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春在云坊
28348800000021

第21章 失去了一切,未来还在

又是高考结束时,有人欢喜有人忧。

6月18日,两个好朋友,一个告诉说,自己的孩子考了六百多分,咨询我报什么学校或专业合适,并愉快地接受着包括我在内的建议与祝贺。而,另一个则神情蔫蔫地说:孩子考了三百多分,大专本科都没上线,这些年来的辛劳苦累全部付诸东流,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满怀的懊丧与失落像蔓延的沙尘天气那样,噬尽了曾经望子成龙的梦想。

十年寒窗,就在龙门一跃。这是中国自古以来荐才举人的传统。跃过去了,高挂榜首,一人坐乘,荫及九族,四方喝彩,八面玲珑,车水马龙,光宗耀祖。跳不过去了,就只能继续发奋,悬发刺股,蓄积力量,重新再跳。于是,就出现了范进中举的千古笑话和悲情。

看如今,莘莘学子,起早贪黑,夜以继日,披星戴月,早已没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青年的朝气蓬勃。背过身影匆忙的孩子,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只有“忍能对面为盗贼”,窃窃于心中的酸楚痛怜了,又有何奈?竞争的社会,竞争的人生,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使人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标值期盼畸形了。谁都知道,张开口除了说话,还要吃饭。

因此,孩子从上小学开始,父辈们就践行着孟母三迁的训诫,节衣缩食、苦苦不懈地选择着有益学习的环境、名声显赫的老师,以及参加不完的比赛、辅导和补习。

从此,一个幼小的生命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旋转于书本、课堂等没完没了的灌输和教化构成的循环之中。

乃至,一个高中即将毕业的女生还不会梳头,进入大学的学生不会洗衣服,甚至众多来自城市的学生区分不了哪是麦秧哪是韭菜。

都说理论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可是在一个学生面前,为何离现实生活走得这么遥远?

林林学园,书声琅琅,到处飞翔着知识的翅膀,而弱不禁风的身体却难以把高强度的求知欲望抵挡。

很久很久以前,居里夫人已经看到了这些。于是,她大声地告诫自己:不一定给后代留下多少家产财富,留下强健的身体足矣!想想时下英年早逝的许多例子,是工作超越了身体的极限,还是身体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人们不能不从学生开始,去反思知识技能和体格健康的一致性问题了。

话有些说远了,还是回到眼前约定俗成的知、情、意上面吧。透过高考后父母孩子折射出的明暗阴晴,人们不难顿化,生命的希望常常通过类似高考这样一个长期积累、一朝迸发的节点,去体现广义的先进文化与狭义的民生荣耀能够更好地拓展之上。这是无情的淘汰,也是无可厚非的现实,更是人类个体进化与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与当然判断。

面对一个对象,可以洒下无奈的眼泪;追问一种情景,就能产生许多无序的感慨。这些,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扑入一片海洋,攀缘一座山峦,只要航行终归会有码头的。

当人们的意志真正认识了必然的实践理性以后,自由的彼岸就会耸立于勤奋夯实的眼前。而,脚下的路,只能用心去一步一步地行走,就如生长于路边的知识和学问、身体与健康,只有弯下腰才能捡到自己的背篓里一样。

想起了和另一个朋友的对话:世间从来就没有超人,天上从来不会掉下馅饼。那些没有行走的梦,只存在于空想家们所描述的乌托邦乐园里。

眼前的走失,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对未来的把握,才决定着眼前的成败。所以,就想告诉那些一时败走麦城的孩子及其父母们:不要泄气,即便失去了一切,未来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