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温暖的门边
28380200000014

第14章 失落的重阳

重阳节快到了,天气也快凉了。秋风将起,秋雨将至。这个节日,该是寒秋降临前唯一的欢喜了。然而,这是一个无声的节日,它的热闹只残留在古人的诗句中。偶尔有人发觉它的来临,也只在不经意间发出低语:“哦,是重阳啦。”

“九月九,家家有。”从小,关于重阳的记忆只有这一句。因为生日与重阳一天之隔,让我对它既亲又疏,因为失之交臂的惋惜。也就是因为这一丝丝的遗憾,又让我对它又生出许多向往。

重阳节,据说在古时是备受农家青睐的。大田劳作已接近尾声,庄稼收割完毕,万粒归仓,猪羊在圈,鸡鸭成群,农夫们心情愉悦,喜上眉梢,酿酒待客,一派喜气洋洋。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直都以为这里的佳节指的是中秋节,直到指导女儿背诵时,才从后两句里发现,这千古传诵的名句原是指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看出,它亦是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的节日。是日,文人墨客相聚畅游,登高赋诗,大舒雅怀,尽发感慨,故又称登高节,是诗人们的节日,充满了诗意的华彩。

古人是浪漫的,赏菊是重阳节的重头戏。“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悠悠南山,天高云淡,陶渊明采菊东篱之下,是何等心旷神怡!而我们现代人过节,又有多少唯美的成分呢?更何谈诗情!

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享受成为人生的坐标,吃喝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春节大吃二喝自不必说,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粉汤饺子,元宵节吃汤圆……这重阳节,许是与吃挂不上钩吧,便无端地受到冷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以至无人问津。我想,哪天若被记起,除了贴上商业的标签,找到些吃的由头,还能有什么新意呢?“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即使是最艰苦的战争岁月,领袖都不忘在重阳节赏菊赞菊,显示出珍贵的浪漫主义情怀。“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多么美好的意境,这正是重阳独有的风情啊!而在消费和利益的侵蚀下,我们的浪漫又体现在何处?重阳默默无声,一晃而过,无人拾忆。举目四顾,纵使天高云淡,何处是那赏菊之处?

一年一度秋风劲。虽然这几日还是秋高气爽,碧空万里,但地上渐厚的黄叶,却明明白白告诉人们,秋天来了。在秋风冷雨来临之前,如能好好地赏一次菊,品一杯酒,再学着古人的样子相邀同游,抒一番诗情,那该是多么高雅的享受啊!

岁月易逝,如白驹过隙。倏忽之间,我的青春岁月已是“明日黄花”,不可追寻。又是一年重阳日,感念之余,愿心中黄花永芬芳!

(2010年10月13日发表于《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