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温暖的门边
28380200000093

第93章 胡吃,胡想,身不由己

近年来,倡导人心安宁的文化理念被不断提起,足以说明人们的内心已经“颇不宁静”。泛滥的信息以排山倒海之势充斥着人们的耳瞽,胡思乱想将人们的心湖脑海搅得波飞浪涌。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成了生活的常态,简单平静的生活常常被搞得无风升起三尺浪。

报刊、网络上总会生出些莫须有的新闻,比如女作家严歌苓的“被诺奖”,明星的“被自杀”“被整容”“被绯闻”,群众也常常一不小心就跌进“被就业”“被失踪”“被自愿”的坑里。人们的生活笼罩上了挥之不去的“被XX”的命运,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不由己,力不从心。在这个喧嚣扰攘的时代,人们不论是衣与食,还是行与思,被迫接受的成分都远远高于主动接受。

房价又涨了、贷款利息又上调了、股市又跌了、爱情岌岌可危、婚姻摇摇欲坠、食品安全又出问题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心绪难平,思想崩溃。强烈的不安全感充满了每个人的内心,人们患得患失,忧心忡忡,久而久之,杯弓蛇影,幻视幻听。

人们的神经变得高度敏感,极端脆弱。每当地面轻微颤抖一下,人们立刻就联想到世界末日,战战兢兢,惶惶不安;每当身边出现一起车祸,人们就对所有车辆畏惧三分,觉得每次出行都命悬一线;孩子稍稍迟回个把钟头,就心惊肉跳,浮想联翩;甚至一次正常的体检,也让人心里惴惴不安,生怕查出个三长两短。

凡事不会空穴来风。当胡思乱想导致神经衰弱,胡吃海喝导致代谢紊乱的新型流行病“二胡综合征”缠上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时,根据“被XX”理论,我们当然也有理由相信自己是“被二胡”了。

就拿吃来说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现在,个人对自己的健康也变得无从把握。因为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吃不吃,都不受自己支配。过去,人是铁,饭是钢。现在,人早已不是铁,饭也变得光怪陆离,神色可疑。生命赖以生存的食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很难说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亦很难分辨吃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痛苦,更不好判断其对人究竟是有害还是有益。那种绿色的、健康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粮食的芬芳早已是可遇而不可求,它们普遍在利益的需求下被包裹了厚厚的外衣,真假莫辨,良莠难分。从肉、禽、蛋、奶到米、面、果、蔬,几乎无一例外都标上了毒素的标签,健康食品早已差不多变成了致病元凶。化肥、添加剂、转基因、工业污染……你想不受其害,除非绝食封喉。

遥想当年,吃之于人,是一件很受向往的事情。那句经典的国问:你吃了吗?能从厨房追问到厕所。因为那时人们吃不饱,所以,吃过了,吃饱了,乃至吃好了,都被视为一种严重的幸福。哪怕是一块糖,一个馒头,一片肉,对人们来说都是绝对的极品。食品在人们心中,是相当的神圣。

而吃到如今,已经不单是生理需求,而是一种载体,是工作和交际的手段。应酬、请客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拼酒劝酒,大吃二喝,成了家常便饭。据说,有人一天的公务应酬,加上早饭在内,甚至能达到六场。应该说,吃到这个层次,已经不止是受罪,简直是受刑了。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不论喝酒,还是吃饭,都是革命需要,现实的社会生活已经充分体现了这个命题。

人常说,心静自然凉。凉就是冷静。人只有冷静下来,才会不胡思乱想,才能细嚼慢咽,才会品味生活,才会乐享生命。事实上,在这个凡事讲求速度,拼命追求效率,玩命追逐利益的时代,人们已经很难静下来了。人们步履匆匆,焦躁不安,满脑子都是工作、前程、高薪、养老、消费,虽然毫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之虞,但对高品质、高保障生活的追求,对财富的渴望,却搅得人寝食难安,心浮气躁。如果说,胡吃乱喝是万病之源,胡思乱想是万恶之源,那么,追根溯源,无论病源,还是恶源,其实都来自于人们对金钱和利益的疯狂追逐,来自于对生命的过度索取和无度享受。人人都在超负荷运转,同时也在超负荷承受,那种“量腹而受,量身而衣”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紧张、害怕、压力、竞争……当身体越来越差,神经日益紧张,不论胡思乱想,还是胡吃海喝,大概都只是人们缓解空虚和焦虑的一种方式吧。

(2011年10月17日发表于《都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