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28405600000074

第74章 后记

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6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演绎了民族史册上自强不息的传奇。它将100多年的苦难和落后、几代人的迷茫和彷徨,甩到了身后,也将对一个新生国家的封锁和围堵、对一种新兴制度的质疑和敌视,甩到了身后。60多年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2014年,鸦片战争120年后中国再次走到世界舞台中心。在这重大历史机遇期,我们应该守望古代先哲对后人的告诫:“国虽大,好战必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这种忧患意识,是基于对事物矛盾法则的深刻理解,是对国家兴衰存亡内在规律的重要思考。恒常的事物是没有的,一种因素里很可能蕴含着否定自己的另一种因素。古人很早就从大量的社会现实中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认为“昌必有衰,兴必有废”。这实际上告诉人们,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兴盛了就可能开始衰落,即所谓“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把这种道理应用到治国理政当中,那些善于总结经验的思想家、政治家们便意识到,一个朝代、一个政权的繁荣和稳定也不是绝对的。兴衰成败是常有的事情。初当政时,雄心勃勃,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廉洁勤政,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面貌。但时间一长,既得利益捆住了手脚,惰性增长,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纲常废弛,在表面的太平景象之下,便蕴藏和积聚起种种矛盾。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日渐尖锐,遇到某种导火索,便会骤然爆发,把那种太平盛世的衣装撕得七零八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些有远见的、清醒的政治家、思想家,便时时警告:“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充满辩证法的警世名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铭记。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须牢记一点: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们要善于辩证地、全面地看待中国发展和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当今国家安全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威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更加勤勉地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更加克尽职守地为国防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才不枉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中国有一句古训,叫作“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通过研究和分析当今中国安全问题,深感这一古训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作为共和国的军人,一名在国防大学从事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安全殚精竭虑。虽觉个人能力有限、人微言轻,但仍然矢志为国家的安全事业尽匹夫之责。因此,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笔者尽自己所能、胸怀祖国、情系人民,极力关注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安全问题,尽可能多地发现国内外现实生活中影响国家顺利发展的安全问题,并积极提出对国家安全有利的对策建议,以尽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历史责任和公民义务。

在本书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引用和参考了相关专家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因此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这些专家学者,是他们的大量研究成果才有今天此书的问世,恕不能一一直言各位专家姓名。另外,我还要感谢为本书出版给予无私支持的中国言实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同志,没有他们的支持也没有本书的问世。尽管得到许多领导、专家、学者的帮助,但由于本人的学识所限,本书的研究和撰写难免谬误之处,因此恳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教,以便今后在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上更加客观、准确和深邃。

李大光

201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