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记者的感悟
28368900000065

第65章 给孩子“吃偏食”有害无益

如何教育好孩子,使孩子茁壮健康地成长?家长们的做法千差万别,最终效果也各不相同。虽然很多家长都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也听说过一些方法不当的教训,但仍有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吃偏饭”,得到学校和老师的额外照顾,并希望这种照顾成为一种“助长剂”。

最近,银川某小学四年级一个班举办了一项活动,还请来电视台记者。小学生们欢喜异常,都希望电视摄像镜头能拍到自己。一个认识记者的老师偏在这时来到了班上,特意把自己的孩子由后排拉到第一排并请记者多照他。谁知这一小小举动竟惹恼了许多小学生。活动结束后,小学生议论纷纷,谴责那个老师。一个男生在作文中记下这件事并呼吁老师“对同学要公平”。而那位被“格外关照”的同学在班里不但未赢得赞誉,反而在很长时间被孤立,这是那位老师始料不及的。

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为了让孩子能吃到“偏饭”,一些家长可谓用心良苦。有人甚至千方百计打通“关节”讨好老师,甚至给老师送礼,替老师办事。只要讨得老师欢心,出钱出力也在所不惜。而有些老师居然被这些“收买”所动。于是,在一些家长的“活动”之下,一些平时表现不算突出的学生轻而易举当上了班干部;一些本应通过挑选和竞争才能参加的活动,有些孩子不用挑选和竞争就可参加,甚至并不怎么突出就得到了表扬和奖励。许多孩子产生了不应有的优越感。

那么,孩子在学校吃到“偏饭”,享受到格外照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否有利呢?一些老师和家长对这类做法持否定态度。事实也往往是否定的。银川有一个小学校长的儿子,从小学入学到小学毕业,一直受到各年级老师的格外照顾,表彰奖励总围着他转。校少先队大队长的头衔非他莫属,甚至连他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打“小抄”,让别人代做作业,老师也不批评。犯了错误也不向他当校长的家长反映。上中学后,格外照顾没有了,他的优越感变成失落感,一蹶不振。班干部、“三好学生”都与他无缘。结果他连高中都未考上,从此心灰意冷。一位看着他长大的老师感慨地说:“这个孩子本来很聪明,基础也不差,是‘吃偏饭’和优越感误了他。”

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少年儿童在公平的环境中才会健康成长。人为地改变公平,给其中少数人“吃偏饭”,施加不合适的照顾,很难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好的作用。人们希望家长和老师端正教育观念,莫做适得其反的蠢事!

孩子的道路,还是要靠他们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他们的一切也要靠自己去创造。家长既不应越俎代庖,也不可能为他们准备好一切,将他们永远置于自己的卵翼之下,而且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反而是害。

如何才能让孩子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人才?看来家长和老师们应该深思。

(原载1995年9月19日《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