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银川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的第一天,结果有二十余人受到处罚。就银川的人口密度而言,这一处罚人数似乎不为多,但是,他们都是在装有取证设备的八个路口被处罚的。如果抛开这八个路口,想必受到处罚的人应该会更多。
毋庸多言,我们对“中国式过马路”之所以进行处罚,其目的当然首先是为了人身安全,如若再延伸下去,涉及的就会更多也更宏大,譬如道路畅通、家庭和谐甚至国泰民安。那种以为单单是为了罚款的想法,非但偏狭而且龌龊。其实,当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在违背常识的情况下,在因为违背常识而受到处罚的情况下,都应该扪心自问: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这里?而如果这样的自问甚至自责更多一些,社会本应存有的正常秩序也便会更多一些。顺序而下,如上所说的处罚也就会更少一些。
那么,撇开“中国式过马路”之外,我们应该怎么过马路?过马路应该采取什么“式”才对才正确?回答起来并不难。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与运行,必然是在具备或制定了良性机制之后,方才能够得以延续。应该怎么过马路,怎么过马路才会不被处罚,并不是哪一个机构一厢情愿的设定,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通识。遵循了这个通识,也就是遵循了我们共识的规则。往小了说,社会秩序就会良性循环,过马路也不会受到处罚;往大了说,人类对文明的认知与墨守程度就会更高,发展的动力也会相应提升。
回到时下的银川,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中,具备各种有利于大发展快发展的外在因素,而处于决定因素的银川人,当应该如何作为?如何作为才不会辜负了这样的时代,才不会丧失了这样的机遇,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银川人深思的课题。若就如何过马路而言,我们都应该向众所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道一声永别,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通过我们对规则的遵循与恪守,通过我们对文明的仰慕对生命的敬畏,为银川的发展家园的美丽,增添内在的涌动不息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