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教育随笔
28350500000038

第38章 遗憾

我常想,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作为普通中学来说,虽不能培养各种专业的人才,但通过各种活动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加以鼓励和培养,进行一些启蒙教育,使他们走上成才之路,还是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工作的。

50年代初,中卫简师有一位同学,平时喜欢跟人“抬杠”,他的思路常跟别人不同,辩论起来,人家辩不过他,就说他讲的都是“歪理”。其实他是根据一种独特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来跟别人争辩的。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他,已是咱们自治区大名鼎鼎的律师了。

有位教师的孩子,平时调皮得很,功课也学得不好,尤其是物理、化学,成绩差得不得了。可他喜欢动手,常常搞些科学小制作,人们认为他不过是玩玩而已,可是有一次班上开元旦晚会时,他竟用自己制作的幻灯机给同学们放起幻灯来,大家玩得开心极了,因此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现在他开着个摩托修理部,收入很好,比一般的中学高级教师强。

还有一位同学不爱学主课,喜欢摆弄花鸟鱼虫。近30年过去了,现在他在银川市办起一个珍奇花卉研究所,收入颇丰,“腰缠万贯”。

还有许许多多有着这样那样兴趣爱好的同学,他们的学习成绩总分不是太高,但后来都有了出息,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

受这些事例的启发,后来我在管理学校期间,并不反对学生们玩,甚至还鼓励他们去玩,玩出名堂来。如在玩电子计算机方面,由于教师指导得法,学生们玩得入迷,后来出了一批专门人才。有的人上大学后,被教电子计算机的老师特许只参加考试,课堂上可以不学,因为他们掌握的知识早已经超前了。

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我发现初中有一位姓马的小女孩,舞蹈跳得很好,当时我想,她将来可以上舞蹈学院,可惜她初中毕业后没上高中就就业了。在一次全县文艺汇演中,在商业代表队演出的节目里,我一眼就看出,其中担任领舞的就是她。

在全县的一次展览中,我发现铁中有一位书法很好的同学,结果被我们破格录取(按常规,铁中的学生是不能上地方上的学校的)。后来这位同学因着一篇好作文,参加了全国的文学夏令营。当时我给同学们讲,像他这样的同学,有一笔好字和漂亮的文章,以后即便考不取大学,到社会上也绝对不会饿饭的。

在每学期一次的作文竞赛中,那些写好文章经常得奖的学生,我说起他们的名字来,简直如数家珍。

不知算不算滥用职权,每年在高、初中招生时,号吹得好的,画画得好的,球打得好的,还有跑得快的考生,都要占些便宜受照顾被录取的。

我就是这样偏爱有特长的同学。学校在培养他们走成才之路方面,也是不拘一格的。

有一年,全校举行文艺汇演,男同学小王,女同学小刘,获得演唱一等奖,我在大会上夸赞他们说:“这两位同学的演唱,就是放在银川红旗剧院,也会让观众倾倒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县文化局组织了一次卡拉OK比赛,我有幸被邀做特约评委。参赛歌手中出现了小王的名字,当时我心想,中卫县叫小王的很多,不要被假小王混进来得了高分。那天晚上比赛在街头举行,小王的演唱似乎有些像模仿流行歌手王迪或尹相杰的音色,不是我原来所熟悉的那种音色,我断定他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小王,不但没有给高分,相反还有意识地压了分,到公布分数时,我发现我给的分跟其他评委给的分差距较大时,开始意识到是不是犯了一个错误?不幸事实果然如此。小王名列前茅并获奖了。要不是我压低了分数,他的名次还要靠前呢!

这个遗憾一直压抑着我。我要对小王说:“老师老了,不中用了,请你原谅我吧!”

(载1998年《中卫文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