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公民学概论
28353100000036

第36章 公民教育概述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公民教育在人类教育史上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复杂性,公民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实现途径也比较多样。作为一种教育体系,公民教育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公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它有别于传统德育。在此,我们有必要对公民教育的内涵作一个深入的分析,搞清楚什么是公民教育。

一、公民的内涵

公民是世界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而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发展中没有“公民”、“公民教育”概念,有的只是“子民”、“臣民”等概念。“公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并且为古罗马所沿用。古希腊的“公民”(polites)一词来源于“城邦”(polis),原意是“属于城邦的人”。“属于城邦的人”,这就使得我们在把握公民时必须与理解城邦的性质密切地联系起来。在当时,公民是希腊城邦和罗马国家所特有的一种身份,并不见诸其他地区,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说:“国家的公民这一概念是******世界、印度和中国所不知道的。”公民被真正赋予现代含义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公民一词被广泛推广,其中含有了“自由、平等”等的本质内涵。按照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是这样的定义:“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根据《大英百科全书》,公民是一个个人与一个国家的关系,受那个国家的法律所规范,也在那个国家拥有相应的义务及权利。综合这两种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的基本身份是公民,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就意味着他对这个国家的社会公共生活有着不可剥夺的权利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它就不是一种单纯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且有着政治上的含义,甚至还包含着复杂的社会性内涵。关于公民的含义虽然有不同的表述,但是有三点是最基本的:第一,公民是指社会人、政治人,他是以社会和国家成员的一个身份而存在的;第二,公民表达了个人与国家之间一种特定法律关系,并且具有相应的权利义务;第三,公民不仅是一个政治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文化的概念。其中,公民内涵最核心的问题是:公民是一个社会人及政治人,他是以社会和国家的一个成员身份而存在的,享受一定权利和负有一定义务的人。

公民的定义和复杂的社会性内涵从法律意义上规定了公民身份与公民资格,但是具有公民资格并不一定就是合格公民。从获得公民资格到成为合格公民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公民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公民教育的含义

与公民概念一样,公民教育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公民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而公民教育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涵。因此,公民教育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才有其确切的内涵。也就是说,公民教育的内涵只有放在各个国家特有的社会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伴随着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的产生而兴起的。但是,关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概念,迄今尚无一致的看法。有人将公民教育视为思想道德教育,有人将公民教育视为国民教育,也有人将公民教育看成政治社会化,更有人将公民教育看成是一门课程。由于观点各异,中外学者对公民教育的含义则是见仁见智,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在《教育大辞典》中,公民教育有两层含义:其一,现代国家把基础教育称为公民教育,表明接受这种教育为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义务所必需。其二,德国教育学家凯兴斯坦纳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主张教育要以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而良好公民则必须为国家利益服务。

冯宇红认为,公民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民教育指的是旨在培养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的社会成员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一些知识教育;而广义的公民教育则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具有公民美德的、明达的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李大华认为,国民教育,也就是公民教育,是每一个出生在这个国度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接受的义务教育,以及此后的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台湾学者张秀雄在其《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就简要地揭示了公民教育的含义:“所有国家的教育体系,都是在灌输未来公民政治秩序的基本概念与价值。所以,培养未来公民养成一个国家政治价值的系统性教育,就是公民教育的意涵。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其任务就在于使未来公民能够产生维护政治秩序与社会现状的意识。”

姬振旗认为,公民教育是指国家透过正式及非正式的教育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持续性对青少年及成人所实施的政治性教育,以培养在民主社会中做一个见识广博、能承担责任、具有公民意识及社会参与能力的全方位公民。

由于研究者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界定的公民教育概念也自然不同。在他们的思考中,包括了公民教育的目的、对象和特征以及公民教育的政治社会化等元素,这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些线索。我们认为公民教育的概念应包含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1)公民教育的主体。

公民教育是围绕公民而展开的教育,是代表社会的一部分公民对其他公民开展的教育,其实施者和接受者都是公民,公民是公民教育的主体。

(2)公民教育的目标。

公民教育的目标是使被教育者成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有效成员,能全面、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各项活动。使公民成为这样一种有效成员是公民教育目标实现与否的决定性标志。

(3)要区分公民教育和其他教育的不同以及和公民教育课程的关系。

公民作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主体,公民教育就成为培养积极地和自主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责权主体的过程。而在较为狭义上使用公民教育概念时,公民教育常被人们特指一门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课程。

可见,公民教育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概念,可以把公民教育概念表述为:公民教育是指国家通过正式及非正式的教育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持续性对青少年及成人所实施的政治性教育,以培养公民成为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责权主体,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成员的过程。

由于人们在公民教育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范围上的差异,关于公民教育的内涵,可以做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公民的一切教育的过程及内容的总和;狭义的公民教育系指为培养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有效成员的各级学校公民学科的课程及教学活动。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需要在意识、知识、道德、能力或技能等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其具体内容和程度要求因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法律法规、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异。公民教育就是在这些方面进行培养、传授、训练的过程和活动。

二、公民教育和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一)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它是统治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阶级接班人和社会成员而进行的社会教化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涉及公民教育的内容,但它与公民教育还有着一定区别。①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服从和责任;公民教育则是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为基础,去理解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和责任。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了执政党的政治倾向、主张和价值取向;公民教育则是以公民社会的要求为基本取向。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主要是指政治思想、基本政治理论等方面的教育;公民教育虽然也包括上述内容,但并不仅限于这些内容,它与国家、政治和政治文化相关联,其最终目标主要指向与国家和政治相关联的一切,既包括一般所说的知识,同时也包括情感和价值取向。

(二)公民教育与国民教育

国民教育也称全民教育,是国家为本国国民举办的学校教育。公民教育是社会培养公民使其成为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责权主体,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成员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两者的关系:一方面,公民教育与国民教育在内涵与外延上是高度重合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世界各国的国民也是其国家的公民,国家的国民教育实际上就是广义的公民教育。当然,在古代社会和一些社会的转型期,由于政治制度的性质或政治斗争的需要,曾出现过只有国民没有公民,或国民与公民并称等不同情况,那时的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就不能简单等同。另一方面,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差别。例如:由于国民是与国家相对应产生的概念,国民的出现又带动了国民教育的产生,因此国民与国民教育的历史与国家一样长。而公民与公民教育是与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相联系的,而这种政治制度只是在现代社会才充分发展起来。因此公民与公民教育在古代社会并不具有完全的意义,而是在现代社会才完善发展起来。因此,国民教育比公民教育的历史更长,对社会制度的适应范围更广,国民教育中包含着公民教育,而公民教育又有其特殊性。

(三)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道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所组成。狭义的道德教育单指道德品质的教育。人们通常都是在狭义的层面来理解道德教育这一概念的。道德教育虽然也涉及公民教育的内容,但它也不同于公民教育。首先,二者涉及的领域范围不同。道德教育主要与道德相关,目的是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教育除道德之外,还与政治、公共生活有关,其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原则、规范、价值和态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良好的公民。其次,二者的出发点不同。道德教育是以应然的道德性为本的教育;公民教育则是以实然的合理性为本的教育。以公民道德为例,道德教育追求的是先进性的、完美的道德;公民教育则要求公民应当遵守基本的道德,是一种面向所有人更为普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