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维诗《使至塞上》说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乃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描绘塞上戈壁、黄河的千古名句,其情景交融、苍凉壮美。正如苏东坡所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世者无人能出其右。
今人读过这名句的人不少,但知其出于王维《使至塞上》诗的不多,知道这首诗和宁夏的关系的则更少。这两句描写的具体是何处的景色呢?很少有人回答这个问题。录下全诗,不揣冒昧试作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了吐蕃,龙颜大悦,遂派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诗人在途中写下此诗。
轻车简从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省兰州、张掖附近。这趟差绝对是趟苦差,从当时的京城长安到祁连山下,少说也在千里开外了。“萧关逢候骑”在今宁夏固原附近(古称萧关)碰到侦察骑兵,告知“都护在燕然”。燕然山即现蒙古国的杭爱山,慰问对象还远在千里之外。当然不一定是实指,也有可能是虚指,意思是都护还在抗敌前线。宋朝范仲淹《渔家傲》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就是虚指,他当时带兵在延安与西夏对峙;“归无计”指强敌未克,归家还遥遥无期的意思。
从全诗来看,王维从长安出发经固原到了张掖是确定无疑的,那他必定需要渡过兰州至银川附近这段黄河,西行才能到达张掖。黄河从兰州至中卫一段均是崇山峻岭,直至出长达40公里的黑山峡到宁夏中卫沙坡头,才出高峡而入平畴,并与浩瀚的腾格里沙漠为邻而滚滚北流。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雄浑景色方能映入眼帘,受到强烈视觉震撼的诗人才会写出这流传千古的名句出来。
《使至塞上》写的主要是宁夏,在现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皆是资源,知名度就是经济效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大做文章、做足文章。岳飞《满江红》词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因为有人考证岳飞从未到过宁夏,此贺兰山非彼贺兰山,宁夏人就一直腰杆子不硬,整个贺兰山景区不见岳飞事迹和诗词的踪迹。比起江苏、浙江大争“梁祝”故里,湖北、河南猛抢诸葛亮出生地,等等,宁夏真是太“温良恭俭让”了。
据说近日中卫沙坡头已把“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诗句刻成石碑立在景区了,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幸甚!幸甚!
(作于2007年11月6日)
“东山”今昔
“东山”这个地名对20世纪60年代支宁的杭州知青来说恐怕不会陌生。所谓“东山”是相对西山,即突兀、险峻的贺兰山来说的,指的是黄河以东广袤的地区,广义的范围应包括宁夏的灵武、盐池和内蒙鄂托克旗及陕北的定边、靖边一带。在地理地貌上当属鄂尔多斯台地、毛乌素沙漠边缘。
原永宁县农场(今为永宁东升村)知青点离“东山”最近,隔河相望。那时,远远望去浑黄一片,不见半点绿色,不是土山就是戈壁或流动沙丘,偶尔可见风卷起的细沙柱子在荒漠中疾速地移动。
一到冬天,川区和“东山”的联系才多起来。几场凛冽的寒风一刮,气温骤降。“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黄河封冻了,冰面上先能走人,继而马车,最后甚至汽车都能开过去。去河东拉石头盖房填地基的,拉羊粪、拔沙蒿作肥料的,河面上来来往往,倒也热闹一时。
大约80年代之后,天气逐渐转暖。年年都是暖冬。最冷时黄河仅河沿上结冰、中间流凌而已,再没有封河这一说了。不过因为黄河上架了不少桥,去河东反而更加便捷了。
“东山”,狭义的就是指灵武、盐池一带吧,其历史应该是很值得大书一笔的。一过河就有三四万年前人类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再往东最近又发现了大型恐龙化石遗址。往近里说,古灵州赫赫有名。秦始皇统一全国,使蒙恬率军30万北击匈奴,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移民戍边,这儿成为古代中国西北军事重镇。唐太宗在此勒石酬诸王,唐肃宗在此登基平定安禄山重整山河,成吉思汗夺灵州灭西夏,清康熙在此渡黄河平定噶尔丹叛乱……唐著名诗人李益写道:“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峰和受降城皆灵武境内地名。古东山乃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并冲击碰撞之地,金戈铁马,折戟沉沙自古征战之地是也。
使人不曾想到的是,地面上贫瘠荒芜的“东山”,地下却是煤海、油盆(石油)、气库(天然气),是全国罕见的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今日这里已成了宁夏经济开发的主战场,被冠为自治区“一号工程”。为此,宁夏调整了行政区划,将县级市灵武整体从吴忠划分出来并入银川,加上银川原辖的三区二县,使首府的面积翻了一番多,达9000多平方公里。“东山”这个词不再提起了,现在用得最多的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之名。这儿已被国家规划成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现已完全替代了昔日石嘴山矿区在宁夏的地位,单个矿年产量均在500万吨以上。已经投产发电的大型坑口电站已达三座,待建的还有四座。正在建设输配电网以向华北、山东送电。煤化工仅煤变油项目年产就达800万吨,还有煤基烯烃、甲醇、二甲醚等各种化工产品。为了建成煤炭、电力、煤化工三大基地,这儿的投入将达2000亿元以上。宁夏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寄希望于河东的开发和腾飞。
“东山”不再荒凉,新建的鸭子荡水库碧波荡漾,通过治理,40万亩沙漠披上了绿装。与古长城并行的是已建成的银川—青岛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太原—银川铁路。东升对岸是现代化的银川河东机场。今日“东山”,道路纵横,塔吊林立,厂房高耸,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宁东精神被称为宁夏精神,宁东速度被称为宁夏速度。
古来荒凉征战地,今日开发腾飞乡。2008年恰逢自治区50周年大庆,各位“回乡”来宁不妨去“东山”看看,如何?
(作于2007年11月18日)
换一个角度看宁夏的水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分,宁夏全境自北至南可以分为三块,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北部即川区有母亲河黄河的哺育,自古以来就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唐·韦蟾)的美称,曾出现过“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牛马衔尾,羊群塞道”的景象。秦、汉、唐等朝代修筑的渠道至今还在流淌,许多景观都与水有关,如“河带晴光,长渠流润”“西桥柳色”“连湖渔歌”等。北部灌区又可分为青铜峡灌区和卫(中卫)宁(中宁)灌区。青铜峡水利枢纽20世纪60年代建成,不少支宁知青还参加了建设。沙坡头水利枢纽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批重点工程,竣工以后改变了卫宁灌区以前无坝引水的情况。引黄灌区通过多年建设,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万亩左右发展到今天的600万亩。现在,正在大搞节水灌溉,那种敞开口子、大水漫灌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沿黄各省(自治区)都分有水量指标,宁夏在中卫与甘肃交接黄河水量,再在石嘴山交给内蒙古,一省区盯一省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盯全流域,谁超用也不行,这样才确保消灭了这些年来黄河下游断流的现象。
对于宁夏中部和南部地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就水资源环境来说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气候变暖以来,干旱年甚一年,大旱小旱,年年都旱,不旱竟成了稀罕的了。有一次陪同北京一位副部长到固原,一位地方领导介绍情况劈头第一句话就是:“报告部长,我们这个地方十年九旱,年年都旱,今年部长来了,今年不旱!”他把当年雨水多和部长光临结合起来了,引得哄堂大笑。除了少量有地下水的地方可打机井和提高扬程扬黄河水的小片灌区之外,相当多的偏僻地区还靠打窖蓄水解决人畜饮水。初到自治区工作时,对山区情况了解不多,有意识地去做了些调查研究,后来也琢磨出一些门道来,就是去看农户的水窖。一种是生产窖,一般在田间地头、路边;一种是饮水窖,在院内和宅旁。如果两种窖都有水,说明情况还不错,如果连饮水窖都快干了,那就情况不妙,灾情严重(到远处拉水的代价往往是一吨水要几十元钱)。自治区党委陈建国书记刚从山东调任宁夏去山区调研时,第一次看到这种饮水窖,当得知群众就喝这种漂着枯叶、柴枝的窖水时,难过得掉了眼泪。
记得大约十年前,带着一些同志去固原现场踏勘修扶贫公路时,正好是在最干旱的东部八乡辖区内。路况不好,临近中午,个个灰头土脸、人困车乏,又错过了吃饭时间,临时到其中一个乡的乡政府解决午饭问题。哪知吃完了饭等着喝水,半天不见茶水上来。原来我们来的人多,够了做饭的水,没有了喝的水,乡干部跑着到处找水去了。这个地方打井打不出水来,乡政府吃水也靠水窖,水窖有了,集水场地还没有钱建,需要像篮球场大小那样一块水泥地面,这样大雨小雨都能汇入窖内,否则只能下大雨有水,下小雨都渗跑了,窖还是干的。原来如此,我们临走时算了饭钱,还把车上带的矿泉水都留给了乡上,并且决定给乡政府修一块集水场地。大约过了大半年,这个乡的党委书记和乡长来到银川,找到我办公室,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
“路修得怎么样了?”
“已经铺柏油路了,快修通了!”
“乡政府吃水都那么困难,群众怕更难了吧?”
“集水场修好了,乡政府干部喝水好多了,固原市本来已经安排了扶贫项目,你给他们打了电话,他们又派人来调查、落实了一次。”
你们这次来银川开会吗?还是有别的事情?”
“不,没别的事,专门来感谢自治区计委、感谢你!”
“有什么好感谢的,乡政府吃水都那么困难,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没做细,该批评才是。”
“……”
“你们放下工作专门跑来感谢,那烧的汽油还不如给群众多拉几趟水用。”
没想到谈话以这种方式结尾,那两位惴惴不安起来,再没说几句就匆匆告辞走了。事后感觉有些后悔,虽然人家驱车几百里来感谢实无必要,但毕竟还麻烦过人家一顿饭,这样待人未免失礼。
南部山区的贫困是和水资源的匮乏紧紧相连的。这些年来,通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环境有所改进,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离彻底拔除穷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近年自治区投资了40多亿元,建设了扶贫扬黄灌溉水利工程,将20多万人从缺水地区生态移民到中宁红寺堡一带。仅2007年就通过安排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农村3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移民搬迁7万人,新建“母亲水窖”3400眼。宁夏军区给水团开展的百井扶贫工程,千方百计找水、打水,为解决山区的用水困难做了很多工作。
这是有关宁夏水的另一个侧面,怕是当年支宁到川区插队落户的知青们知之不多的吧。
(作于2007年11月18日)
宁夏的铁路
对于跨大区插队落户的杭州知青来说,对铁路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是铁路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一趟专列七天七夜把我们送到宁夏这片黄土地上。记得过中秋时,列车正行进在豫陕交界处,纤尘不染的湛蓝的夜空,一轮皎洁的圆月撒下清辉,广袤的黄土高原是一幅何等壮美的景色。在隆隆车轮声陪伴下,望月凝思,说实话谁也料想不到在前面等待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命运的列车将把我们拉向何方?待到知青回城,去铁路货运站托运行李、到火车站窗口购票时,那就意味着大功告成,梦想成真。当乔司、艮山门的站牌从车窗口闪过时,那种“近乡情更怯”的感受,不少人都深深体验过。铁路连着两头——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挑着亲情和牵挂、祝愿和期盼。
宁夏第一条铁路——包兰铁路始通于1958年,北从石嘴山入境,南至中宁营盘水出境。宁夏生产的煤炭、化肥、铝锭等大宗货物出境全是靠这段铁路运输的。1995年中卫到宝鸡的中宝铁路建成通车,宁夏从北至南都通了铁路,全境共有780公里铁路线。从南面去沿海不必绕道兰州,可以到宝鸡经西安直接往东。固原地区的马铃薯等农产品运输,甚至劳务输出(比如去新疆摘棉花)都可乘专列出行了。现在银川到上海有直达列车,只需34个小时,2005年杭州知青“返乡”走的就是这条路。这条铁路线的修建,相当于陇海线的宝鸡至武威间有了第二条线,好多西去列车分流到中宝线上,修成不久运力就告饱和,当时被称为西部新修铁路效益最好、利用率最高的一条。
宁夏铁路最有名气的当数中卫沙坡头那一段,地方和铁路联手采用麦草方格的方法在腾格里沙漠里筑起了5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固定了流沙,确保了包兰铁路安全、畅通,其生态示范效应被联合国评为世界500佳之一,成为国家5A级旅游点沙坡头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铁路也是我国干线铁路中蒸汽机车最晚退出的路段。每当火车通过这儿,上坡时需用两个蒸汽车头,一个推、一个拉才能通过。这就引来了世界上不少“蒸汽机车发烧友”,西欧的、日本的老外,怀揣时刻表,千里迢迢来中国,到沙坡头就为看看这在其他地方早已见不到的蒸汽机车。后来改成了内燃机车之后,这些“发烧友”就杳无音讯了,很可惜宁夏少了一批特殊的游客资源。近年来宁夏境内的铁路都已电气化了。
有了包兰和中宝线,宁夏铁路运输最突出的矛盾是急需打开东出口。中宝线一通车,就开始筹划要求国家安排建设太原至中卫的太中铁路,改变宁夏到沿海要北绕包头、北京,南绕西安、郑州的局面,一直到西部大开发全面启动,太中铁路终于列入国家规划并于去年开工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不懈努力又争取到银川支线的上马,即太中线到定边分一条支线直达银川,解决了首府和宁东化工基地的东向运输问题。这条铁路从永宁县城南过黄河(现在铁路桥墩已出水面),使永宁有了自己名副其实的永宁火车站了,它穿过养和、增岗、胜利到平吉堡车站和包兰铁路接轨,从而进入银川。今后银川人去北京、太原、石家庄、青岛、烟台等处,至少可省却300公里的路程,将成为宁夏到达沿海最便捷的通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银川火车站在铁路以东,非常简陋,候车室像车马大店,月台是露天的,连遮风挡雨的棚都没有。自治区成立30周年改造新建时,因原地局限太大,索性搬到铁路以西,在那儿建成了新站和站前广场。近年随着客货运的急剧增加和太中(银)铁路的建设,又渐渐不敷应用了。
最近,自治区和铁道部共同决策,马上开工建设新站,准备把铁路货场搬迁至平吉堡一带,将新主站区再放在铁路以东的原站址上,通过地下通道把东西站区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最早的铁路东到铁路西,这次又回到铁路东,这怕也符合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吧。
从内蒙古临河沿中蒙边界到新疆哈密,从甘肃兰州到重庆,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到宁夏石嘴山的铁路均已开工,不过这些铁路都不在宁夏境内,但与宁夏密切相关就是了。
(作于2007年11月27日)
久违了,“贺兰晴雪”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银川平原的田野里劳作。如遇晴好的天气举目西眺,一眼可以看到贺兰山在雪青色天幕的映衬下巍然耸立。即便是夏秋季,山顶经常是白雪皑皑,好像戴了一顶白色的帽子,这就是古宁夏八景之一的“贺兰晴雪”。
贺兰山位于宁夏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处,东临银川平原,西接阿拉善高原,绵延200余公里,宽1560公里,北宽南窄,东陡西缓,其主峰即宁夏最高山峰称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贺兰山系我国为数不多的南北走向的山脉之一,对河套平原的意义非同小可,它绵亘于宁夏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既阻挡了西伯利亚凛冽寒流的侵入,又将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留滞在平原上空。如果没有它伟岸的身躯挡住山背面的腾格里沙漠,银川地区早就是黄沙蔽日、荒漠一片了。如果说黄河母亲河的乳汁哺育了宁夏,那么把贺兰山作为“父亲山”那是当之无愧的了。
贺兰山亦是中原农耕文化区与塞外草原文化区的天然分界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来就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心目中的圣山。史载从先秦至秦汉以后,有荤粥、戎、匈奴、突厥、吐蕃、鲜卑、党项和蒙古等氏族和部落的少数民族在此生活过。贺兰山岩画即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和原始艺术的杰作。在贺兰山建有岩画艺术博物馆,1991年在此召开过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据专家考证,贺兰山岩画的年代大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晚期,第二期为商至春秋战国时期,第三期是秦汉直至隋、唐、西夏和元代。贺兰山岩画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和西夏王陵、滚钟口(小口子)、苏峪口森林公园等一起并称为沿贺兰山重要的旅游景点。
贺兰山是座宝山,蕴藏着丰富的煤、白云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磷矿,尤以“太西煤”、无烟煤最为珍贵。目前已控制性开采,每年不得超过500万吨,且不准用做燃料。优质工艺石料贺兰石,被称为宁夏“五宝”之一,山里阴坡还有数十万亩森林,有云杉、油松、山杨、灰榆、扁桃等690多种植物,是宁夏重要的水源涵养林之一。就是山口疾速的风,如今也是重要的资源,在青铜峡境内建起了风力发电场。贺兰山下、古长城内外,塔架如林,风叶转动,是一幅远古苍凉和现代风光交织的壮丽图景。
昔日的杭州知青,曾进山护过林,下井挖过煤,就连山下的空军基地(当时称8781工程)也留下过他们当民工日以继夜修筑飞机跑道的踪迹。贺兰山开阔了我们敢于直面人生的胸襟,磨砺了我们敢于抗争逆境的坚强意志,知青的青春和汗水深深融入了大山的历史而与其永存。
2002年起贺兰山全境封山禁牧,农户和羊只全部撤出搬到川区。山区植被恢复很快,杂花生树,山泉潺潺,久已灭迹的岩羊随处可见。因为没有天敌,岩羊繁衍太多了也要破坏植被,林业部门向国家申请适量捕猎,因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至今没有被批准。因为山上植被恢复及山下大量恢复湖泊湿地,水汽增加,多少年不见的夏秋季节贺兰山顶下雪的景象近年又开始出现了,人和自然界和谐相处、和睦共生该是多么好。
久违了,“贺兰晴雪”!
(作于2007年12月6日)
也算“启事”
“情系宁夏川”开栏以来,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有版主的辛勤组织,精彩点评;有昔日杭州知青中重量级写手的纷纷出台,真可谓游刃有余,宝刀不老;更有一些原来并不知道能写的“后起之秀”(其实不能说“后起”,不过是原先不了解罢了),文风或清新质朴,天然去雕琢,或优美动人,如行云流水,令人耳目一新。
使人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往日的知青,曾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挣扎、拼搏过。但当今天写到那些事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面对人生逆境自强不息的精神,“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令人可敬可佩。
“情系宁夏川”开栏初期,应古朱老弟之邀,将一部分诗词“批发”给了他,后来又写了《话说宁夏》等作为来稿,意在让大家从历史和宏观的层面上多了解一些第二故乡,毕竟当年我们下乡时接触了解的还是微观层面的东西多。
从即日起改间接投稿为直接上网,无论诗、文均改“批发”为自己“零售”,署名改“老项”为“塞上吟踪”,同时也谢谢古朱老弟,“老项”的名字是他给取的。
无论是以前以“老项”之名还是今后以“塞上吟踪”之名所发的东西,均系“原创”。(这是我刚学会的一个词,大约就是“版权所有、不得翻印”的意思吧,不知理解对否?)
久居塞上,孤陋寡闻,感谢“情系宁夏川”,多少昔日的知青挚友见文如见其人,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岁月易逝,愿友情常驻。
上述内容也算“启事”吧!
(作于2007年12月26日)
大道如歌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不沿边,不靠海,对深居内地饱受交通不便之苦的宁夏人来说,多少年来的愿望就是打破封闭,通边达海,缩小和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
著名记者范长江在《西行漫记》中对20世纪30年代宁夏的道路写道:“车子开过,后面就紧跟着一条黄色的长龙。”那时宁夏全是土路,没有硬化的路面,杭州知青60年代中期来宁时,整个银川市里也没有几条像样的柏油路。永宁到银川的公路是石子路,弯弯曲曲,春天翻浆,下雨断行,这段路修成柏油路时才裁弯取直。许多知青出民工参加了建设,付出了精力和汗水。当时出行路不好,交通工具也很少,能借上自行车和搭个拖拉机就已十分不易,步行是家常便饭。我自己记忆中步行走过的就有东升到永宁县城、东升到银川、永宁县城到银川、仁存到永宁县城等多次。记得从永宁走银川那次,半途焦渴难耐,看胜利一带房子像杭州知青点,虽然不相识,同行数人撞上门去,喝了茶水不说,人家还送了干粮,再送上路,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走远了才想起来连这是几队、人家姓甚名谁都忘了问。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今日宁夏仅高速公路已经超过了800公里,银川环城高速明年可全线通车。区内“三纵六横”路网已经建成,做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行政村,相当于原来的大队)通公路,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2%。国家公路主干线北京到西藏、福州到银川、银川至青岛的高速路宁夏段已全线建成通车。从银川到周边的大城市兰州、西宁、包头、********、西安全部可通过高速公路到达。现在银川市去永宁只需20分钟,去兰州只需45个小时,从银川到杭州可以全程走高速公路,我已碰到过好几个携全家开私家车从江浙一带来宁旅游的人了。青银高速从银川经盐池过陕北、太原、石家庄到青岛,打开了宁夏通江达海的陆路出口。此路宁夏段修通时,我曾向筑路大军赠诗相贺。
在铁路运输业还不够发达的今天,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确实对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旅游事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回看20世纪60年代,确实今非昔比,使人感慨万千了。
(作于2007年12月31日)
支援灾区宁夏在行动
宁夏首批医疗救援队31人于5月14日乘7辆救援车赴四川。于次日抵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开展紧急医疗救援。
宁夏消防地震灾害救援队150人赴四川北川县开展紧急救援,目前已救出40余人。
武警宁夏总队26人,6辆汽车赴四川青川、北川县救灾。
宁夏电力公司派出2辆发电车、30辆救援越野车和40名抢险队员分别赴甘肃陇南和四川灾区参加救灾。
宁夏第一批32吨救灾物资原定由汽车运输,深圳航空公司得知后,无偿派出两架波音737客机送川,开创了该公司用客机运送货物的先例。这一批物资第二天即空投到汶川县。宁夏消防抗震队150人赴川时,深圳航空公司将银川飞往广州的航班临时调飞四川。已买票准备登机的152名旅客无一抱怨,等这个特殊航班飞完再回来执飞广州。
第二批价值310万元物资于16日由16辆军车运送赴川。
第三批物资于17日下午已出发。
自治区民政部门已向四川提出接收100名灾区孤儿。自治区已为灾区募捐超过3000万元,其中个人捐献额度最高者为在宁浙商朱奕龙先生,计100万元人民币。
宁夏灾情:南部泾源、彭阳倒塌房屋、窑洞600余间,损坏8000余间。受灾人口1.4万人,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所幸无人伤亡。
宁夏600万人民和四川人民心连心,全国人民和四川人民心连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作于2008年5月18日)
有关固原的话题
“苦瘠甲天下”的固原是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肋,无论人口或面积都占了宁夏的近一半。这半壁江山不能实现小康,整个自治区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也是一句空话。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固原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区生态大幅改善,人民温饱基本已经无虞;中卫到宝鸡的铁路纵穿全境;银川到福州的高速公路已修过固原,到达原来的十字镇,2008年正在向宁甘边境修建;青岛至兰州的过境高速,2008年也动工修建;固原支线机场2008年10月可通航。昔日的杭州知青了解固原情况很少,固原的瓶颈在于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缺乏水资源,社会民生建设方面欠账太多。
最近,固原市彭阳县发现石油资源,原来的零星煤炭资源详查后有重大发现。由此有王洼煤矿扩建(一期320万吨/年)和固原大型电厂(2×33万千瓦)的上马,固原没有大型工业企业的局面将要改变。
固原深山区缺水的群众正在分三年下迁到扬黄灌区,原州区鸦儿沟小学因下迁群众增加,其小学的班额扩到90人一个班,不堪重负。最近自治区政协联系到一笔100万元的捐助,帮助其扩建以解急需。
这一大一小两个项目的开工典礼我均去参加了。固原的春天来得晚,沿路山上,山桃、山杏正盛开,紫红、绛红、粉红,片片红云缭绕,分外娇媚。我们走的就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当年红军翻过六盘山即和马鸿逵的部队打了一仗,将缴获的马匹用来成立了红军第一个骑兵连。六盘山是陇山的支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城,指的是固原的秦长城,而不是八达岭的长城。固原又称萧关,自古征战之地,其战略地位相当于当今的大军区(比如说兰州军区,驻地兰州)所在地。
固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有许多艰巨的任务要完成,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会“似曾相识燕(雁)归来”。当年望断的南飞雁北归的时候,将会发现这儿也是一片绿色的人间乐土,值得来探访、嬉戏和安家了。
(作于2009年5月26日)
救灾行动在继续
截至23日,宁夏向灾区的捐款已超过亿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的活动正在开展,民众踊跃献血已献到血库爆满。
宁夏救援物资车队每天都有发出,已数不清第几批了,大到昨天由宁夏开往汶川灾区的由58节罐车组成的成品油专列,小到为满足震区回族群众需要的清真食品车队。除以前陆续出发的卫生防疫、消防救灾、电力抢修、电信抢修、武警公安救援队伍,昨天宁夏又发布紧急******,调动了预备役工兵团的两个连开赴川甘灾区参加抢修、重建。
宁夏自发赴灾区的民间志愿者也难以统计,石嘴山市由医卫人员组成了卫生防疫志愿者队伍;宁夏彭阳县在北京奥运会承建工程的郭昊东组织了一支35人的宁夏农民工救灾队伍,自费赴灾区已经救出了140多名灾民。应灾区两个回族乡的要求,宁夏将从牛奶到馓子的大量清真食品运至四川。世界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来银川的商业演出临时改为赈灾义演,将演出所得和签名曲谱拍卖收入全部捐赠灾区……
宁夏的行动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不过是全国抗震救灾大潮中的小小浪花。
“无怪乎他们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你能在世界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13亿人吗?”最近看到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CNN在中国抗震救灾现场发出的报道中这样写道。正是这个CNN,前不久还在评论中辱骂所有中国人不过是一帮“暴民和匪徒”。看来CNN终于清醒一点了。
(作于2008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