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8372300000049

第49章 小议大才子范仲淹

正如有姓孔的人自称孔子的后裔,姓朱的人自称朱元璋的后裔一样,经常听到有姓范的人自称宋朝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豪范仲淹的多少代多少代嫡传子孙。他姑妄言之,咱姑妄听之信之。这些都不重要,就像有人说他是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的儿子,我们也搞不清真假一样,不予理会。

我们要理会的是,要认真对待,认真总结盘点范仲淹的政治主张,军事韬略,文学贡献。

范仲淹生于乱世,生于北宋初创而且与西夏交战的多事之秋。更为不幸的是,他以一介文弱书生,却被指派到了宋夏交战的最前线。

《范文正公庙碑》说,人生在世,如果做官时有惠政施之于民,死后百姓们会供奉他祭祀他。这就是自古以来,守一州,治一县,被充分肯定的条件与事迹。如果像范文正公范仲淹治理延州,那德政就不止这些。范仲淹为宋仁宗一朝的名臣名相名帅名将。康定初年(1040年),李元昊进犯延州,兵抵城下,“士女汹汹”,书生、女流、懦弱百姓乱作一团,安抚使范雍拥兵不能支撑,被贬了官。范仲淹请求皇上由自己填充,被皇帝任用为延州知州。到延州后,选拔将军,检阅军队,筑城墙修鹿砦,昼夜筹划,制定攻守之策。有了充分准备后,便招收流亡者,开营田军垦,向朝廷请求免除榷酤商税。凡有利于百姓与军队的事,只要意识到了,没有不去做的。正因为如此,西夏人听了,特别害怕,所以有了“不要打延州主意”的诫训。西夏人逐步退缩,不敢恣意妄为,侵扰北宋边境。这是范仲淹为百姓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个时候,李元昊派遣使者到五台山窥测侦察河东道路,使者回去后,西夏统治者便与诸酋歃血为盟,相约先攻鄜延,然后从德靖、塞门、赤城三路并入。但当他们得知范仲淹到了延州的消息后,判断攻打不了,于是两次派人找范仲淹讲和,但被范两次斥退,谓你们一定要去掉僭越宋朝的西夏国国号,仍然俯首称臣,献女纳贡,尽臣子的本分,以报大唐以来历朝历代天子对你们党项人的圣恩,才可以言和。李元昊虽然没有马上听从,但他的图谋未能得逞,最后以投降以称臣终结,这是范仲淹对国家作出的大事大贡献。范公为国家为民族为黎民百姓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哪里是那些州官县官们可以比得了的。

后人夸范仲淹,说:“巍巍范公,儒而善兵,威却西羌,功盖延城。延人怀之,庙祀千载,遗风余烈,凛然犹在。”

《重建范文正公庙碑》对范仲淹也予以了充分肯定。说延安西北三百里有一个营寨,叫靖边,当地人历来叫做“范将军马营”。其隘题为“老范关”,但考证不出为什么这么称呼。有人说,这是因为范仲淹在治理延州时,曾经在这里驻马,所以此营叫了这样的名字。但还有人说,范雍也曾经做延州知州,而当时叫做“老范老子”,关塞之名应当从范雍事迹而来。这两种说法搞不清哪一种正确。范仲淹当年在军中,西夏人被吓破了胆,范某人最终建立了边功。比之老范雍被西夏人所欺凌,不也是有大功劳而且能安定国家吗!

范仲淹是一代奇才,有宋一代的奇才。碑文的作者说,他曾经读过范仲淹写给夏国主李元昊的信,感觉不像宋朝人的文字,“其雄词迈气直可与乐毅《报燕惠王》、李斯《上秦皇帝》两书(信)争雄长”。说范仲淹的文字雄性豪迈老辣独到,说范的文字如此,他的事业彪炳轰烈,撑扶天地,与他的文字相吻合相匹配。

对范仲淹,庙碑的作者很宽容,说在庆历间,范公拥强兵,据重镇,仅仅能够支吾李元昊,绝不能收复灵武,踏破贺兰山阙。为什么?因为“笔墨之词宜公而殳矛之功难立也”。文章好写,军队不好指挥。

我不看好范仲淹写给李元昊的信,感觉他太感性,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没抓住要点。但我相信,范仲淹的文字水平是中国一流,世界超一流。

范仲淹以一介书生戍守边关,特别的不容易。

我们应当向范仲淹致以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战斗的敬礼。

200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