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必读的心理学全书
28348900000053

第53章 改变心理学(5)

不迷信权威,盲目模仿无异于东施效颦

有一个著名的笑话:一家国外的肥皂生产商始终困扰于一个小问题,就是每生产1000个产品,生产线上总存在一两个没装肥皂的空盒。生产商向他的生产线供应商提出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生产线供应商于是成立了一个以博士生为主导的攻关小组。该研发团队使用了世界上最高精尖的技术,知识类型涉及光学、图像识别、自动化控制、机械设计等等门类。

在花费了大量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后终于研制出肥皂盒检测系统,当探测到空的肥皂盒以后,一只机械臂会自动将空盒从生产线上拿走。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这个新玩意可不便宜。

另一家中国肥皂商也购买了这种生产线,老板对管理生产线的小工说:你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小工思来想去,最后找来一台电风扇,摆在生产线旁,另一端放上一个箩筐,当空盒子经过时,因为重量过轻就会被吹进箩筐里,问题解决了。

有时用非常简单、便宜的方法也能完成别人用高科技才能完成的任务,那些沉迷于“XX千万引进的高科技生产线”的企业领导应该醒醒了。还记得你使用上千元一块的原装手机电池的日子吗?

从比亚迪进入电池产业至今,它已经将手机电池的价格从1990年代的1000多元,降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十几元一块。

在传统的锂电池制造成本中,有一笔巨大的开支用于建造全封闭的无尘室,而且由于需要有特定的温度和湿度,工人只能在里面待两三个小时,就必须换人,人力成本也非常高。比亚迪发现,这个造价昂贵的无尘室其实是“大炮打蚊子”——真正需要无尘操作的对象只是那枚小小的电池而已。于是他想到了生物实验室常见的无尘操作箱,一个透明的密封箱体,两端有两个开口,装着柔软的橡胶手套,使用者将手伸到手套里面,就可以在箱体里面操作。这样,就可以随意把箱体里面设定成特定的温度、湿度,也不必担心里面的细菌外泄,而且非常便宜。

仅仅用无尘操作箱替代无尘室一项,就大大降低了设备投入和人工成本。类似的发明举不胜举。在比亚迪的电池工厂里,60%的生产设备都是自主开发的,这使锂电池的生产成本降到了原先的1/3,并且品质同样达到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客户的标准。

锂电池的大幅降价不但使大多数消费者受惠,还颠覆了电池生产设备的供应商。过去,发明锂电池的索尼公司建立一条生产线一度需要一两亿美元,直到2000年,一条生产线还售价500万美元。现在,很多后来投资手机电池产业的企业都乐于复制比亚迪的设备和流程,甚至有某日本设备厂家向比亚迪内部人员购买这些设备的设计图纸。而随着比亚迪自主设计的生产设备和流程外泄到市面,如今建立一条锂电池生产线的价码已经降低到了30万—50万美元。

不要迷信权威,我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努力,我们都可以创造奇迹。

1938年9月21日,一场凶猛异常的飓风袭击了美国的东部海岸。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在他的名作《光荣与梦想》中记载并描述了这场罕见的风暴。书中写道:“下午两点三十分,海水骤然变成了一堵高大的水墙,以迅猛之势,向巴比伦和帕楚格小镇(位于纽约长岛)之间的海滩劈头压来。第一波海浪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阿拉斯加州锡特卡的一台地震仪上都记录下了它的影响。在袭击的同时,飓风携带着巨浪以每小时超过100英里的速度向北挺进,这时,水墙已经达到近40英尺高,长岛的一些居民手忙脚乱地跳进他们的轿车,疯狂地向内陆驶去,没有人能精确地知道,有多少人在这场生死赛跑中,因为输掉了比赛而失去了生命。幸存者后来回忆道,一路上,人们都将车速保持在每小时50英里以上。”

其实,当地气象学家们早已预测到了这场飓风的规模和到来时间,但因为一些不便公开的原因,气象局并没有向公众发出警告。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居民通过家中的仪器或者通过其他渠道都获知飓风即将来临,但由于作为权威部门的气象局并没有发出任何预报,居民们都出人意料地对即将到来的大灾难漠然视之。如果说这次预报员变成了瞎子,那么全体居民也都跟着啥也看不见了。

“后来,许多令人吃惊的故事被披露出来。”曼彻斯特写道,“这里有一个长岛居民的经历。早在飓风到来前几天,他就到纽约的一家大商店订购了一个崭新的气压计。9月21日早晨,新气压计邮寄了过来。令他恼怒的是,指针指向低于29的位置,刻度盘上显示:‘飓风和龙卷风’。他用力摇了摇气压计,并在墙上猛撞了几下,指针也丝毫没有移动。气愤至极的他,立即将气压计重新打包,驾车赶到了邮局,将气压计又邮寄了回去。当他返回家中的时候,他的房子已经被飓风吹得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绝大多数当地居民采取的方式。当他们的气压计指示的结果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印证时,他们宁愿诅咒气压计,或者忽略它,或者干脆扔掉它!所以,当我们在借鉴别人经验时,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东西。继承和借鉴必不可少,但同时也要勇于进行批判,权威都是人造的,除非为自己所验证,过分的迷信权威,盲目地模仿他人只会导致自我迷失。无论是在工作学习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多动脑子,多思考。看看他人的经验对自己是否有用,盲目地模仿无异于东施效颦。

有个刚刚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来到一家大医院实习。一天,医院里接受了一个转院的生命垂危的病人。医院马上安排抢救,这位实习护士被安排做一位外科手术专家的助手,这位专家也是该院的院长。复杂的手术进行了近十个小时,终于快结束了,只剩下最后一道程序——缝合。这时,那个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对院长说:“院长,我们用了10块纱布,可是您只取出了9块,要不要再检查一下?”

院长看了她一眼,但是没有理睬她的话,说到:“继续,准备缝合!”

这位实习护士满眼的不解,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她又继续说到:“做医生要对病人负责任,你们不能这样做!在找到第十块纱布之前,不能缝合!”

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这个不过是个实习生的小护士,这时,一直表现得很冷漠的院长微笑了一下,举起了左手,里面拿着一块纱布!这时他说:“第十块纱布在我手里,别担心,缝合吧!”

后来手术结束后,院长决定让小护士留在医院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原来,他那天是故意想试验一下现场的工作人员,究竟有没有职业道德和认真对待工作的品质。他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自己最合格的助手。

当实习生发现少了一块纱布,而院长又加以否认,这时她如果讲真话,就可能会失去诱人的工作;如果讲了假话,就会伤害病人。但是她还是勇敢的选择说出来,向权威提出了质疑。这不仅是对病人的尊重,对职业道德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品德的尊重。只有不盲目屈从于权威,才能让思想的灵光不至于泯灭。

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于1874年12月写完了《第一钢琴协奏曲》,最先是在当时俄国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面前弹奏,鲁宾斯坦当场将这部乐曲批评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连“令人作呕”这样的话也用上,令柴可夫斯基非常难受与难堪,鲁宾斯坦最后说,必须彻底修改才有可能公开演奏。

柴可夫斯基当时很不服气,他对自己这部作品有充分信心。他当时说:“我是一个音符也不愿修改,我要照现在的样子原封不动地拿去出版。”

《第一钢琴协奏曲》在俄国没能公演,却最先在美国的波士顿公演,获得巨大成功。三年后,《第一钢琴协奏曲》成了世界名曲,鲁宾斯坦最后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果当初柴可夫斯基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信心,又迷信权威,也许就没有这部名曲传世了。我们可以从他人的成功经验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但是不可因循守旧,把别人的东西全盘拿过来用,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