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禅意心画
28379000000106

第106章 父亲的追求(跋二)

尹源

转眼之间,学医已愈七年。七年之前,懵懵懂懂的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的陪伴,远赴成都求学。走进百年华西著名学府,面对浩若烟海的医学典籍,同窗之间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苦不堪言。父亲嘱我:“学然后知不足,感受到痛苦和困惑,方能进步,若一切顺利,反而要担心自己退步了,一切尽心尽力而为就好。”如今昔日已逝,年岁渐长,毕业在即,却在心里产生了既喜又忧的感觉,喜在八年的学业将已完成,忧在前途渺茫,知向何去。扪心自问又觉腹中空空,于医学只窥得一鳞半爪,此外一无所长。此时父亲来电话安慰,要我安心学习,必有用武之地。并告知他编写的《禅意心画》一书已近结尾,命我作文。我虽应诺但却心中惶恐,我知道这是父亲有意来督促我、检验我。见父亲繁忙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创作,想起父亲往日教诲,自问未能做到尽心尽力,愧对父母矣。

父亲与僧人有缘。二十多年前,在京城遇广济寺妙杰僧,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以兄弟称,直至妙杰僧圆寂,他书“佛缘”、“妙去结圆”以纪念。父亲崇拜弘一法师,对其为人、学问、书法怀景仰之心,他买了很多有关弘一法师的书籍和法书,夜读晨练,潜心不怠,他选弘一法师《格言别录》创作手卷册页,常常夜深人静独自陶醉其中。《禅意心画》就是受弘一法师《晚晴集》的影响而萌生所为。这本书父亲已努力了多年,多次确定内容,多次创作,多次不成,多次罢笔。直到去年除夕,他又挑选佛典箴言,以各种书体创作,只见废纸成堆,不见满意的作品。他有些无奈,自叹自责:“养心不够,学力不足,书功不到,写不出大师的智慧之意”。但他不甘心,又翻阅大量的古诗词、格言、禅偈书写,偶得一幅,是写“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他兴奋不已。《禅意心画》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父亲醉心书法,这是他人生的唯一爱好,他把书法艺术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他钻研书道,实实在在的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却不曾从中获得什么利益,甚至由于长期站立练字,落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尽管如此,他还是临池不倦,数十年如一日,仍然是自己和自己较劲,从没有放弃的念头。他的书法创作挥笔之处皆“出乎己而不由于人”,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书家。这些在别人眼里,他就像一个远离人群的行者,走在他修行的路上。有的人喜欢他,觉得他走出了新路;有的人不理解他,对他多有微词。他的恩师训示“弄笔缘师道,以狂压群伦”,也许这就是父亲的“根由”。然而,至于他的内心深处是什么,他究竟想要什么,却无人知晓,但我知道,这条修行之路,父亲走的很辛苦。

父亲干过多种工作,都能做的无愧己心,教书十年,乐育学子,钻研学问,发表论文,撰写《古诗词赏析》,编写《书家成功秘诀》,选释《文字心解》等,这些东西,虽成旧稿,没有公开出版,也未曾向外人道,但数十万字的资料手稿足见父亲不懈努力的良工心苦。父亲平时喜欢剪贴资料,《禅意心画》入编之印皆由剪贴精选。父亲是这样对自己有期待,有要求,有恒心的人。他始终遵守着自己内心的规则,以“笃初慎终”为座右铭,约束自己的言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从不随波逐流。这样无疑遇到不少困难,添了很多挫折,他虽然自知,但从不觉得后悔。

我在外上学这些年,无法侍奉膝前,一年只见得父母两面。不知不觉父亲已年过半百,突然间好像没有了往日追求事业的雄心壮志,去年与我谈话,竟有提前退下来的思想,有意思的是,这些年恰恰是他的事业顺风顺水,备受赞誉的时候。看他的书法新作,也更加内敛庄重,有些平静祥和的感觉。有时我会觉得父亲变了,但有时又觉得他没有变,依旧是那么坦荡自在,行所欲行,只是多了些从容淡定,慢慢地找到自己,接受自己了。

回顾父亲半生,不论是在工作的道路上摸爬滚打,还是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刻苦追求,他似乎总是在有意无意间,芸芸众生中寻觅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一个让自己感到坦然、快乐的状态。人生在世,莫不如此,对于有心者,这个过程就是修行,而其间的固执、坚守、痛苦和反省,正是必经的磨难和历练啊。我在困惑和迷茫中,不也正是在找寻自己的位置吗?到此刻,我对父亲更多了一份认同和敬佩。现在父亲的《禅意心画》即将面世,这是父亲思想深处的一次透露,也是他对世路的一种参悟,我赞同父亲的这一创举,我很高兴父亲作为一个书法家而被人们接受,被他自己接受,让自己的修行圆满。同时盼望着有一天我也能在自己的修行路上找到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