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感念,心外有世界,爱的天地才能博大、深沉。
———题记
1
不能安静今晚的思绪,那么就让祝福化作闪烁的星辰,去点缀你那深邃静谧的夜空。红烛荧荧,美酒芬芳,放一首理查德演奏的钢琴曲吧,此时怎么轻歌曼舞也并不过分。要是再摆放一束鲜花,可能会更有氛围、更入化境。
如果,歌舞音响太嘈闹,那么,把声量放小一些,只要有感觉即可。此时,让一颗劳碌的心,在这安然、幽幽的情景下,闭上眼睛安静地待一会,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就这样静静地待一会。
或者,也可以拿起一本书来。生命一旦走在思想的路途上,精神的激荡与活力的迸射就会把永恒的生机播放。不信你看,天上行走的肯定是日月云霞,身边的松树从来不走,也从来不会改变自己执著的色彩。
还是这棵不算太高的树,此时正苍然孑立于彩灯辉映着星光的湖边,淡淡地看着一缕又一缕的劲风,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匆匆地刮来,又匆匆地走向了谁也无法知道的地方。
树,轻轻地挥了挥手,依然站着,没有动。
酣眠的松针,庆幸着自己的命运,把身体定格于一个合适的位置,于静默斑斓的梦中,分享着不为风吹草动的湖水赐予的清新的浸润。
尽管,这里的明月虽然依旧不见其亮丽的身影,但彩灯与烛光同亮,音乐与祝福回荡的画面,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仍然表达得淋漓尽致、别具格调。
2
今晚的月光,确已被今天的气氛酣醉。水声,在冰层下低吟轻唤;莹光,于冰盖之外热情洋溢。一樽深沉的酡红,两片浅淡的彩云。这一切,都在与灯光接触的瞬间,巧妙地把一份来自人类文化积淀中最具古典色彩的后现代情节,融入了清幽的情景之中。
不可否认,时间确实能够拉长行走的身影,让日子变得更久更长或更有意趣,但却永远比执著的攀登与真挚的****短。
一首鸟的诗歌,总是把动听优美的曲调与平仄,翩然舒缓地写在了张开胸襟的地上天下;两个翅膀的梦想,总会叫云端的彩虹把翘首以待的简短与漫长,浑然泼墨为一个值得品味的画卷或不能忘怀的收藏。
夜,依旧缺失如水似纱的月色来表情。风,早已唱着有些凛冽的歌儿走远。“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此时,只有闪烁的星星,正在儒雅地敲门,绅士般地把一个个来自夜空深处的祝福,在视线可以触摸的范围内点燃,让更多的祈祷飘飘而来,洒落窗前。
3
今晚的酒,不会醉人。独立窗前的静谧,遥首昂扬的远眺,就着一份炽烈的浓密、真挚的无言,把酝酿了很久的心绪在静默中清淡地燃烧。
一直不能陷于低俗,也确实做不到纯粹的超凡脱俗,并且经常激扬文字。所以这样,说到底还是为了不想有悖内心深处那个大写的人字吧。
真要说到感受,一路走来,两眼望去,沙汀飞洲,浪接碧空,苍鹭翱翔,白鸽萦云,山川凝翠,河岳逶迤;至于雷电交错,风雨崩摧,光雪晶映,霜露绕膝,这些都不无历历在目、萦萦于心,又怎能不感日月之巡梭,叹河汉之浩荡呢?
可以被生活酣醉,但绝不会轻言走累的。当代表真实含义的“1”诞生后,人生的出发就演变成了无数个圆圈紧跟的“0”,不断地离开原点越走越远。行走的结果,不是丢失自己,就是在更高的层面发现自己。
没人知道雪花飘来的具体时刻。或许早已降临,或者“身在庐山”。这,并不重要。要紧的是芸芸之中的某个真实的意念,是否还在执著,能否一如既往。洁白的宁静,幽幽的烛光,从容景慕的欣赏,等了又等的额头,都可以构成一种氛围或雕塑。
一个心灵的码头,守望着天涯归来的桅杆,以及漫卷其上的信息,大海的风涛带着远航的咸味,从船上走下,终于停泊于久违的港湾,让黑夜的水流、温暖的颤抖、振奋的音调,穿越嘈杂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宁静的时刻,把荡漾于波光之上的渔歌点亮。
天道自然,时光自然,萦云自然,圆缺自然,情襟自然;沙漠之外,烟雨之外,森林之外,河流之外,千年之外。被阳光抚摸了的石头,定会孕育出灿若星辰的种子,去叩问来自远古的呼唤,让梦的翅膀飞向不再遥远的天涯,叫天籁的咏叹,唱响心灵之外的天籁。
意料中的情节,往往讲述着意料外的心绪;一个人的故事中,常常驻扎着另一个人对故事不尽的守望。
唐朝诗人元稹曾经说过“: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人类灵魂深处的岁月,本来就成长着比岁月更加执著的灵魂。
世俗年月,庸常岁序,放眼望去,虽然“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但是,我们“只要时时仰望太空,面对旷野,就会什么也不在乎了,最后只剩下两个字:善和爱”。
4
今天的夜晚,烛光将会记住永恒,并将继续照亮星空闪烁的前方。路,还在延伸;脚,也不会停顿。
体会一个庆典的欢愉,尽管不能排除某种累计叠加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感恩生命的启动、珍惜现在的唤醒和对美好前景的不断追寻与向往。
季节穿行于季节的幽径,霞光沐浴着散淡的酡红。从一个眼神或一段话语拾起的感受,或许会像盛开的月光那样在心情的湖水中弥漫开来,歌舞很久,或许还如流动的晴亮那样在欢快的赞美间浸润周遭,亘古不息。
阅读,走在了思想的前头,而幸福却徜徉于书本打开的窗口。
不能怠慢,也不能匆忙;不必进入,也不可完全走出。用品味与膜拜的心态、思考与行动的意志来擦亮眼睛、引领激情,书的含义自然也就成为灵魂出发的起点。
一张纸的联想,往往从自己的名姓开始,每个人一生注定的区别也许就在这里。
等到白驹过隙、玉盘垂偏,乃至日子把身体浸透后,热土上的灯盏便会点燃沟纹对岸的绵绵细雨,让驰骋于大漠戈壁的马蹄,漫步于腊梅环绕的湖泊,去聆听天空铺就的草色,以及粘满黎明前的露珠。
主心为骨,大家都在努力,这是尽其一生的故事,不见得非要多少教化典章来劝说。茫茫大化间,嚣嚣躜动中,一泓善良,两行鸥鹭,一旦在合适交叉或并行的地方相遇,飞驰的火车就会把仰慕的情谊运向人生的深处。
水的故乡是明净的湖泊,湖的故乡在小鸟飞翔的地方。当露珠沾湿了亘古而来的石头时,绚烂的朝阳带着一分温煦和饱满,总是在晨曦荡漾的辉光中给眼前的雕塑穿上灿亮的衣裳。
一棵秧苗的萌发,昭示着拔地而起的大树,叫裸露粗犷的视野染绿。从此,没有季节,不分时令。
5
“在我心中,你是我的朋友;在你心中,我是你的朋友吗?”这是从某国归来的某女士,经历一段遭遇后悟出的至理名言。我们都在人与人之间生活,哪个没有过这样的提问呢?
把道理附着于一个个故事的情节之中,叫发自肺腑的感悟,透彻人生的吟唤,高耸于平凡琐碎的基石,来自文化底脉的本能与含义,就会在冷峻的仰观中更加清晰、更加浓烈、更加显示其本真的发射与播散。由此,话的范围就可以说宽泛些了。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总监林延龄教授说过,“科学,无论哪一科,工程、医学、数学什么都好,到了最高层次”,都可以“颁予PhD(Doctor%of%%Philosphy哲学博士)。为什么是哲学博士?因为科学再上去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了。哲学是知识的最高境界”。
这段话的主题词是:科学、无论、最高层次、哲学博士。哲学是知识的最高境界。之所以这样说,大概就在于强调自己对观点的解读或认同。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把医学的最高境界归结于哲学的话,那么眼前的林教授就把哲学给予了更加的扩展,上升到“最高”并且是“知识”的巅峰。
其实,哲学从什么地方走来、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处在什么位置、与其他学科乃至生活、人生是什么关系等等,这一切在过去的大家那里,已经研究、商榷、争论了几千年,并且早就有比较透彻的论述或基本的定调了。
把林教授与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并非在于教授的哲学造诣有多新颖、多么深刻,而在于他与亚里士多德有着相同的医学经历和实践,却又分别在不同时代、不同价值环境中,以同样的追求、攀缘,共同走向了高于医学的人生观和执业观。
这种追求内心和谐精神的构建或高耸,实质上是来自人类温情的本真回归与不断升华,也是隐约于人性之中智慧、尊严的境界性表征。同时,也十分清晰、明白地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人生轨迹长期内冶与点滴外露的方向或靶标。
他们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脚站在医学的高地,却把灵魂的眼睛投向哲学的巅峰呢?毫无疑问,多数人平常的生活都无不流于自然、惯于凡常,没有多少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有谁能否定其本身所包含、意蕴的最博大、最深奥的学问呢?有谁又能否定哪个专业或知识不是来自生活或为生活服务呢?
戴高乐曾经说过:在亚里山大的行动里,我们能够发现亚里士多德。同样,在拿破仑的行动里,可以发现卢梭和狄德罗。当我们把自己淹没于庸常凡俗、行来走去的生活海洋时,有多少人能像林教授那样站在“知识”的“最高境界”来处世待人、养怡心性呢?
很多朋友都讲:我们没有那样伟大,不过是“凡人凡事平常心”,还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我想,这是必须的。但站在知识的顶峰来观照现实、思考人生、品味价值、称量含义,一个平凡的“真”字就可以出入人生了?紧跟其后的是否再给平凡的“善”和“美”留下一些应该的位置呢?
而真正要让这三个平凡而又不能远离视野的字,把主体与客体相统一,叫自己或他人都认同,要走的路大概就得花费些工夫和时日了,唯有诚心诚意地请“爱”来打开窗户、插上翅膀。
请别以为说到爱,就仅仅是指那些狭隘、自私的悲欢离合、恩爱情仇。请注意这个“爱”字吧,你看它把三分之二的空间让给了朋友的“友”,而且放在基座的位置。
朋友是什么?无偿的支持、内心的理解、真情的关顾、上进的督促、提醒的鞭策,以及宽广的包容、从不尝试改变对方,等等。
英国大政治家狄斯利瑞,三十五岁后才和长他十五年的太太结婚。她既不年轻也不漂亮,说话常犯文学、史实上的错误,且装扮怪异,比较离谱,对家中的陈设一窍不通,乱七八糟。
就是这样一个听来乏味、平淡无奇的妇人,她却向来不叫自己的一些想法跟丈夫的意见对峙、撞车,总是在相敬如宾的氛围中让工作了一整天、已经精疲力竭的老公回来后,能够找到静心休息的地方。
狄斯利瑞每天晚上从众议院回家后,把单位的所见所闻告诉妻子,常常努力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玛丽安当然也绝不相信丈夫会失败,并且在以后三十年的岁月中,不知疲倦地谈论他、赞美他、钦佩他。结果呢,狄斯利瑞自己也说道“:我们结婚三十年,我从来没厌倦过她。”
爱,是有境界的。孔子有云“仁者,爱人”。范仲淹所谓“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他们强调的,应该说都是建立于博大、宽广基础之上的大爱。比如: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爱人生,爱学习,肯进取。
这种超越小“我”的爱,实际上是对人生或生活的感悟、谢忱与报答,也是对人世间一切识与不识、有意无意的恩待、关照和情谊,给予来自灵魂或心底深处的善良回馈与掬仰敬升。
爱,受之于先辈,动之于我心,却示之于身外,最终再通过生活的折射,回返自己的内在,让你不时地受到震颤与共鸣。因此,欢乐与苦恼、痛快与悲伤、高蹈与平实、躁急与清冽、粗犷与明丽、浮嚣与宁静等等,就会经常地在你心灵世界的论坛上动辄对峙,长期激辩。
此时,假如我们能够运用智慧的学问来思考、判断,一切问题和迷茫就自然清楚不过了。但很多人却把代表智慧的学问丢到一边,一提哲学就头昏脑胀,痛苦万分,并且在生活中常常继续着自我的对峙与迷茫。
而有些人士,却尽其一生的追求或努力,用勤奋的脚板,思考的眼睛,知识的翅膀,自我的主张,从不同的方位走向哲学,靠拢智慧,让自己不断充实,泰然平和,激情恒久。
眼睛固然要睁开,但有几个人能看到哲学就在身边呢?又有几个人能让自己在平凡的人生中辩证思考,燃烧生命,坦然生活呢?为什么就不能直奔哲学,并运用其引导我们的人生或生活呢?
从喧嚣中逃亡,与阒寂的烛光对晤,应该庆幸我们自己尚未怠惰,尚未轻慢,尚未麻木,尚未迟钝,还可以有知能遇,有书能读,有心能悟,有情能寄,并且还能不时地自觉幸福,自觉荣光,自觉牵怀,自觉感恩。
这,不就是一个值得珍惜、很好把握的发端吗?
话,还是要回到本节开头。古人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此作为与某国归来的某女士提出问题的探讨或感悟了。
6
今晚的心情,到现在依旧燃烧着强烈的激越。
又想起余秋雨的一段话:“真正属于心灵的财富,不会被外力剥夺,唯一能够剥夺它的只有心灵自身的毛病,但心灵的毛病终究也会被心灵的力量发现、解析并治疗。”
是的,每个人的心灵世界都成长着与时俱进的富足与贫瘠、特点与毛病,随着时间的行走表现出样子不同的面孔。慧中和美的人,在不迷失自我的同时,总是以对象世界的观感为镜子,不停地正衣冠、拂灰尘,及时发现自己的毛病解剖治疗。
而那些不事修养,听任自然,随意率性的内心世界,尽管也在富足与贫瘠、特点与毛病中,享受着疆场人生的喜乐悲哀与日晴月阴,但云烟过后,雾茫散尽,心中装了些什么呢?身后还能留下点什么呢?
快乐人生,乐得要有足够的层次;热爱生活,爱得要有起码的质量。这个层次,质量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像燃烧的蜡烛与火炬那样,既映红了自己又照亮他人,最终让我们的周围充满和谐,延溢友善,汇聚肝胆,芬芳温馨。
“一滴水中有个世界,一扇窗户打开了天堂。”在祝福抵达的地方,无论天空是否晴朗,还是生活多么繁忙,都须努力累积心中的“财富”,让我们得以快乐安康,更加充实饱满,更加谦和善良。
7
今晚的天气,很是不错。
举目临窗,放眼夜空,星汉灿烂,银河迢迢,鸿心浅吟,旨在玉壶,尽管没有四季不变的风景,只要我们的心底向着太阳,向着光明,向着美好的明天,清丽蒙的憧憬肯定会在晨光中旋转升腾,来日蔚蓝的天空将会更加明净透亮,生活也就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与动人心魄的表情。
神驰旷达,心越云端,常常感到的是宏篇大论,在望眼之外写满了岁末驼黄的田野;丽夜偷闲,秉烛高照着窗前思想逶迤的山峦;生机昂然,让自己始终处于勤奋攀缘的状态;日积月累,点滴恩泽必将汇成广阔无限的大海;快心手慢,一丝一缕记录着人生不竭的追求;乐哉悠悠,说心里话日子并没有枉过。
很少有今晚这样敞亮的好心情。一人一室,一烛一曲,一觞一咏,远眺近观,情驰神醉,思绪一旦被昂扬打开,感念就会在顷刻间滔滔而来、喷涌而出,唏嘘万千,慨叹不止!
只是,很遗憾自己没有能力把想表达的内心,乃至情感空灵的勃发,付诸文学艺术的流动,只能东沟西洼,洋洋洒洒,意犹未尽地做如此浅薄散漫之吟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