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感动学生的发明家故事
28418300000022

第22章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避雷针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它不仅使人类免受“雷公”肆虐之苦,而且也使雷电和上帝脱离了关系。200余年来,避雷针不知为人类避免了多少次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在18世纪以前,人类对于雷电的性质还不了解,那些信奉上帝的人,把雷电引起的火灾看作是上帝的惩罚。但一些富有科学精神的人,则已在探索雷电的秘密了。

然而,真正以科学实验寻求答案的,却是美国的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幼勤奋好学,无奈家境贫苦,他只上了3年小学便当起了学徒,一边做工,一边自学。

1746年,富兰克林开始全力投入电学研究。在一次实验中,为了增大电容量,他把几个莱顿瓶连接在一起。当时,他的妻子丽达无意中碰到了莱顿瓶上的金属杆,只见一团电火花冒出,并随之传出一声怪响,丽达应声倒地。原来丽达受到了电击。

这次电击给富兰克林很大启示。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明正负电荷在短路时发生的火花、响声和雷电非常相似,他确信:雷电就是自然界的电。所以,他就开始研究控制雷电、避免雷击的办法。

细心的富兰克林观察到,闪电和电火花都是瞬时发生的,而且光和声都集中在物体的尖端。他由此想到,如果将带尖的金属杆装在屋顶上,再用电线把金属杆和地面相连,不就可以把空中的电引到地下来吗?

1752年7月,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费城风筝实验。这一天,狂风漫卷、阴云密布,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风筝很快就被放入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躲进一个建筑物内。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空掠过,富兰克林的手上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

在进行风筝实验的当年,富兰克林就发明了避雷针。其办法是:在建筑物的最高处立上一根两三米高的金属杆,用金属线使它和地面相连接,等到雷雨天气,雷电驯服地沿着金属线流向地下,建筑物就不会遭雷击了。

避雷针发明后,美国的各个城市马上就开始安装避雷针。但这却遭到教士们的反对,他们说雷电是上帝的震怒。避雷针当时在法国也受到了强烈反对。

最终避雷针还是普及开来了,因为事实证明,拒绝安装避雷针的一些高大教堂在大雷雨中相继遭受雷击,而比教堂更高的建筑物由于装上了避雷针而安然无恙。

从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至今,避雷针从外形到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使用的新型避雷针外型像鸡毛掸子。它的中心是一根管子,顶端引出2000根细细的导线,导线呈辐射状。可以驱散聚集在建筑物周围的静电荷,有很强的避免雷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