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鉴赏金典
28352800000018

第18章 怎样吟诵

吟诵近体诗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把握诗的情感基调

诗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是喜是哀,人们无法从文字的形体上感知,而吟诵出来就能使人们感觉得到。因此,吟诵时必须体现出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感染听者,让他们随诗人乐而乐,哀而哀。这样就必须准确无误地把握诗的情感基调。有些诗的情感色彩比较明显,通过诗题或诗中的情感词就能基本把握。如: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唐】白居易《遣悲怀》

这是诗人悼念亡妻的诗,诗题中有“悲”字,这就是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有的诗含蓄蕴藉,通篇很难找到情感词,这就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把握情感脉络。如:

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

想得流俗应大笑,不知年老识便宜。

——【唐】李涉《山居》

诗的头两句是说诗人物我两忘,自身和世事都不放在心上,常常从早到晚关着门,不与外界沟通。后两句是说想起流俗之辈对自己的讥笑甚是好笑,他们哪里知道我年岁大,阅历深,还是懂得占便宜的。这“便宜”就是避祸全身。诗的表面看是表现诗人的消极避世,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吟诵时不能有“识便宜”的自得,应体现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而又无奈的牢骚。

把握诗的情感脉络,有时还要明了诗人的身世和写作背景。如柳宗元的《江雪》,表面看是写景,写江上独钓之乐,其实是写渔翁的孤寂、倔强不屈,表现诗人虽被贬而不屈服的战斗精神。吟诵时要有三分的沧桑,七分的冷峻。

(二)把握好速度和停顿

语速可以体现说话人的情感,吟诵的速度照样也可以体现出诗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节奏轻快,可以表现诗的欢愉的情感内容;节奏沉缓,可以表现诗的哀伤的情感内容。诗的吟诵速度要比散文慢一些,这是因为诗的语言精练,一些字词选的往往是书面语,既文雅又深奥,概念内涵丰富,要让听者听明白,就有必要放慢速度。要不然,一首诗读过去了听者还不知道某个词是哪个字,在语境中具体的概念内涵是什么,这样就谈不上欣赏了。还有一条原因,古诗讲究形象和意境,讲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吟诵时吟诵者脑海里要呈现出这形象和意境,也要让听者脑海里呈现出;吟诵者要明白言外之意,也要让听者明白。这样就必须放慢速度。如: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诗描写边地风光。开头两句虽荒凉单调却又雄浑壮阔,速度可稍快,但要做到读后和听后脑海里都能呈现出滔滔黄河奔流不息,万仞丛山中孤城紧闭的景象。如果来不及呈现,那么,速度就快了。后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抒情,抒发戍边将士的离愁乡思,读时速度要比开头两句稍慢,要让积郁胸中的愁绪缓缓吐出。

总之,叙事诗稍快,抒情诗稍慢。在一首诗中,叙事部分稍快,议论部分稍慢;写景部分稍快,抒情部分稍慢;明丽景色稍快,惨淡景色稍慢;朗润抒情稍快,缠绵抒情稍慢。

在把握好速度后还要注意停顿,“停顿”重在“顿”。五言诗大多分为一句三拍,吟诵时需要三顿一停;七言诗每句四拍,需要四顿一停。但五言、七言的句式又有变数。请看下面的例子。

五言诗“二二一”式停顿: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二一二”式停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就一首诗来说,也并不是按一种句式节拍停顿到底,往往是多种节拍句式交互使用。如: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七言诗“二二二一”式停顿: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二一二”式停顿:

相如死后无词客,延寿亡来绝画工。

在一首七言诗中,这两种节拍句式也是交互使用的。如: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三)把握重读和韵律

在吟诵时重点词要重读,使诗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明朗显豁。这些重点词大多是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及副词。诗的韵律体现在押韵上,韵脚读得一定要分明,这样才能显出诗句的优势和动听悦耳的特长。

(四)把握语音和语调

一首诗的字数很少,由于平仄限制,字音都很分明。字音的抑扬顿挫一定要读出来,进而保持诗句音流的起伏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语音和现代汉语语音有所不同,读时要尽量照顾到古读的平仄。

语调也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体现诗歌的各种内含的思想情感及其变化。在明了诗的情感基调以后,就要揣摩好语调。欢愉的要高亢明快,悲伤的要低沉滞缓。如果按诗的内容分,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调。

写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要高亢铿锵,气壮语截。

写憧憬光明,向往美好的,要平缓悠扬,一往情深。

写暗寓讥讽,咏史怀古的,要深沉滞重,调凝气响。

写山河破碎,世道不公的,要音颤气阻,声泣调哀。

写离情别绪,爱慕思恋的,要缠绵悱恻,语轻意重。

写山水田园,风花雪月的,要悠然恬淡,声润调扬。

总之,要读出诗的情感内涵,必须细细揣摩,切忌千篇一律,老腔同调,没有变化。

朗诵下面这首唐诗,注意把握情感和语调。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提示】这首诗是韩愈被贬阳山(今属山东)时写的,是答一同被贬的监察御史张十一的。诗的前半写景,周围环境与诗人心境相合,有凄凉和孤独感,读的时候要缓慢气沉。诗的后半抒情,颈联有愤怨有叹息,有悲愁有担心,要体现出来。结尾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读的时候要把愁、怨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斩截。诗人似乎尽量要把激愤的感情深埋心底,但又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要使人感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的潜流。

吟诵近体诗,要注意古今字调有别,声韵不同,要符合现代汉语的声韵调,也要注意按照自古相传的规律和方法来读。但是人们习惯了现代的读法,凡是五言,在节拍上都是二二一或二一二;凡是七言,都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很少有变化。如此八句,一再重复,就像数快板一样,这样就会失去律诗鲜明的节奏感,和起伏变化抑扬顿挫的韵味。久之便生厌烦之感。有人曾介绍古法吟诵,我认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