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开场
28379600000004

第4章

盛夏时节,顾三官的秦腔茶社终于酝酿开张。顾三官的秦腔茶社地址在中山公园东侧,与他所经营的收费公厕遥遥相对。那里原是公园为搞活动预留的一个小型露天舞台,四四方方,周围用青砖砌着,中间填了土,上边墁了一层水泥。因为资金原因,台子上面始终没有盖任何形式的建筑,像一片光秃秃的麦场。

顾三官要做的工作非常简单:他让人根据他的要求设计了一张图纸,图纸显示,这是个可供二百来人就座的大房子,主体用简易的钢梁撑着,周围再辅以工棚常用的板材,只四五天时间,一个样子非常别致的屋子就搭建起来了。屋子中间是座位,座位是原先开卡拉OK厅和冷饮店时留下来的一些塑料桌椅,再在屋子靠里铺了地板,收拾出一个低低的小型舞台,这就是秦腔茶社大致的构架了。

门面还是请那位搞平面设计的朋友做的,主体为深色,正中一个大匾,匾为黑色,上面是本地一位书法家写的四个古色古香的烫金大字:秦腔茶社。匾上面留有一个仿古的屋檐,檐下面挂四个大红色的老式宫灯。由于匾四周做了彩绘喷漆和霓虹灯绕边装饰,所以一到黄昏,凡来公园纳凉散步者,远远地就能看到这个凸现于公园一隅的特色建筑。更为新奇的是,匾下方的左边墙上,赫然悬挂着刊登于本地晚报的那幅新闻照片,照片有一面门扇大小,旁边缀有一行金色大字:天仙妹妹,秦腔丽人。

一时轰动了一下小小的正阳县城。

忙罢建筑,开始张罗人事。这时顾三官就找来了那个自乐班主持节目的干瘦老头。老头姓张,人称张老师,原是县师范退休的一名音乐教师,由于年轻时爱好戏曲,退休后便组织了这么一个街头秦腔自乐班,既自娱自乐,又锻炼身体。又由于其在师范教书时积攒的人脉,故他的自乐班成员除退休职工、进城农民外,里面竟还有两名从县剧团退休的琴师和鼓师,从这个意义上评估,这个秦腔自乐班的班底无疑具有准专业水平。

顾三官说:“张老师,你看你们这么一帮子老年人,整天在外面风吹蚊子咬,我给你们提供一个好一点儿的环境行不行?”

老头说:“行啊!”

于是顾三官就把老头领到他刚刚装修完毕的那个大房子里。老头一看,乐得半天都合不拢嘴。因为他们原本是凑在一起闹着玩的,如今有了这么一个高档雅致的去处,自然是求之不得。经过协商,顾三官给自乐班老头们提供的待遇是:每人每晚一包烟,不抽烟的一包口香糖,一瓶正阳牌“酸溜溜”汽水。另外,还给每人做了一身像正规剧团演出时穿的那种唐装黄褂子,并且许诺,只要日后生意红火,还会给每人发适当的经济补贴。乐得老头们当天晚上就把锣鼓家什搬了来。

之后就是谈陈望姣待遇的问题了。由于有着前面的接触和后来合同的规定,陈望姣的待遇问题也没费太大周折。也是经过协商,顾三官给陈望姣提供的待遇是,每月两千元保底工资,再加每晚红钱的提成。也就是说,陈望姣来不来,或来了唱不唱,这两千元的保底工资是铁定的;而陈望姣如唱了,并且别人当场掏了红钱,那她的收入自然会水涨船高,随之翻番。另外,为保证其人身安全与提高美誉度,顾三官决定花一万五买一辆二手桑塔纳,每晚亲自接送陈望姣,准时准点,决不延误。

做完这些,就该到真正谈茶社开业的事了。按照顾三官的设想,开业必须得搞个典礼,而且典礼越隆重越好,所谓“鞭炮一响,黄金万两”。老罗建议道:“仪式还是尽量简单一点,茶社茶社,喝喝唱唱的事儿嘛。”顾三官却固执地认为:“再简单总得摆个花篮,放个鞭炮吧,再说了,咱这秦腔茶社可是正阳第一家,最不行也得请个县级领导来剪彩吧。”

说到开业典礼邀请的嘉宾,顾三官禁不住眉开眼笑:“前几年生意虽然没做成,可捧场的朋友还是维下了几个。”随手递过一张拟订的典礼名单。老罗一看,长长短短竟有两大页,人员构成有公安的、消防的,有文化的、教育的,还有在政府各个部门任职的头头脑脑,虽说都不是什么达官要员,但方方面面的人似乎都全了。

老罗见了,忍不住笑出声来:“你这个家伙,生意没做成,开业典礼倒是弄了个一字清,我算了一下,你除了公厕开业没典礼,其他几个都是搞了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顾三官却并不难为情,而是撇了撇嘴说:“别揭人的老底了好不好,这秦腔茶社一开张,说不定我还真成气候了呢,到那时你再采访我,说不定还得等着排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