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教育随笔
28350500000028

第28章 我心目中的刘端甫先生

刘端甫先生逝世至今已55周年。关于端甫先生,我很想写点什么。

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中卫县有个鼎鼎大名的刘端甫先生,名叫刘佩黻,端甫是他的字,当过县长,其时赋闲在家。端甫先生国学功底深厚,书法精湛,尤其医术高深,善治疑难杂症。他乐善好施,为穷人治病,辄不收诊费,并有施舍。端甫先生确是备受人们推崇的品德极高尚学问极渊博的人。

曾听祖父和父亲说过,端甫先生幼年失父,系为庸医所误,故发愤攻读国医典籍,并矢志济世活人,终有所成。此事给我幼小的心灵启发极大。

大约在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父亲说我身体不好,要带我进城,请刘县长给我看病。果然在暑假的一天,我们进了城,到刘府拜访,父亲和他寒暄叙话,情感甚是相投,他们谈学问,谈社会,许多话我是听不懂的。其间,话题转向了我,端甫先生问我年龄多大,上几年级,身体哪里不舒服等,态度十分和霭可亲,使人不感到拘谨。继之,并没有开药方,而是讲了一通健身之道。他说不需要吃药,也终于没有开药方,我们便告辞出来。当时他讲的很多,至今我记得最清楚的还有三条:一是多作体育活动(当时他推荐的是“八段锦”,相当于现在的广播操);二是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三是达观处事,大事要明白,小事要糊涂,所谓“心广体胖”。至今想来,先生的教诲,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次很好的就医,使我此生受益匪浅。遗憾的是,在大小事的明白与糊涂问题上做的很差,譬如用人,众所周知,应德才兼备,但有的人我至今也说不清楚当初究竟是惜其才还是重其德。

我上初中二年级时,第二学期刚开学,端甫先生不幸逝世。对于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在兴办教育上不遗余力,恩泽乡里的人的去世,当时在中卫县是件大事。我们中卫简师(含初中部)的全校师生(总共百余人)都参加了隆重的葬礼,全体同学还在葬礼上齐唱了临时学会的挽歌(连唱三遍)。挽歌如下:

这首挽歌的歌词是国文老师孙德恒(字常山)写的,歌谱是教音乐的老师曹金水(字丽渊)作的。中卫社会各层面对端甫先生的去世极为重视,透过中卫简师全校师生对此次葬礼的大力投入,足证端甫先生德行之深入人心。

解放初期,有些与端甫先生共过事的老教师曾跟我说过这样一件趣事,端甫先生身为应理小学的董事长,常呆在学校里,关心着教学工作。他与老师共处,却也平易随和,诙谐幽默,谈笑风生。一次,他从厕所回到办公室,向几位老师说:“我偶然作了一首歪诗,念出来你们听听:人老三不才,尿尿(su)i滴湿鞋(hɑ)i,见风眼流泪,咳嗽屁出来。”当时就惹得几位老师笑得前仰后合(那时学校没有女教师)。由此可见他与教师同仁关系之融洽。

翻阅《中卫县教育志》,得知中卫应理小学、贞贤女子小学(后改应理女校)的建立,浸透着端甫先生的汗水,中卫初中的诞生,也是端甫先生心血的结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卫的中学历史之久,在宁夏占第二位,而宁夏之有女子学校,中卫却是首创。这些史实都说明了端甫先生振兴中卫造福子孙的超人的远见和献身精神。

数年之后,中卫人以及为中卫的经济繁荣做出过贡献并定居在中卫的晋、陕籍人士,筹建了以先生的字号命名的端甫小学(当时以山陕会馆为校址,是今中卫三小之前身),便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载《中卫文史资料》第8辑、《宁夏文史》第24辑,刊载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