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8372300000113

第113章 文章憎命达

诗圣杜甫很尊重诗仙李白,他曾经为李白写过好几首诗。其中一首名曰《天末怀李白》。诗云:“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牵挂之情,以及对他悲惨遭遇的愤慨不平。

李白因其天资聪明,写得一手好诗好文章,被贺知章推荐给了唐玄宗。玄宗任其为翰林,“眷遇甚优”。不知是因为政治上不成熟,还是因为性格上过于放浪不羁,李白忤逆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玉环小姐,因此被赶了出来。永王李璘将李白强迫引进了其府做幕僚,李璘起兵叛乱,李白逃回,但仍遭到株连,论罪当诛。因为他以前救过郭子仪,所以郭子仪向朝廷表示愿解官以赎,朝廷从轻发落,“诏长流夜郎”,遇赦放还。在当涂李冰阳处客居混饭,代宗即位后,拟任其为左拾遗,但他此时已走完了人生之路,不能赴任了。

“文章憎命达”,很多人解释说,文才卓越的人命运多舛,容易遭人嫉恨。这样的解释大抵是不错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吧,虽然思想落伍,牢骚满腹,但他是很有文才的,是楚辞的创造者之一,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积极意义,而且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可屈原呢,因为有才,自我感觉太好,认为“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与时代格格不入,最后跳江了。比如唐代许多的大诗人,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等等,虽然个个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但他们,要么终身布衣,要么只混个小官小吏,要么做了官被左右流放,东西贬谪,一辈子找不到方向。比如历朝历代的许多大文人,柳宗元、苏轼、李贽、顾炎武、王国维、翦伯赞、陈寅恪、马寅初、胡风、田家英、李锐、顾准等等,各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们大都站在了各自所在历史时期某个学科的巅峰,但他们的人生命运却十分的不济。他们因文才卓越而踏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又因其文才被绊倒在了行进途中。“文章憎命达”,诚哉斯言。

文章写得太好了,太有影响了,会被人妒忌被人陷害的。中国历史上许多的大文人,都招了这方面的祸,吃了这方面的亏。

对于“文章憎命达”,我还有一种理解,那就是,命运太顺达了,文章是做不好的。我想杜甫在写这首诗时,也许也有这样的意思在里头。

俗话说,“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古语还说,作诗作文章“穷而后工”。孔子官场不得意,才潜心做了《春秋》;司马迁遭受腐刑,忍受了身体的伤残与精神上的奇耻大辱,才修出了流传千古的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顾准被打压,被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不认,才有了更为深刻的民主意识与社会思想。******许多的优秀文章,也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写就的。相反,帝王将相们,官做得很大很安逸很滋润的人,一般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比如清朝的一些皇帝,一生能写好几万首“御制诗”,但流传开来的,几乎一首没有。有些人写的东西也许能借助权力流行一时,但那是表面的,深入不了民心,更不可能流传于历史。

还有一种现象,即有些人在处于人生低潮时,可以写出好作品,而当其地位升高,尤其步入政坛,开始操持别人的命运时,就霸道了,忘乎所以了,也就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了。比如周扬,新中国成立后当了文化大员,除跟着别人整人,没见他有什么像样的文章。新中国成立后,似周扬这样因政治上得势而致其“江郎才尽”者,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字。比如茅盾、郭沫若、何其芳、丁玲、田间等等。这似乎是政治宿命,是难以避免的历史现象。

杜甫在天末怀念李白,在下我也在天末怀念千千万万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文人雅士。“文章憎命达”,此话值得今世与后世的文人们深长思之。

20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