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必读的心理学全书
28348900000050

第50章 改变心理学(1)

大胆改变自我,因循守旧不会进步

当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时,改变自己才是明智的选择。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做的事情;改变就是要敢于突破自己现有的舒适空间,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秩序;改变就是做你过去不习惯做或是不喜欢做的事情,不断打断你过去固有的惯性。不过,当我们在改变的时候,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改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淘汰,才能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请改变自己。这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恰恰相反的这是种勇于面对困境的勇气。知道命运如列车般要按照轨道行驶,虽然不排除你有选择轨道的机会,但如果在没有遇到转驳轨道就贸然地走出原本的轨道,结果只会很惨。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于是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不禁哑然。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够移动山的秘诀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想要有所成就,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人不断向美洲移民。为了得到足够的食物,欧洲人在美洲大量种植苹果树。但是在19世纪中期,美国的苹果大面积减产,原因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害虫——苹果蛆蝇。刚开始,人们以为害虫是从欧洲带过来的。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苹果蛆蝇是当地一种叫山楂蝇的害虫变化而来。由于苹果树的大量种植,许多本地的山楂树被砍掉了。以山楂为生的山楂蝇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性,开始以苹果为食物。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山楂蝇进化成了一种新害虫。

山楂蝇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环境,竟不惜改变自己的习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令人可敬可叹。

人也要向山楂蝇学习,及时地改变。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埋怨别人的态度不友好,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似乎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为此,他们不停地抱怨,不停地想改变环境,却发现改变后事情没有多大变化,关系仍是一样地紧张。在这个时候,需要改变的就不是环境,而是他们自己。

有一只小鸟在忙于搬家,遇到它的邻居松鼠。

松鼠问:“你要搬到哪里去啊?”

小鸟说:“我要搬到东边的树林去。”

松鼠又问:“这里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呢?”

小鸟就答:“你是不知道啊!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歌声,说我唱得太难听,在这里我待不下去了,所以我必须搬家。”

松鼠笑着答道:“其实你不用搬家,只要改变唱歌的声音便可以了。如果你不改变唱歌的声音,就算你搬到东边的树林去,那里的人也一样会讨厌你。”

人经常埋怨环境、埋怨别人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适合别人。于是就不断去做改变,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人。不断做出改变的背后,其实只是将责任推卸给环境和别人的借口,但不知道问题根本不在于外界和别人的身上。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改变自己,无论到达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因为不能适应环境,最终落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

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的。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改变自己。

森林里,住有三只蜥蜴。其中一只看到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不大相同,便对另外两只说:“我们住在这里实在太不安全了,要想办法改变环境才行。”说完,这只蜥蜴就开始大兴土木干了起来。另一只蜥蜴看了说:“这样太麻烦了,环境有时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不如我们找另一个地方去生活。”说完,便拿起包袱走了。第三只蜥蜴也看了看周围的环境,问道:“为什么一定要改变环境来适应我们呢?为什么不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呢?”说完,它借着阳光和阴影,慢慢改变自己的肤色。不一会儿,它就渐渐在树干上隐没了。

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生活得久了,就会慢慢丧失变化的勇气。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威胁到自己时,人性中“逃避”的一面就会显露出来。但是,逃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积极勇敢地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审时度势,努力地想对策,用自己的改变来应对外界的变化,才能够算得上是上策。

很久以前,人类都是赤脚行走的。一位国王去偏远的乡间旅游,路上有很多碎石头,把他的脚硌得生疼,他大怒,回到皇宫后,就下令将国内的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觉得这样做,不仅自己不再受苦,全国老百姓也都可以免受石头硌脚之苦了。

愿望是好的,问题是哪里来那么多牛皮?就算把全国所有的牛都杀了,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这还不算用牛皮铺路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但既然是国王的命令,谁敢说个“不”字呢?

就在大家为此发愁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大臣大胆向皇帝谏言说:“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这样不就免受石头硌脚之苦了吗?”

国王一听,当下醒悟,于是立刻收回命令,改用这位大臣的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可见,想改变外物,很难,而改变自己则容易得多。与其改变全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自己,你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所以,如果你希望看到命运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

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我梦想改变整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这也似乎很难。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知道呢,或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当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命运的时候,尤其是在不太顺利的时候,就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一阵狂风,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大树看到旁边池塘里的芦苇就问:“为什么这么粗壮的我都被风刮断了,而这么纤细的你却什么事也没有呢?”芦苇回答说:“我知道自己软弱无力,就低下头给风让路,避免了狂风的冲击;而你却拼命抵抗,结果被狂风刮断了。”

我们就应该像芦苇,尽管软弱,但有智慧。面对狂风卷来,不是试图与之对抗,而是伏下身子,低头弯腰,化险为夷。更重要的是,积蓄力量,在机会到来之时,进行全力冲刺。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请改变自己的态度。这不是叫你丢掉生活的激情,而是要你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炬。没有了高空飞翔的精彩,也要学会低飞的绝技。如果连低飞的愿望都丢掉的话,那只能放弃飞的梦想。在人生中你总要试着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管它是高处抑或是低处,最重要是要为自己找个站的位置。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请改变自己吧。经历过一番风雨的磨炼后,人才能成熟起来。面对前景迷茫的你,就请抓紧眼前的今天,学会适应今天,充实地过好今天。天气也会有阴暗的一面,别老总是抓住晴天何时来的问题不放,给自己心中一片阳光比祈求天神要来容易。野心——将军与士兵的最大差别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野心”,就是将军与士兵的最大区别。在生活中,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雄心,那就表示他很有抱负,他会很高兴。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野心”,那就表示这个人占有欲很强,好像要抢走别人的东西似的,他会很不高兴。自古以来,“野心”在多数情况下是个贬义词。

不过,现在有心理专家研究表明,“野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野心”到底靠什么建立,为什么在对待事业上,有些人充满“野心”和活力,而有些人则没有!

“野心”是如何形成的,美国《时代》杂志加拿大版日前刊文提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迪安·斯曼特研究发现,“野心”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人类通过拥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资源。

巴拉昂是法国媒体大亨,从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不到10年就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巴拉昂临终前在遗嘱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曾是一个穷人,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进天堂,现在秘诀锁在中央银行的一个保险箱内。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100万法郎。”

遗嘱刊登出来后,很多人寄来了他们的答案。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律师和代理人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尽管他们收到了48561封来信,但是,只有一位叫蒂勒的9岁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野心”是成功的出发点。大部分人之所以贫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缺乏“野心”。

就像是一个人贫穷,主要是脑袋贫穷。想过富有的生活,要先有富有的思想。脑袋富有,口袋就能富有,拥有富有的思想,就能远离贫穷。

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如果你是个业务员,赚1万美元容易,还是10万美元容易?告诉你,是10万美元!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标是赚1万美元,那么,你的打算不过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与工作的原因,请问你工作时会有兴奋劲吗?你会热情洋溢吗?”

是的,每个人的潜能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140亿个脑细胞,只要有野心,善于磨炼自己,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而野心实际上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1991年,温州商人林立人在一次失败的生意后到深圳去打工,但是,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他在深圳找不到工作。

林立人后来说:“我只能做老板,像我这样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的人,打工没人要,只好做老板。”

于是,林立人就开始寻找创业的机会。不久,他就发现一个创业的机会。做租房中介,收取佣金。当时的深圳,很少有正规的中介公司。于是,林立人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立业(香港)房地产开发公司,成为深圳第一家民营租房中介公司。

公司一开张,生意就非常好,公司十几个员工,忙得晕头转向。1992年,林立人就积累了十几万元。随着租房中介公司的增多,林立人开始转行做其他生意。

一次,“名商俱乐部”的策划总监林权圣教授在与一位记者交谈的时候,向记者讲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温州的武汉人有12万,只有3000人是老板,其他都是打工的;而温州人在武汉有22万,这22万人都是老板。因为温州客商都是自己开店做生意,但规模不大,以百十来个平方为主。但正是这种小店铺却造就了一大批的大老板。

温州人正是从开个小店走向自我创业之路的。南京温州商会会长章庆洪介绍说,在温州,大规模的工业性工厂很少,基本上都是一家连着一家的小店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温州地域小、人口多的地理条件。温州商人从小店铺着手,再将小店铺合并做成大市场,从而开创了一种和其他地区商人不一样的经营之道,并取得了成功。

美国总统林肯认为,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有这样一句话:“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意思就是,如果你的目标定得高,得到的往往会低于目标,如果你的目标定得适中,结果获得的也会低于这个目标许多。可见,不管做什么事情,结果与目标往往是不太吻合的,要想成就大事,就一定要制定高远的目标。如果你没有做老板的“野心”,你就不会用老板的思维去思考,不会用老板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更不会以老板的姿态去做事,试想,这样的人不就只能替人打工一辈子吗?

不过,野心与成功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一个贪官,他的野心越大,他的罪孽越深,他不但不能驾驭成功,相反,与成功却是背道而驰,最终受到法律的审判。一个赌徒,他的野心越大,他失败的几率也就越高,最终将会一贫如洗。

那么该怎么运用“野心”呢?斯宾塞·约翰逊在激励人们追求成功人生时,常常引用《圣经》上的一段话:去追求吧,这样做了将有所收获。去探索吧,这样做了才有所发现。凡追求者得,凡探索者获。

没有野心,就没有追求。野心对奋发的人来说,是一只希望的号角;野心对迷茫的人来说,是一声觉醒的呼唤;野心对勤奋的人来说,是一挂期盼成功的征帆,同样,野心对贪婪的人来说,是一剂泯灭生命的毒药。

成功的人,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变化,总可以凭借着自己的高贵品德,超越时代和社会,走正确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样,野心才是成功的基石,才是索取成功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