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春在云坊
28348800000041

第41章 现在就已经做到

因为个头接近三米不方便在家中培养的缘故,L老恋恋不舍地把陪伴自己十五年的一盆龙骨送给了我。

搬回办公室以后,同事们都说不错。挺拔的质感,让苗条的外表婷婷又不失雍容高雅;高耸的身姿,叫欣赏的视线须仰起久久的端详才能尽其末梢。一时兴起,拿起相机叫旁边的朋友给自己拍了一张留影照。

走在早出晚归的上班下班的途中,不觉得十来天已经过去了。工作间隙,每当闲暇的时候总免不了把眼神驻留于拐角的龙骨上。

对于养花的经历,算起来有些日子了。

朔方,尽管一直响亮着“塞上江南”的美名,但盛名之下,往往其实难副。这里的四季,有一半时日能够晴天朗照、明净当空,就已经很是不错了。剩下的时间,多数都遭遇着风沙飞扬、料峭寒冷的抽打。

因此,生活中的人们,一直昂扬着生命的勃发与对绿色的炽烈追求。即便是环境气候再恶劣、生存条件再艰苦,也要想办法在自己进出的地方养植一簇簇翠绿、摆放一盆盆鲜花,来诉说心中无奈的期盼,或者以此对抗大自然的残酷无情。

我自己呢,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养花植绿的行列之中。到现在为止,扳指头算算怎么也都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吧。

别看我说自己养花有些时日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刻意或专注。老师扔掉的“厚脸皮”,捡来培栽沙土中,给点水分摆上窗台,一株生命的昂然从此就点亮了每天眼前的春天。朋友修剪下来的“麒麟掌”,顺手插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十天半月后,就会发现不少新的惊喜。

相反,如果有一盆自己比较喜欢的花卉,那么,就会怜惜倍加,不是今天浇水,就是明天施肥。捣鼓来,拨弄去,看似在“精心”的呵护之中,其实用不了多少时间,所爱所钟情的就不知道在哪一天枝叶枯萎、蕾花凋败,留下的只能是酸楚或葬花般的遗恨。

人们常常讲“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生命,大概都有自己运行的轨迹。你就是再怎么“有心”,也只能是揠苗助长或适得其反。倒是怀揣一颗自然随意、照规律办事的心,也许会更有其效。

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细致深刻地想过,所以我养的花,能活的,就继续养;不幸夭折了,就难受一番,然后依依不舍地挥别。从来不去总结什么经验教训,也不想摸索如何正确侍弄的门道。

时间长了,另一个规律就条件反射地在我的脑海里诞生了,那就是开花的花,我一定是养不了多久;而不开花的花,养的时间却能相对地长一些。这,是什么道理啊?说不清楚。

其实,有什么说不清的呢?养花和育人是一样的,讲得都是科学和规律。

而说到孩子,大多都会启开每个父母的话匣子。孩子小的时候,哪个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金枝玉叶呢,稍微长大一点,父母们再苦再累也要每天陪伴着,让孩子在知识的殿堂去接受文化的熏陶,经年累月、风雨无阻。

如果孩子有个病疾什么的,父母可就乱了心情与阵脚。不管天寒地冻还是夜深人静,不管是劳碌困乏还是繁忙不堪,只要孩子有情况,父母就会立即扔掉手头上的活计,大呼小叫、倾心合力地抱着自己的宝宝,奔赴冰冷的医院。

等到十多年口含手举的养育和“头悬梁,锥刺股”的教化,孩子长高长大开始像小鸟一样飞离成长的窝巢后,父母又得佝偻着,整天盼望着天涯游子的讯息。而,慈祥的妈妈则会在以泪洗面的日子里,度过那些难熬的日日夜夜。

都说“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看看现今的一些刚刚步入校门的大学生们,有多少还能记起父母灰一把火一把、汗一把泪一把的劳碌与付出呢?更不必去说那些啃老族、“长不大”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和孩子都在爱的浓厚的亲情中不断地成长,就如在办公室或家里的植养花卉一样。付出爱心,是一回事;懂得爱心,又是一回事。而真正能够让生命在爱的氛围中去悟透爱的温馨与关注,则需要更加深情的牵挽与谢恩。

有时常常想,静谧晴朗的季节,不一定就能把眼睛放飞于透彻、达观的地方。而雾色苍茫的天气,尽管浓雾可以把空旷辽阔的远方笼罩,但能阻隔人心中穿透一切的视线吗?只要你投去了灿烂的一瞥,爱的风景总会悬挂在灵魂可以触摸的位置。

爱,是照在人们心中的太阳。可,有几个能把她的容貌品质很好地把握?既然弄不清楚,干吗还要说呢?是啊。生长于人类情感世界的许多秧苗,到底能否绽放鲜艳的花朵,或者可否结出丰硕的果实,她本身就可以说明一切,还用得着你来浪费本来苍白的语言或道理吗?

最近,一直和朋友们探讨着经济社会的诸多人生怪象。比如:为什么有人总喜欢端起碗心安理得地张口吃饭,放下筷子就开始没有边际地破口骂娘?为什么有些人故意减少两只眼睛的功用,把它们只用来看外界、盯别人,却从来不知道观照自己、反省内心……生活的现实总是改写着灰色的梦想,人生的追求依稀地鞭挞着生存的质量。而两面双重的表情所演绎的看似铿锵有力、实则外强中干的“正义”,又怎么能抵达高耸于心灵深处的放达和环绕于头顶三尺的神明呢!

也许达尔文的理论过于“动物世界”,但却揭示了一些人类灵魂躲在温情脉脉的面纱或风度翩翩的造作之后,而张扬的诸多令人惊悚的质性。因此,倡导并营造宽松从容的和谐、平静舒缓的氛围,就彰显出比棱角分明、喧嚣嘈杂更加深刻的含义和广泛的价值。

今天上班时在路上和司机聊天。他说,有个年薪百万的总裁,从青年开始就拼命地挣钱,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与超越。等到老之将至,一切都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的时候,却又花费巨大的代价去治病保健、苟延生命。

这是一个过程与目标缠绕的人生大命题,但心中却不停地在思索,类似这个总裁的人生阅历或追求,在当前的情势下,确实大有人在,涉及普通众生。

对于更多的凡人而言,每个人的追求目标,不论大小、高低、贵贱,毫无疑问人人都期望以尽快的速度或效率,给予最大的价值实现。

但是,如果非要以等量代换的生命透支和健康付出,或者以另一种最大化了的心态失衡来成就、作代价,又有什么意思呢?

有个寓言故事,当代的希腊人都很信服。大意是:一个人在鱼群聚集的海边垂钓,钓到两条就收竿回家。旁边的看客纳闷地问:为何不多钓几条。他反问:多钓干什么?看客说:多钓可以卖钱,然后买房、买船、开酒店、投资……“然后呢?”他问,“然后你可以悠闲地晒着太阳在海边钓鱼了。”看客说。

“这,我现在就已经做到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