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将帅故事
28341500000027

第27章 司马懿——谋略权变,高深莫测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还有一位杰出的将帅,就是司马懿。他是曹操、诸葛亮时代的人物,实际上是晋王朝的奠基者。

司马懿(公元179~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世家豪族。先祖司马卬在秦朝灭亡后,被项羽封为殷王,都朝歌。祖父司马…、父亲司马防,东汉时分别任颍川太守和京兆尹。史载,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之心”。家庭和社会环境,使他养成多谋略、善权变的性格,具有高深莫测的特点,被人称为“非常之器”。汉献帝时,司马懿步入官场。曹操任丞相后,起用司马懿为文学掾,任丞相府主簿。他随曹操征讨汉中军阀张鲁,建议趁势攻取刘备占有的益州。曹操没有同意,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后来,他又建议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还是没有同意,说:“此儿欲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当时,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孙、刘联合抗曹。司马懿建议,拉拢孙权,拆散孙、刘联盟。这一建议被曹操采纳了,于是便有了关羽之死,孙权夺回荆州。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称他有“雄豪志”和“狼顾相”,不敢重用。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临死时,特别告诫太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丕代汉建魏,是为魏文帝。司马懿升任尚书,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正是在魏文帝时期,司马懿不断升官晋爵,权势迅速膨胀。魏文帝每外出,必留司马懿镇守京城,内镇百姓,外供军资。魏文帝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他把司马懿比作萧何,说:“吾东,卿当总西事;吾西,卿当总东事。”魏文帝在位仅七年就病死,死前,任命司马懿、曹真、陈群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曹叡登基,并叮咛曹叡说:“有离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司马懿封舞阳侯,督军进击孙权,打败吴将诸葛瑾,斩张霸,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干,因此升任车骑将军,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阳),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其间,曾长途跋涉,袭杀诈降的蜀汉将军孟达和申仪,俘获万余人,受降七千余人,声威大振。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司马懿升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和曹真一起,兵伐蜀汉。次年,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魏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于是,司马懿屯兵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领名将张郃等,迎战诸葛亮。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渭河流域展开了一场攻防大战,互相斗智斗勇,势均力敌。诸葛亮远师而来,利在速战。司马懿稳扎稳打,以逸待劳。诸葛亮一再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遂用激将法,派人送给司马懿一套妇人衣饰,意在嘲笑对方懦弱,像个女人。司马懿果真被激怒,上书魏明帝,请求决战。魏明帝不予批准,派遣卫尉辛毗持仗节督军,予以制止。其实,司马懿并不真想决战,上书只是故意做的姿态而已。诸葛亮对此心知肚明,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双方对垒,常有信使往来。司马懿一次问诸葛亮信使说:“诸葛公起居如何,食可几米?”信使回答说:“三四升。”司马懿又问政事,信使回答说:“二十罚以上,诸葛丞相皆自省览。”事后,司马懿对部下说:“诸葛孔明食少劳多,其能久乎?”他还给弟弟司马孚写信说:“诸葛亮智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筹划中,破之必矣。”

事实果如司马懿所料,两军对峙百余日后,诸葛亮猝然死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南)军中。蜀汉军队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有序撤退。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死讯,率兵追击。忽然,蜀汉军队掉过头来,擂鼓反击。司马懿以为诸葛亮诈死,实施诱敌之计,慌忙后退。等他明白事情真相后,再予追击,蜀汉军队已安全地撤退到汉中。这就是“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的故事。司马懿由衷地称赞诸葛亮说:“天下奇才也!”并自我解嘲说:“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景初二年(公元238年),他成功地镇压了辽东太守公孙文懿的叛乱。次年班师时,魏明帝已经病危。魏明帝抓着司马懿的手,流泪托付后事,命他和大将军曹爽,受诏辅佐八岁的养子曹芳登基。魏明帝死,曹芳即位,是为魏齐王。司马懿出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曹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其后数年间,司马懿统兵,多次南征孙权,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他的食邑增至万户,子弟十一人皆封列侯。不过,他仍很谦恭,经常告诫儿孙们说:“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

曹爽是曹真的儿子,年轻气盛,开始对三朝元老司马懿相当敬畏,后来受人怂恿,一心想扩张自己的势力,设法谋夺了司马懿的兵权,给他一个位尊而无实权的太傅头衔,让他去做小皇帝的老师。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见曹爽集团的势力炙手可热,索性把所有官职都辞了,借口有病,居家静养,暗中却布置儿子司马师当上了中护军,抓到了统领京师禁卫军的重要兵权。

曹爽对司马懿称病很不放心,特派心腹李胜前去打探虚实。司马懿听说李胜来访,立知其意,叮嘱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说:“李胜必是曹爽的密探,对付此人须如此如此。”说完便披头散发卧在床上,哼哼唧唧,装出一副重病的样子。

李胜来到床前,致意问候。司马懿拥被而坐,故作神志不清,问东答西,错乱其辞。一会儿,他以手指口,摇摇晃晃。司马师示意婢女,端出一碗粥来。他边喝粥,汤汤水水边从嘴角流出,沾满前胸,一片狼藉。喝完粥,没有说上几句话,早已声嘶气喘,颤颤巍巍,只好又卧到床上,僵尸一般,显然没有几天活头了。

李胜见状,信以为真,喜滋滋地回报曹爽说:“司马公病入膏肓,形神离散,已是危在旦夕了。”曹爽高兴地说:“此人若死,本大将军就高枕无忧了!”从此再不以司马懿为虑。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去京城南面的高平皇陵祭祖。司马懿父子趁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军事政变。司马懿命司马师,调集禁卫军三千人控制了京城。他亲自屯兵洛水浮桥,占领要道,并矫太后诏,声讨曹爽的罪行,称其“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威胁曹芳说:曹爽“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应当“以本官侯就第,若稽留车驾,以军法从事”。曹爽终究是个无能之辈,吓得不知所措,无奈地说:“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爵还府邸,仍不失为富家翁。”曹爽被迫交出所有的权力。接着,司马懿不容政敌喘息,将曹爽兄弟及其家族、党羽,全部诛杀。

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食邑增至二万户。司马懿故作姿态,固让丞相之职。两年后,曹芳再任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食邑增至五万户,儿孙封侯者达十九人。司马懿还是固辞相国、郡公不受。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病死,终年七十三岁,追赠相国、郡公。

司马懿是一位才智过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一生爱用奇兵,往往会出其不意地置敌人于死地。他使司马家族完全控制了曹魏的国政,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更进一步,把曹魏皇帝变为傀儡。因此,他的孙子司马炎能够禅魏建晋,进而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统一。司马炎建晋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