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28341300000007

第7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引言

本章是在单个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基础上,阐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中心是分析社会资本的运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顺利实现。为此,首先,要通过对社会总资本、社会总产品等基本经济范畴的分析,明确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其次,要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再次,要揭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并揭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的扩大再生产的一般规律。

本章包括两节:第一节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分析了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理论,以及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分析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以及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理论。

7.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7.1.1社会总资本

7.1.1.1个别资本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各个企业的资本都是分别属于不同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所有,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

各个企业的单个资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这是因为,在以社会分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互为市场,互相提供需求和供给。正是通过市场,每个企业才能获得生产和经营上所必需的各种资源、服务和信息;同时,只有通过市场,每个企业也才能向社会上其他企业提供各种产品、服务和信息,实现商品的价值。例如,钢铁行业的资本的运动表现为生产经营者在市场上购买铁矿石、生产设备和劳动力,为生产做好准备;钢铁工人使用机械设备作用于铁矿石生产出各种规格的钢铁;生产经营者在市场上出售钢铁,以实现产品的价值,同时获取剩余价值。

7.1.1.2社会资本

在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生产经营单位都不可能离开整个市场环境而孤立存在和发展。各个独立的企业和资本必然通过市场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也称为社会资本。

同时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或称社会资本的运动。

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运动的内容看,都包含着生产剩余价值或资本增殖的生产消费;从运动的形式看,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从运动的过程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从运动的目的看,都是为了价值的增殖。

由于社会资本运动相对复杂,使得社会资本运动和个别资本运动相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首先,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还包括个人消费;个别资本运动却只包括生产消费,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不管是在何种情况下,每一个企业的工人和资本家都要进行个人消费,但这种个人消费是在单个资本运动以外进行的,而不构成单个资本运动的内容。单个资本运动只是以它们的存在和正常进行为条件。社会资本运动则不同,它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消费。从社会资本的运动角度来看,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一部分,因为资本家和工人购买一般消费品的过程,也就是生产这些商品的资本家出卖商品的过程。

其次,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还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和剩余价值的流通;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和剩余价值流通。资本流通是为了价值而进行的流通,商品流通是为了使用价值而进行的流通。资本家和工人购买个人消费品,完全表现为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在个别资本运动中是不包括的,它是在个别资本运动以外进行的。而社会总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其购买个人消费品的过程,则是生产消费品的投资者的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社会总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剩余价值的流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加入资本流通,另一部分作为收入用于个人消费,加入一般商品流通。

再次,社会资本运动不仅考察价值补偿,还考察实物补偿或替换,而个别资本运动只考察价值补偿,不考察实物补偿或替换。在研究个别资本运动时,我们通常假定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劳动力能够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而且能够顺利出售所生产的商品,也就是对实物补偿不做研究。但是,在研究社会资本正动时,不仅要研究价值补偿,还要研究实物补偿。由于社会资本已经包括了全部个别资本,它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必须从它本身的产品中得到补偿。而且,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内容。

7.1.2社会总产品及其实现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度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的结果,又是社会再生产的条件,是整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总产品中既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括用于个人生活的消费资料。因此,只有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才能发现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和内容。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从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实物形式来看,社会总产品表现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从事一切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必备条件,比如,土地、矿山、森林、机器、厂房、原材料、燃料等,用予补偿生产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扩大再生产追加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是用来满足人类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活动所需要的社会产品,包括吃、穿、住、行、医疗、保健、体育、文化娱乐、教育等各种消费品,用于满足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需要。马克思依据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为第一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为第二部类。这就是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原理。

从价值形式来看,社会总产品包括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即社会总产品=c v m。其中,不变资本价值(c)是预付价值在产品中的转移,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是工人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前者用于补偿生产中已消耗的预付可变资本价值,后者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在此前提下,才能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条件,就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的条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指社会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币形式后,又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即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资本家以及工人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只有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又在实物上得到补偿,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所以,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因为:首先,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运行的前提,只有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都得到补偿,同时获得剩余价值或资本增殖,才能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社会再生产才能重新进行。如果社会总产品不能或不能全部销售出去,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资本价值就不能或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不能或不能全部实现,这样社会再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其次,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和替换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要正常进行,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保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补偿和替换,否则,社会再生产过程就会发生中断或者萎缩。由于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更替和补偿过程,同时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因此,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即实现问题,就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研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核心问题就是要说明生产社会总产品时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否从社会总产品中得到补偿,这种补偿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顺利实现。所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7.1.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的简单重复;扩大再生产是生产过程比原有规模更大的再生产。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是从简单再生产开始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简单再生产是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而扩大再生产则是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作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生产以扩大再生产为基本特征。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之所以要从分析简单再生产开始,是因为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方面,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因素,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扩大再生产,其中就有简单再生产包含在里面;另一方面,分析简单再生产也是研究扩大再生产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简单再生产是再生产的基本形式,它不包含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问题,分析起来比较简便。只要能够揭示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说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怎样进行的,找出两大部类之间必须具有一定比例关系的规律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为了排除与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没有直接关系的一些干扰因素,马克思除了暂时把积累的因素撇开以外,还假定:①整个社会经济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只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②生产技术条件不变,资本有机构成不变;③剩余价值率不变;④一切商品都按价值出售,而且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不发生任何变动;⑤再生产周期是一年一次,不变资本中的固定资本也和流动资本一样,在一年中全部消耗掉,其价值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⑥没有对外贸易,只限于从一国范围内考虑问题。

首先,是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第一部类中的产品4000c,在实物上是由各种生产资料构成,在价值上它代表本部类已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生产中消耗了的4000c必须用新的生产资料来补偿,而这4000c在实物形态上就是由生产资料构成的。因此,这部分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可通过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而得到实现。

其次,是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第二部类中的产品500v 500m,在实物上是由各种消费资料构成,在价值上代表本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需要,它必须用消费资料来补偿,而这500v 500m在实物形态上就是由消费资料构成,因此,这部分产品同样可以通过第二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购买本部类的各种消费品而得到实现。

再次,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交换,第一部类还剩下1000v 1000m的产品,它是用于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但这部分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却是生产资料,因而不能在第一部类内部得到实现,必须和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相交换。第二部类还剩下2000c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在价值上代表第二部类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但这部分产品的实物形态却是消费资料,无法替换第二部类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因此无法在第二部类内部实现,必须和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相交换。所以,两大部类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必须互相交换,使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得到个人消费所需要的价值2000的消费资料,第二部类的资本家得到再生产所需要的价值2000的生产资料,从而使第一部类价值为2000的生产资料和第二部类价值为2000的消费资料都得到实现。

这一公式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表明,要使简单再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Ⅱ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以及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Ⅰ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之间,都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从Ⅰ(v m)=Ⅱc这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还可以引申出下面两个实现条件:

第一,Ⅰ(c v m)=Ⅰc Ⅱc,即第一部类的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之和,如上面所列举的Ⅰ(4000c 1000v 1000m)=Ⅰ4000c Ⅱ2000c。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不用于积累,在再生产过程中,不追加生产资料,因此,第一部类在一年中生产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就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在当年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这样,通过交换第一部类生产的产品全部都得到实现;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也在价值上和实物上得到补偿。

这个公式表明了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说明了社会再生产要能保持原有规模不断地进行,第一部类的产品就必须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如果第一部类的产品超过了两大部类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需要,就会出现生产资料过剩;反之,如果满足不了两大部类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需要,简单再生产就不能维持下去。

第二,Ⅱ(c v m)=Ⅰ(v m) Ⅱ(v m),即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也就是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新创造价值的总和,如上面所列举的Ⅱ(2000c 500v 500m)=Ⅰ(1000v 1000m) Ⅱ(500v 500m)。

这个公式表明了整个社会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社会上对于消费资料的需求大于第二部类生产的产品价值总和,消费资料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社会上对消费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如果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超过社会上对消费品的需求,就会出现生产过剩,一部分消费资料就会卖不出去。这两种情况都会使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受到阻碍。

以上关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体现了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应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表明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生产资料生产与生产消费之间、消费资料生产与生活消费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生产才能协调发展。这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理。

7.2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7.2.1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要进行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资本积累,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追加的资本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于追加的生产资料;一部分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即用于追加的劳动力。追加劳动力可以从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中得到补充,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总产品中必须提供出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提供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要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第二,必须要有用于扩大再生产而追加的消费资料,以作为两大部类追加可变资本之用。用于扩大再生产而追加的消费资料是由第二部类生产的。因此,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生产在满足了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中资本家和工人的消费需要以外也还必须有一个剩余,用来满足两大部类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公式中,m/x表示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部分,(m-m/x)表示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部分。这个公式表明,扩大再生产还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因此,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第二个基本前提条件。

具备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仅仅说明扩大再生产有了可能性。要使扩大再生产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再生产还要有平衡条件,即两大部类还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两大部类产品经过重新组合后,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情况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两大部类的产品同样通过三方面的交换而实现的:一是第一部类的4400c,通过本部类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二是第二部类的800v 600m,也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得到实现;三是第一部类的1100v 500m和第二部类的1600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得到实现。

7.2.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由于扩大再生产必须进行积累,剩余价值必须分割为三个部分,即追加的不变资本(Δc),追加的可变资本(Δv)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m/x。

这就是说,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这个条件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因为它表现了顺利实现扩大再生产所要求的两大部类之间的基本比例关系。

从价值方面看,公式左端表示第一部类的产品中用于本部类原有工人、新增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价值部分,也表示了第一部类对第二部类产品提出的需求,右端表示第二部类的产品中用于补偿已经消耗掉的不变资本和追加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也表示了第二部类对第一部类产品提出的需求。这两方面必须相等。从使用价值方面看,公式左端表示第一部类能够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也表示第一部类所需各种消费资料右端表示出第二部类能够向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也表示了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两方面必须互相适应。这个公式说明了在扩大再生产情况下,任何一个部类要扩大生产都要以另一个部类提供追加的物质资料为条件。同时也说明了两大部类之间互为市场、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关系。

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中,同样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这个条件表明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和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以上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基本实现条件,后两个是派生实现条件。它们共同体现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应保持的基本比例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是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从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假定下进行的。所以,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证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较快的原理。

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等著作中,把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因素纳入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式来进行分析得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得快的结论;并且揭示出两大部类发展的关系中,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这是因为生产技术的进步,会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表现为劳动者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可以推动更多的生产资料。这必然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对增大。只有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快些才能不断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这种需要。可见,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

在生产资料中,又分为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和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前者即第一部类自己使用的生产资料Ⅰ(c Δc),后者即第二部类使用的生产资料Ⅱ(c Δc)。这些生产资料都要由第一部类来提供。由于第一部类的生产增长要快于第二部类,因而第一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也必须快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

应当说明的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并不能脱离开消费资料的生产而孤立地、片面地增长,更不是增长得越快越好。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还是要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这是因为:第一、二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求,要依赖于第二部类即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否则,扩大再生产将无法进行。第二部类生产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第一部类生产的增长。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生产资料生产的产品数量、品种、规格等,还决定生产资料生产的进一步增长。生产资料生产最终是为消费资料生产服务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以消费资料生产部门为市场,如果没有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增长的生产资料便没有销路,生产资料生产也就不能进一步增长。所以,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这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研究了社会资本再生产流通过程,说明了社会总资本运动一般规律。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资本的运动包括单个资本的运动和社会资本的运动。单个资本的运动表现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的运动表现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社会资本再生产要正常进行和顺利实现,就必须保持两大部类及各个生产部门之间比例关系。

拓展阅读

我国的重复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重复建设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我国重复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各地竞相上马以彩电、冰箱为代表的家电制造业。第二阶段贯穿于20世纪90年代,汽车、钢铁成为投资热点。第三阶段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为代表的“高新”项目成了各地竞相争夺的焦点和招商引资的重点,结果导致高科技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恶性竞争加剧。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重复建设则意味着部分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不能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重复建设则意味着部分产品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解决盲目重复建设问题,要遵循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克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来,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习题

1.社会总资本运动有什么特点?

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