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28407100000007

第7章 对宁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考

文化是指人类历史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主要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自身、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及其获得的成果,它标示着人类的进化过程。狭义的文化是人类精神生产活动,是观念形态上的文化,它既包含于社会系统之中,又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领域之外,并以对客观世界反映的观念和知识等特殊形态出现。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竞争日趋激烈而出现的对某一国综合竞争能力的评价。文化对经济起到引导作用,对政治思想建设起到凝聚人心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指引性作用。宁夏是祖国西北部的小省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宁夏的文化形成与发展几经周折,至今才初露端倪,与发达地区相比还较弱,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将宁夏区域文化转化为新的力量之源,以推动宁夏跨越式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摆在宁夏654.19万回汉各族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文化大繁荣对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促进作用

跨越式发展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在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技术和制度的模仿和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经济超常规增长,或跨越某个发展阶段,最终达到追赶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的一种发展模式。

跨越式发展的落脚点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它的直接表现是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但是,如果就经济论经济,只注重经济发展的硬指标而忽视通过文化的、精神的内容去引领跨越式发展,那么这样的跨越式发展是不完全的,历史上后进国家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无不是借助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因此,宁夏要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一方面要不断增加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宁夏的特色文化、核心价值观等把宁夏回汉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结成一条心,推动宁夏跨越式发展。实践证明,文化对后进国家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凝聚人心的作用。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依靠一两个能人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美好前景将会给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将有明显的改善和大幅度的提高。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就需要宁夏回汉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甚至需要几代人去努力实现。古人说,众心齐,泰山移。如果把跨越式发展当成一个诱人的口号喊一喊,“形象工程”做一做,我们不但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而且会出现精神萎靡,人心涣散,失去信心的精神危机、文化危机,这样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只有通过跨越式发展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将人民群众想发展、谋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化为宁夏特有的文化力量,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良好文化氛围,宁夏的跨越式发展才能顺利实现。

第二,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作用。历史上跨越式发展虽然不乏先例,也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对于宁夏回汉各族人民群众来说,在一个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处于后发状态的区域里,用较短的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大目标历史上却是首次,其难度可想而知。没有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跨越式发展是无法实现的。在许多情况下,文化不仅仅表现在文房四宝、戏曲歌舞上,它更多地体现在人的精神追求和对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度。而作为文化重要内容的“精神追求”恰恰又体现出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世界上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没有这种文化作为人们精神的动力,是无法实现的。跨越式发展本身就需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缺乏这种精神,再聪明诱人的发展理念都会变成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

第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艰苦创业的亮剑作用。陈建国书记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向全区人民提出了今后五年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这些奋斗目标是:实现“两个翻番”,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取得“三个突破”,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提高“四个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宁夏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这六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是未来宁夏能否得以立足于全国,能否与发达地区竞争的关键步骤。同时,要实现这样一个美好的奋斗目标困难和阻力会有许多许多,它需要全区人民敢于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团结一致,艰苦创业。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正是依靠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今天,宁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需要继承和发扬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如陈建国书记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满怀深情地说的那样:“我们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区各级组织一定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各方面干事创业的力量,发挥各方面争先创优的才智,激发各方面创新的活力,坚定信心,务实苦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朝着新的目标奋勇前进”。这段话就是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全面推动宁夏跨越式发展。

第四,继承传统,尊重科学,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作用。70年前,在战火纷飞的苦难岁月里,在四面黄土高坡的延安,形成了不朽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就在于艰苦卓绝,众志成城,不屈不挠,昂扬向上。今天,我们处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中,战火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要发展,要追赶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依然有必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要敢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谋发展,以科学促发展。

二、当前宁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不足之处

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以宁东煤化工基地为引擎的宁夏经济正在逐步腾飞,全区回汉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期待着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但是,对跨越式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尚未形成,宁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核心文化价值观尚未形成

价值观是有别于事实判断和科学知识的另一类认识形式,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准则。价值观是判断好坏的标准,也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价值观在社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文化的精神之所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冲突。核心价值观则在整个组织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组织文化能否对组织运行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落实也是组织文化塑造的核心内容,关系到组织文化的成败。

(二)特色文化不明显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但是,多年以来,以回族文化为特点的宁夏特色文化比较鲜见,对回族文化的保护、宣传、挖掘、整理、创新等工作还较滞后,虽然近年来有《月上贺兰》、泾源的踏脚、吴忠的回族武术等一批反映回族文化特色的歌舞、体育项目等纷纷亮相,但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不高,还不足以反映出宁夏特色文化。

(三)品牌文化不突出

品牌文化就是形象文化,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质和对文化的追求。从宁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看,打造大文化,是提升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宁夏人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兢兢业业的敬业态度,有团结务实的民族传统。这些文化主流,一直推动着宁夏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但同时,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宁夏严重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因素,制约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经济的发展。最突出的如守土恋家、重商轻文、小富即安、小富则满、四平八稳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导致安逸享乐有余、进取精神不足。由于受地域、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宁夏的经济发展基础相对比较落后。落后边缘的地域特点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边缘化,形成竞争力和辐射力的难度比较大,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

面对这诸多劣势,宁夏再没有一种“不讲任何借口”、迎难而上、迎难而创的跨越式发展精神,是坚决不行的。改革体制机制,转变思想观念,都离不开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观念的力量、管理的力量、作风的力量、形象的力量,用文化力量培育竞争力,以文化力量推动经济力势在必行。用优秀的文化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增添推力,打造优秀的团队精神,造就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树立“领导一身正气,群众一股士气,工作一片生气”的良好局面。

三、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域面积仅有6.4万平方公里;人口654.19万;2006年GDP为700亿元人民币,连续8年高于全国的发展水平,但经济总量仍然偏低,科技、文化发展后劲不足。宁夏要发展,就要充分挖掘非金属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特色突出等区位优势,树立“宁夏不言小,敢造大银川”的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以营造大文化环境,提升宁夏知名度、扩大宁夏影响力作为突破口,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全面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文化带动宁夏跨越式发展。

(一)提高认识办文化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过去,宁夏总有一种模糊认识,认为办文化,尤其是办大文化需要钱。宁夏一没有自然优势,二没有经济优势,经济都发展不上去,还搞什么“虚”套套,这种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直接导致发展的滞后。伴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文化、文化经济化现象日显突出。从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看,作为综合国力的文化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力。经济的竞争并不仅仅是经济形态本身的竞争,更是人的价值体系、精神追求和生存方式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所以有人说,19世纪是比生产力,20世纪是比制度,21世纪比的是文化。可见,文化已成为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当今经济的发展起着根本性影响和作用。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看,经济转型与经济推进依赖于文化动力。从重视国有经济的发展到重视全民经济的推动,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从重视原生经济的整治到加快“外引”经济的融入,经济的开放性扩大了;从粗放型经济到集约型经济的转向,经济运行的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经济性质的淡化,促使经济本质的回归;从自然经济的格局到重视强化特色经济的营构,使经济运行的创造性大大增强。在这些变化中,文化的作用日益彰显。“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带的规划与形成,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出台,文化催生特色经济的形成,已成为经济推进的必要手段。知识、智慧、价值观念、精神动力以及文化所创造的环境,文化所形成的巨大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最终将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竞争力,使地区经济的竞争成为文化力的较量。从宁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看,打造大文化是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受地域、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宁夏的经济发展基础相对于沿海的一些大中型城市比较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高耗能低效益情况多,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落后边缘的地域特点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边缘化,形成竞争力和辐射力的难度比较大,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

(二)围绕“中心”办文化是办文化的最终目标

换句话说,办文化,离不开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发展经济这个“中心”。文化是要为“中心”服务的,只有这样,文化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办文化与发展经济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不断地向经济和生产活动渗透,给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决定着资源的开发、组合,决定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合理性,推动着价值体系的形成,影响着经济、政治体制和策略的制定以及人才素质的提高,协调着市场和环境的结合和互动。文化的生产、消费、传播、创新对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起着推动、导向、凝聚和鼓舞作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发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如何,是否具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看它能否用先进的文化组合各种资源,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

发展最终是以文化术语来定义的,文化的繁荣才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脱离人、脱离文化的发展是没有精神、没有灵魂的发展。宁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从传统的单一的“增长战略”“跨越战略”转向以文化和文化力为核心的内源型发展战略,迈向更高层次和更高阶段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文化的内在驱动力比经济力、政治力具有更强大的牵引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文化战略研究,为21世纪的宁夏的发展理清思路,为决策者制定策略提供服务。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优先扶持最具有现代高新科技水平的信息产业。加强文化法规和文化政策的研究,为文化力的提升创造优良的条件与环境。切实加强公益事业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注重文化资源的储备,构造现代化的新载体。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力的增强提供体制保证。加强“文化建设理论”研究,重视人文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改善社会人文环境,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最大限度的释放文化的经济功能。用文化的外在形象去“包装”经济,不断抬升经济的品位和价值。比如,近年来形成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是一个通过经贸会实现经济发展的典型。

(三)突出特色办文化

宁夏历史悠久,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璀璨,******文化特色突出,还有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等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交融、碰撞、澎湃、升华。许多古代文人、历史名人、科技名人、影视名人曾在此隐居养性,挥毫泼墨。宁夏是文化名人、文化名城、音乐花儿的故乡,是红透中国的枸杞的故乡。挖掘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今时代发展有机结合,打造富有宁夏特色的大文化,提高文化的市场竞争力,是宁夏提升文化力的重要内容。培育发展品牌文化,弘扬主旋律。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品牌经济”。文化的竞争同样体现在“品牌竞争”上,尤其对宁夏这样一个小省区来说,办大文化,更需要精心打造文化品牌。

(四)以人为本办文化

办文化,用文化力推动经济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视文化环境的培育,重视社会的协调全面发展,重视人的素质全面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目的,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人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人类经济发展正从以依赖物质资源为主向以依赖智力资源为主转变。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在知识和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今天,人才资源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财富和资本。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于小省区办大文化,具有战略指导意义。不断在人的管理方式中融入文化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重要内涵。

办文化,要紧紧围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行。要在人的管理中融入文化,通过文化,培养人的发展意识,创新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变“行为控制”为“自主管理”;变训导、驯服式管理为柔性、和谐管理;强化人文关怀,注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通过人文精神的倡导,人文环境的营造和人性的理解、人格的尊重,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从全局来看,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宁夏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复合型、高技能和高层次的人才短缺,人才的外流现象还比较严重。所以要加强人才的开发利用,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抓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用待遇、感情、事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给劳动、知识、技术创造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环境,使之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这是宁夏办大文化的重中之重。让世界了解宁夏,让宁夏走向世界,这是宁夏办大文化的最终目标,是每一个宁夏人当今最迫切的愿望,也是宁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办大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宁夏、展示宁夏,是每一个宁夏人的责任。

今天,宁夏回汉各族群众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发展。我们相信,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有着极具特色风土人情、有着名胜古迹和肥美山川的宁夏,一定会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腾飞、崛起。

四、宁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回顾与展望

2008年,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奥运团队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跃然呈现五千年灿烂文明。雄浑贺兰,多彩银川,654.19万回汉儿女用中华民族共同的声音,深情回首50年沧海桑田。2008年,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一年来,宁夏文化建设收获颇丰。全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心,以50大庆文化活动为重点,以重大设施和文艺精品建设为突破,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和政策落实为保障,迈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坚实一步。

2009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盛世华夏,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风雨,迎来的60周年华诞。2009年,这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年。未来,已然开启。新时期,关于宁夏文化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历史证明,没有指导思想的行动,注定了失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若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思想指导的奠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巨大成就不知从何谈起。思想解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

党的******以来,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观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自治区党委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中分三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全党的一次集中教育活动,是共产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文化系统作为第一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文化厅系统党员干部接受教育、武装头脑、改进作风、推动文化事业科学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宁夏文化系统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先锋,必将通过这次活动,解放思想,为更好的建设宁夏文化奠定理论基础。

(二)民生为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民为贵,社稷次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春秋盛世的民本思想的彰显。“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这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体现。而科学发展观众以人为本的思想正是中西方思想共同的闪光点的集合。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全面建设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想在党和政府的发展战略中日益明确起来。2005年10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其中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安排占据了重要位置。2007年6月,胡****总书记又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宁夏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小省区,在经济总量上没办法和其他省区相比,但近几年在发展速度上进入了“快车道”。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也不能落后。时不我待,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文化部支持宁夏文化建设的政策机遇,以健全完善区、市、县、乡(街道)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目的,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进一步做好各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特别是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大型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村镇、社区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

2009年7月22日******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密切相连的结合点。而文化产业又具有反周期调节的性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旺盛的外需骤减,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性遽然上升。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正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催生了时代华纳、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等文化产业的“巨无霸”。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波及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但是,日本的动漫、韩国的言情剧却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因此,在面临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娱乐身心、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的文化产品,显得更加迫切,这也是文化产业大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秀兰·邓波尔的笑声,挽救了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梦。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体制,我们的文化行业都是事业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既没什么动力,也没什么手段。所以发展文化产业首先面临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对国有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重塑文化市场主体。这是我们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向改革要出路,向改革要升级,向改革要观众,向改革要效益。改革之路,是艰难之路,然而改革之路,却是繁荣之路,是振兴之路。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盘活国有文化资源,并通过进行股份制和兼并重组,打造一大批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使之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使之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核心的经济增长点。

(四)以点带面——创精品,铸品牌,迎来百花齐放

党的十七大以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区)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新阶段取得领先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相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战略。云南省的《云南映象》、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印象刘三姐》《八桂大歌》等,彰显原生态歌舞的独特魅力;山西省的话剧《立秋》和歌舞剧《一把酸枣》《舞动黄河》,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山西文化现象;河南省的大型实景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浙江省的《宋城千古情》、江苏省的《1699·桃花扇》等,都增添了当地旅游产业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宁夏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红色经典文化、以“两山一河”为代表的大漠黄河生态文化、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遗址文化、边塞军旅文化、民风民俗文化、西夏遗存文化。宁夏九大主流文化,充分体现了宁夏文化源与流的历史传承的悠久性、区域分布的差异性、创造主体的多元性、建构形态的复合性、发展传承的互补性。

品牌是无形资产的载体和仓库,没有品牌,无形资产就不能存放和积累。国内外文化竞争的实践告诉我们,市场是只无形的手,品牌则是神奇的手,无形的手与神奇的手一握,冠军定会被夺走。这说明,文化品牌是商品闯入市场的杀手锏,是竞争中得以获胜的法宝。小省区也能办大文化,在新一轮的文化竞争中,宁夏要以“五个一工程”为导向,深入挖掘宁夏“九大文化”的丰富内涵,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突出现实题材创作,加大文化精品建设力度。

首先,要进一步打磨提升原创剧目。建立全区创排剧目梯次管理制度,按剧目艺术水准分层次指导扶持,使精品更精。其次,要持续推进新剧目创排。大力实施自治区文化精品工程创作规划,面向全国调集资源,创排10部以上优秀剧目,力争推出1~2部具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水准的新剧目。此外,还要努力推进艺术创新。着眼于提高艺术创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丰富文艺创作内容与形式。更重要的是,强化艺术深度集成创作研究。集合研究、创作、表演等各方面优秀人才联合攻关,扶持实施宁夏民族区域特色文艺跨门类、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创作研究。

(五)人才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当文化发展如火如荼之时,人才的匮乏更加明显。人是各项政策的实施者,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者,是文化产业的管理者。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

不仅要加强各级文化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大兴学习之风,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提高党政人才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更要以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实施文化艺术名家工程,带动文化行业专业艺术人才梯队建设。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努力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通行规则、掌握先进营销策略、具备较高文化艺术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

首先,注重不同职能人才的横向培养的同时关注同一类人才的纵向培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卓越的人才,往往开创一代艺术流变之风,代表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高度。成兆才的出现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剧种——评剧;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使中国京剧成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严凤英的优美唱腔可以使黄梅戏走进千家万户。优秀文艺人才,犹如领飞的春雁,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向着艺术的高峰奋飞。着力培养领军人物,为卓越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来带动集体的进步。

其次,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把优秀人才集聚到文化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文化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利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资本扩张,广泛吸引财经、金融领域的优秀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行列。由懂文化、善管理又能把握正确方向的领军人物带领的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是文化生产力中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一枝花的春天,不是最美的春天,百花齐放,才是春。培养造就“人才群”。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单位的文化艺术要繁荣,必须有一个强大阵容的尖子人才群。只有尖子人才如林,才能发挥“群体优势”,推动文艺繁荣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产生了一群“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多才多艺知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恩格斯语)。如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代表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的繁荣也与一批文学艺术家闪光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绥拉菲莫维支、别德内伊、肖洛霍夫等。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是文化把时代的灵魂、未来的光明送进人类心灵的深处。今天,宁夏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无限广阔,前程繁花似锦,宁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航母已扬帆启程,势不可挡。我们坚信,在******精神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宁夏文化人的不懈努力,有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宁夏的文化建设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质量和成就,为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