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路上的风景
28394600000008

第8章 中国书法

甲骨文

我和甲骨文的邂逅是在遥远的中学校园,记忆并没有随着历史教科书的泛黄而褪色。

那时,乡下的民办教师什么都教。我们的语文教师兼历史课,他还教过几天英语。我们在土炕上一觉醒来,似乎都精通了一门外语,譬如“枕头”的发音是“外布里是糠”,说得越快越富有英伦风情。他讲“甲骨文”时眉飞色舞,我们没理由不记住。别班的同学问他的名字,“叫什么文来?”灵感的火花粲然:“甲骨文!”

后来,我和他对桌办公。偶然的一天,我读出了他脸上镌刻的甲骨文。那是田野里忙碌的风雕镂的、讲台上漫卷的雪润色的象形文字。几笔皱纹呼应顾盼,形断意连,眉间的“川”字如苍劲古藤。他的坐姿高古端庄,俨然庙堂之器。隔着千里风烟和厚厚的近视镜片,1899年安阳泥土的醇香扑面而至。

好的徽宣能保存几百年,龟甲、兽骨却如镜磨面,越磨越亮。殷商的宫殿早已朽成烂泥一把,甲骨文却从土里站起来,愈发劲健挺秀,鲜活着三千年前的古国文化。中国的书法中,甲骨文最接近生活本真,也最能表达生活的意蕴。众多书家中,蔡邕的追求别具一格:“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漂泊汉末的他不识甲骨文,却因缘巧合的苛求着甲骨文的至高境界。在课堂上,学生辨析不清一些汉字了,我说:“请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它们最初的模样。”

三千年后,中国才发掘出了汉字的源头;我用二十年的时间读懂了中国的民办教师。甲骨文开创了书法艺术的先河;在师资青黄不接之时,民办教师传承了中国文化。

小篆

小篆雍容大度,锋芒内敛,圆润温厚,有王侯之平静,将相之从容。

哥哥们从军去六国,阵前鏖战不相识,战国的硝烟无情地修改了他们的容颜。是西周的方鼎铸就了他的温厚?是咸阳的廊柱奠定了他的稳健?小篆神定气闲,吐纳万千,六王毕,四海一,他轻松地为大秦注册成功。删繁就简,更显精神饱满,透出一种雄浑的气魄和自信的理念。

小篆是强秦气象,造型圆浑齐整,有始皇君临天下的气度,有李斯藏锋蓄势的圆活。逆起回收,仕途奔波里宠辱不惊聚其心神;内敛包裹,动荡官场上苦炼内功以养其气。中国书法里,只有小篆是一种闭合的蚌,表面优雅排列着向心的环状纹,剖开内心,才是那晶莹如泪的珍珠。小篆的平静,包含了千般波澜万种起伏。

小篆光照雕梁画栋,也驻足寻常巷陌。你看,苏东坡歌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骑一头瘦驴,行吟在蛮烟荒雨之中。小篆的从容,是苏东坡的从容,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与从容。流落民间的小篆,举手投足间是掩不住的浑圆与劲健,这是一种天生的安富与尊荣。工而不板,凝而不滞,后人效法小篆时往往“东施效颦”,得其表面,不得神韵。

我曾与泰山刻石对视了很久很久,恍惚间不知栖身何处,是秦是今?只觉一种饱满一种劲健一种沉着深入我的骨骼。

隶书

如果说隶书是中国书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后来的草楷行就是他举起的右臂下一个个鲜活起来的音符。浑圆的花苞绽开了自信的笑脸,张扬着恣肆奇崛的个性魅力。

元代篆刻家吾丘衍在他的《三十五举》中对隶书的评语尤为精绝:“隶书须是方劲古拙,斩钉截铁,挑拔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每每玩味至此,总觉得隶书鲜明的棱角,透射出一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胆识与魄力。

相传,隶书和一个叫程邈的秦国小吏血脉相连。程邈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铁窗和镣铐锁不住程邈涌动的思想,每一个小隶都跃动着人的灵性。冲破藩篱的隶书以其轻快的步伐走遍了两汉的大江南北,他服务大众,把自己定位于普通的一员。面对隶书的平凡,我们内心往往涌起这样的感受:“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清《今隶偶存》)

隶书严整的结构,给人以四平八稳的感觉;周到的点画,使他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隶书总是那么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隶书永恒。改革者永恒。开拓创新的精神永恒。

正楷

正楷是书法舞台上的俊美书生,一袭平整的长衫裹不住的高洁与端重,永远的眉清目秀,永远的儒雅方正。

正楷为人处世中规中矩,他的一生极有章法可循。少年是蜜蜂,吮过《四书》又觅《五经》;青年是劳燕,飞过柳梢飞过省城又奔皇都大殿;中年是绿荷,泥淖清涟里坚守自己的颜色。“横平竖直,端端正正,做人也像他”,正楷的精神,从魏晋流行至今。

端正草书的无规则,减省汉隶的波磔,正楷是中国书法艺术走向极致的一个关键。他既受文人雅士钟爱玩味,也为平民百姓欣赏使用。中国有句老话:五百年出一个圣人。我始终觉得正楷算是一位。他贯通古今,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成为传统艺术服务当今大众的楷模。正楷,正应了时下教育界“身正是范”这句话。“万世师表”,这话拿来定义正楷,我想是现成的。

人所追求的,其实就是正楷的最高境界。我有不少书法朋友,各有名头,都是走横平竖直的路子,畅饮着唐诗宋词补血养气,他们现在的书艺,书体端严匀整,书势挺秀伟劲,达成古代小说塑造人物“略貌取神”的境地。横平竖直,是人立身之本;雄迈清劲,是人兴业之象。

在校园公式化的生活里,我潜心临摹过柳公权的《神策军碑》,那时的我,正处在安排人生间架结构的学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