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2832500000034

第34章 吸引力法则⒀和谐的人际关系 (3)

这样,您想引起人们的高兴,应遵循的第六条准则是:“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

在争论中不抢占上风

十有九次的争吵结果是,每人都更加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实际上在争吵中是没有胜者的,即使您在争吵中占了上风,说到底您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即使您是胜利者,那又怎么样呢?您将洋洋得意。但您的对手会怎样?您使他觉得低您一头,您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当然恼火,但是被迫放弃自己观点的人从来就是不改初衷的。

佩恩·马尔特霍人寿保险公司为其代理人定下的规矩是:不许争吵。

说服某人并不意味着同他争论,说服人同与人争吵毫无相同之处,因为争吵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

聪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如果您与人争论和提出异议,有时也可取胜,但这是毫无意义的胜利,因为您永远也不能争得愤怒的对手对您的友善态度。”

请好好思考思考,您更想得到什么呢:是想得到表面的胜利还是别人的同情?二者兼得的事是很罕见的。

用力握手可以让对方感觉你很强大

握手不仅是一种交际的礼仪,同时也是表现自己的强力武器。我仔细地观察到一些政治家在竞选时,一连与数十甚至数百人握手后,他们的手已经因失去血色而显得苍白,由此不难推测他们是多么用力地与人握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若是被人用力地握手自己就会很自然地用力握回去。握手虽然看起来只不过是手与手的交流,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因此用力握手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热情与意念,并给人一种强大的印象。

事实上,握手愈用力,愈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过来说,若是对方用力地握我们的手,我们下意识中就会用力地握回去,以免自己居下风。

有位东方人每次遇到比自己高大的外国人,就会先下手为强地用力握对方的手。的确,被人用力一握,往往会感受到一股强大压力!尤其是被第一次见面的人用力一握,那种强烈的感受常会使人难忘!

不坐满整张椅子

假如你正在很认真地向一个人解说某件事的时候,对方却将自己的身体深深地靠入沙发中,并且还把上半身也深深地陷入沙发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如果对方是上司那还没话说,如果是同事,你可能就会对他说:“你能不能认真地听我说?”为什么呢?因为将身体深深地陷入沙发的姿势,在别人的眼中看起来,往往就是一种不认真的态度。特别是连上半身也深深地陷入沙发中,给人的印象将会更为恶劣。

相反地,若仅坐椅面的一半听人说话,例如只利用椅面的前三分之一部分来坐,给人的印象会更好。尤其是采用这种坐姿时,身体的上半身会自然地向前倾,可让对方产生聚精会神的感受,因此会给对方做事积极的印象!好好利用这一效果,可以有效地表现自我,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边听边记笔记

在你讲演时,总会有一些听众拿着笔记本边听边记,不知不觉中你会对这些人产生好感。因为记笔记不但表示要留下一份记录,并且还显示了想将对方所说的话,留在记忆中的积极态度。

当然任何人都不会把没用的话一一记下来,反过来说,我们做笔记就是表示认同对方说话的内容,对对方是一种敬意的表现。

好好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心意。通常上司对我们说话时,就是再无聊的话我们也不得不听,此时若能用记笔记的方式,不但能消除无聊感,同时也可以让上司留下好印象。

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是需要有灵活的头脑才能胜任的工作,因此勤记笔记不但可以发现出自己的能力,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笑时就开怀大笑

有些人无论是高兴或烦恼,都不会在脸上显示出喜怒哀乐的表情。

当然,面无表情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内心是冷酷的,相反地,这种人的心思,有时会比正常人更细腻、更富神经质。

由于面无表情,别人就无法从他们的表情中了解他们的心思,因此对于这些看起来毫无反应的人,人们自然就会产生“他们反应迟钝”的感觉。

感情的表现越积极,越能让人了解当事人内心的感受,而感受性强的人,往往也会让人觉得非常有魅力。因此我们在应该认真的时候,就要全心投入,在该笑的时候,就开怀大笑,才不会让人觉得我们反应迟钝,而留下坏印象。

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形象

相信任何人都有在不同的场合讲演的机会。当使用麦克风说话时,我们用手拿着麦克风讲演,更能增加自己的魅力。

使用麦克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口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一定,这样听起来会比较舒服(声音不会忽大忽小)。通常较少使用麦克风的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转向背后的黑板,使自己与麦克风间的距离拉长,从而使声音变小。这是一般人最常犯的错误,我们务必要注意这一点。

如果我们将麦克风拿在手上使用,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走近听众席进行讲演,如此更易拉近我们和听众间的距离。所以当我们使用麦克风讲演时,不妨用手握着麦克风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赞美对方较不易为人所知的优点

就算再差劲的人,也会有一两个值得赞美的优点。例如一个人或许没有什么优点,但玩台球的技术却很高明,或者酒量非常好等都可以加以利用。

虽然有的人很在意自己的这些小优点,也有的人根本就不在意。但无论如何别人赞美他,一定会使他感到高兴的。

事实上,有时锦上添花式的赞美,引不起对方太大的喜悦。例如对一位已被公认很漂亮的女孩子表示你真漂亮,由于她平时已被夸赞惯了,所以很难让她觉得兴奋。相反,若能找出对方较不易为人所知的优点,则往往可以使对方感到意外的喜悦。

每次见面都找对方的一个优点赞美

我家附近有一家生意非常好的蔬菜店,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终于让我找到它生意兴隆的原因。

原来这店里的每一位店员,都不断地与来买菜的人聊天。他们除了会向客人打招呼之外,还不断地找客人的优点来夸赞!例如他们会向一位太太表示:“你这件洋装很漂亮。”然后向另一位太太表示:“你的发型很好看!”我发现他们虽然不断地赞美别人,但却是按每一个客人的不同的个性,选择适当的赞美词。

因此很自然地,这些客人在潜意识中,会产生到这家蔬菜店买菜就可以受到赞美的心理,因而越来越喜欢到这家蔬菜店买菜。

如果我们每次见面都被人夸赞,自然而然地会想再见到这位赞美我们的人,这是任何人都会有的心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每次见面都找出对方的一个优点来赞美,可以很快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据说必须靠拜访客户来争取业绩的工作,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就是经常到客户那里去坐一坐。它的道理就类似我们读书时,同样是读12小时,但连续读12个小时,其效果绝对不如一天读2小时,连读6天的效果好。

人际关系的培养,主要是要让对方觉得自己亲切而留下好印象。逐次给对方留下的好印象,将比集中一次给对方留下的好印象更不易被淡忘。

通常有人认为,偶尔陪人通宵达旦饮酒作乐或聊天等,可以很快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这样造成的好印象,若不继续加强,很快地就会消失。试想,当别人问“你和某某人的关系如何”时,其一是“我们只见过一次面”,其二是“我们偶尔见面”,其三是“我们时常见面”,这三种答案,给人的印象当然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若想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记住,见面的时间长不如见面的次数多。

怎样去吸引朋友

吸引朋友的最好的方法,就在显示出你自己对于别人的事很关心,很感兴趣。但你不能做作,你必须真的对别人关心,对别人感到兴趣,否则,人家是要发现你的虚伪的。

有许多人一生中吸引不到人,交不到朋友,就因为他们只肯顾着自己的事,只肯将自己灌注在自己的事务中,他们“独善其生”,所以久而久之,便失掉与外界的联络与同情了。

我认识一个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人人都不欢迎他。

假使他去参加一处聚会,每个人见了他,都会退避三舍,所以在别人纵声谈笑,其乐融融的时候,他一个人只是沉默地独处在室中的一隅。

假使他偶然混入一群人的中心,则好像他身上能发出一种“离心力”似的,人们会看看他然后走开,使他立刻就恢复他的孤独,别处有宴会或集会,他很少被邀。他在社会上仿佛是一块冰条,没有热气,没有吸引力!这样的人很多,他不过是一个代表。

此人之所以不受人欢迎,在他自己看来,完全是一个哑谜。他本领很高,也很能干。工作完毕时,他也很同他人亲近,但他从来不能如愿以偿。他很懊丧地发现,比他能力低下十倍的人,能到处受人欢迎,而他自己反倒让人厌恶。

他没有觉悟到,他不受人欢迎的重要关键,就在他的自私心理,他总是为自己打算盘,却绝不肯费些时间,抛掉自己的事情去为他人打算。每次同人谈话时,他总要把话头拉到他自己的事上去。

一个人若老是冷淡,“顾自己”,只打自己的算盘,那么他一辈子都吸引不到朋友。没有人愿意请教他。但一朝他对别人的事能显出其关心,显出其感兴趣,他立刻会具有一种“吸引力”。他同别人之间,以前是“相斥”的,现在是“相吸”了。假使他能常常为人设身处地,处处能为他人的利益而打算,则别人对他,自亦能报以相同之道了。

人生中最大的事,不在赚钱,却在把他们内在的最高尚的力量,最美善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我们就成为有吸引力与受人欢迎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