首了。

三、

牛市长住院了。

老马有事要求牛市长,他买了很多东西并捎上家里的另一瓶茅台酒去看牛市长。

牛市长出院了,医生千叮万嘱的吩咐,千万不要喝酒。晚上,十几位部长和局长来看望牛市长,祝贺他出院了。

牛市长家里热闹非凡。牛市长叫老婆去炒几道菜。菜炒好后,牛市长从冰箱里拿出老马送的茅台酒,给每位官员都盛上一杯。牛市长端起酒杯说:“谢谢大家的一片好心,来,干杯!”

牛市长老婆伸手从牛市长手中夺过酒杯,说:“医生说了,他不能喝酒,请大家原谅。他以茶代酒陪诸位。”大家只好同意。牛市长端起茶杯说:“大家干杯。”各位官员你望我一眼,我望你一眼,这分明是水,哪是什么酒。大家纷纷望着酒瓶里的大雁塔发呆。牛市长说,“正宗的茅台酒,味道怎么样?”各位官员纷纷说道:“味道好极了。”牛市长又给他们盛酒。一会儿,一瓶茅台酒就被他们喝完了。

牛市长吩咐老婆再拿一瓶来。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喝够了,不要了。”其中几位还装出醉醺醺的样子,大赞这酒太好喝了。

几天后,市报刊出了一条特大消息,十几位官员因贪污受贿纷纷自首了。据说,他们都是因喝了市长的茅台酒。

怕了茅台酒的法语老师

韩景龙

来到法国之后才发现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真的十分钟情,好多法国人都以家中有中国的东西为荣,大到书画、瓷器小到中国结、明信片。好多法国人即使在法国也会穿着中国传统的唐装或者旗袍。在中国超市或中餐馆中经常会发现法国顾客要比中国顾客还多。现时包括年轻人在内好多法国人都以会说中国话了解中国文化为时髦。走在法国的大街上经常会有陌生法国人用中文和你打招呼,曾经有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围着我和朋友兜了三个圈子只是为了和我们说上三句中文:“你好!”“你们是中国人吗?”“再见,我是法国人。”。尽管如此,中国文化对于个性率直、头脑“简单”的法国人来说还是有些过于高深莫测。所以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法国人因为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而闹出不少笑话,让人不觉莞尔。

我的法语老师ALAN(阿兰)就是一个狂热的中国迷,每个星期五雷打不动都要去中国超市买菜,请客总是去中餐馆,常买一些有关中国的书籍,就连日常法国人最喜欢的饮料也从咖啡转变成了中国茶。他已经去过几次中国旅游,但总是意犹未尽。他总是说中国就像个大宝藏,每次来到中国都会有惊喜。因为我是他班上唯一的中国人,所以阿兰对我格外关注。既是为了加强我的法语也是想通过我更多了解中国的文化。记得第一节课下课他就拿着一袋茶叶仔细地请教我煮茶的方法,最后还告诉我他第一次喝茶的趣事:他用煮汤的锅煮了半袋茶叶,然后他不仅喝光了浓浓的茶叶汤,最后还把茶叶一片片吃掉了。说完这些阿兰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

阿兰为人热情好客,经常把同学邀到家里,我也不例外。第一次去阿兰家里我拿去出国时带的一瓶茅台酒。茅台酒驰名中外,是中国留学生在外的馈赠佳品。可是当我把茅台酒递到阿兰的面前,阿兰却连连摆他的大手说不行,不行。这酒太厉害!。然后他给我讲了第一次在中国喝茅台的经历:原来第一次阿兰去中国旅行,知道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就想买几瓶好酒带回法国,一个朋友正好有门路自告奋勇要帮阿兰买酒,临上飞机前那朋友给了阿兰一瓶没有包装的白酒,说是中国市面上假酒太多,这瓶酒特地托关系从酒厂中带出,是茅台,最后又加了一句中国最好的白酒之一。阿兰如获至宝,可没有想到在机场海关时竟然出了问题,原来那酒瓶上没有任何包装说明,海关人员禁止阿兰将酒带上飞机,无奈下阿兰想不如在机场将这瓶好酒喝掉也比白白扔掉强,于是他买了些花生米、烤鱼片便坐在机场大厅的角落里喝了起来。听到这里我问后来怎么样?阿兰说后来,后来我被机场的人抬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原来阿兰喝了没有几口就醉倒了,直到飞机要起飞了机场工作人员开始到处找他时才发现阿兰醉倒在机场角落里,结果阿兰错过了那天的飞机。有了这一次经历,难怪阿兰对茅台酒如此害怕。

可是晚饭后阿兰还是抑制不住对茅台酒的好奇,在大家吃茶点的时候阿兰拿出喝白兰地的高脚杯,然后给在场的每个人都小心地倒上一些,再放上冰块,轻摇酒杯,直到冰块快溶尽时才慢慢细品。在桌的同学除了我便没有中国人,大家都不了解中国白酒,虽然都被茅台酒浓郁的醇香倾倒,但我还是一个人在偷笑,这样的品酒只适合洋酒,如此文绉绉的实在和中国的酒文化相去甚远。

再后来我有一次单独去阿兰老师家做客,我早有意让阿兰老师了解中国真正的酒文化。去的时候带好了做菜的材料,当在厨房里我挽起袖子阿兰围在我身边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那天我做了小鸡炖蘑菇、红烧鱼还有葱爆羊肉。围坐在三盘热气腾腾的菜前,我拿起上次喝剩的那半瓶茅台满满地给阿兰老师倒了一杯酒。吃着我这不算地道的中国菜,再喝起瓶中的茅台,阿兰脸上竟然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怎么这酒的感觉和上次截然不同。上次味道虽醇但感觉淡而无味,今天却是余香满口。一边吃饭我一边向阿兰老师传授着我自己也并不太多的酒文化,这一次阿兰老师成了我的学生一脸认真地在听,听不明白的时候还要反复地问我。最后阿兰竟然学会了我教给他那句中国最有名的:感情深,一口闷。结果那天晚上阿兰老师又喝醉了。

这一次阿兰老师终于对中国的酒文化有了一点了解,但是对于茅台酒阿兰老师是再也不敢轻易喝了。

自豪的茅台酒

郑能新

父亲爱酒,远比珍爱自己的生命。

母亲后来跟我说,父亲年青时喝起酒来,在地坪河里可是找不着对手的,地坪河是我的故乡,也是远近闻名的酒乡,那里养着不少职业酒匠,每到谷子丰熟,家家开始酿酒,那个季节,地坪河里的上空总是飘荡着酒香。

在地坪河里,不仅男人善饮,就连女人没有半斤八两,也愧为地坪河的女人,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他的酒量也随着年龄一天天见长。母亲说,她嫁到郑家的那年,父亲送她回门,娘家的七八个老表为了作弄新姑爷,轮番上阵,想把他灌醉。从太阳出山到太阳落山,父亲始终不离酒席,直到七八个老表全都趴下,他才带着母亲回家。母亲说,当时父亲脚上的布鞋全都湿透了,地上留下了米筛大的两块水渍。人们都说父亲身上有“酒路”,百饮不醉。

父亲自己爱酒,还把我往酒里培养。父亲每次烫酒,总是揭开壶盖,往我鼻子上熏几下,直冲得我喘不过气来。看着我那狼狈模样,父亲哈哈大笑:“你现在不学会喝酒,将来我也没有酒喝。”

父亲一生金戈铁马,年近五十才回家草草成了个家,并结下我这么个“秋葫芦”,父亲总是把我当“太阳”捧着,他的经历就是一个故事篓子。我是闻着父亲的酒香听着父亲的故事慢慢长大的。

于是,父亲在我心目中形象日渐高大起来。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高中毕业后,我便开始业余文艺创作,靠着自己的努力,不仅成为省市小有名气的作家,还经常获奖,在那个唯才是举的年代,终被县文化馆破格录用。第一次领回一扎“沉甸甸”的薪水,再加上当月积攒下的几笔稿费,我就想到给父亲买两瓶好酒。当我带着两瓶精美的“茅台”回到乡下父亲身边时,喝惯了土酒和散装酒的父亲眼睛一亮,但他还是言不由衷地说:“买这好酒干啥?”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