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鉴赏金典
28352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该书是根据新课标高中教科书、新课标高考大纲“古代诗文阅读”考点编着的。该书从读懂古诗的各种有关知识入手,细致讲解,深入浅出;紧扣考点的各类内容,以历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为依据,总结出各种考查内容的答题方法和格式,可以使学生以简驭繁,以少总多。书内涉及200多首古诗,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古诗的阅读量;有大量的历年高考古诗鉴赏题(附有答案和解析),可以训练提高学生解答古诗鉴赏题的能力。本书适用于高中各年级。

“精耕细作”高考丛书,是我们聘请有关高考专家、学者及名校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精心编着的,主要是为了服务高考,提升学生能力,优化高中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高考各科。就每科每本书的内容来讲,都与一般的教辅资料、高考复习资料不冲突又绝不相同。这些书的内容主要是针对高考各科高频考点的疑难问题、学生答题最易失分的细微处、一般教辅解析不深的要害处、教师教学容易忽略的知识链接处,进行详解细说、延伸拓展。这套丛书的每一卷,既能让学生在课外自学,又能让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其最大特色是:开阔学生视野,夯实考生基础,提供最简解题方法,连接断裂的考点知识链。知识点精准,语言简洁有趣。丛书各科内容相继推出,希望它能成为广大师生的朋友。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孔子编纂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来看,最早的诗篇可追溯到西周初年,可见诗歌在中华大地已存在几千年。而诗歌鉴赏也伴随着这一古老的文体诞生、成长、壮大起来,存在了几千年。古人的“诗言志”,可以说是古人对诗歌作用的第一义最早的肯定。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亲,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对诗歌的鉴赏也越来越深入,对诗歌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人们对诗歌的鉴赏,不仅仅在思想内容上,孔子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即是;在艺术境界、艺术手法上也早就有广泛的、深入的探索,赋比兴即是。随着诗体的变化发展,诗法也得到很大的丰富,唐宋以后,有不少这方面的专书,或论命意、审题、谋篇,或论定体、选韵、协律,或论字法、句法、章法,或论比法、兴法、赋法。这些研究对古诗艺术传统作了分析和总结,对我们有不少启发,是我们今天鉴赏古诗的理论依据。当今我们不作古诗了,可是古诗是我们的辉煌的文化遗产,要继承,而古诗鉴赏则是这份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作为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古诗鉴赏成为高考必考内容,分值一直在涨,由过去的几分,涨到现在的十多分。老师在辅导备考时,很看重这部分内容,教这样的答题方法,那样的答题方法,很舍得下工夫。但他们大多是从答题的角度来进行辅导,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鉴赏任何文学作品,首先应该理解文学作品。鉴赏是建立在读懂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之上的。不去讲怎样理解古诗词,而去大讲特讲怎样鉴赏古诗词,怎样解答各类鉴赏题(一些教辅上也是这样做的),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也是事倍功半的做法。这种做法就像是让一个不懂外语的人听外语,然后问他讲的是什么一样。所以,我们还是应该遵循文学鉴赏的基本规律,先理解,后鉴赏,不管这种鉴赏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所以,这本小册子不同于其他教辅的地方,就在于它把教学生读懂古诗放在首位,然后再讲鉴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再创造性,而不必按老师教的答题格式去比葫芦画瓢,做一锅夹生饭。

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考虑到让学生容易接受,讲解尽量通俗化,尽量不引经据典。对一些术语的解释,尽量取公众认可的,尤其是高中教育教辅资料认可的,不搞学术的一家之言,不搞学术争论。对一些虽是古诗鉴赏中的问题,但高考时不考,或不可能考的,也不涉及。

学习古诗鉴赏,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对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也是很有必要的。希望这本小册子,对读者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