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积压的爱
28418500000049

第49章 领导的代表作

某报是省城一家大报,要招聘一名文学副刊编辑。

广告刊登之日起,报名者排起长龙。经过面试,文化基础考试、专业理论考试三轮淘汰后,最后一轮只剩三人。

最后一轮考试是在总编辑办公室进行的,由总编亲自督考。

时间一到,总编便给三位应考者每人发了一份试卷。与其说是试卷,不如说仅仅是一篇短文。短文是打印到试卷上的,没有作者姓名也没有任何问题。三位考生一阵愕然。就在这时,总编走上主席台,坐定在主席台后,呷了口茶然后习惯地咳了两声,说:“各位考生,这是本人最近发表在一家纯文学刊物的拙作,我觉得他能代表本人最近创作的最高水平。因此,突发奇想,发给大家做考试题目,希望大家做出公正的评判。考试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大家可以动笔了。”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篇非常不成熟的小小说。小小说不但情节离奇,而且夸张,首读就缺乏真实感,而且,用词生涩,语句拗口,文法也有悖常识。就这样一篇文章拿到三位都有丰富创作经验,发表过数以百万字文学作品的考生面前做试题,实在是小菜一碟。要是平时,大家一定把它批得体无完肤。问题是,总编再三强调:“这是本人最近发表在一家纯文学刊物的拙作,而且能代表最近创作的最高水平。”如果真要考生做出公正评判,他需要强调这些话吗?如果要大家真实判别水准,怎么会拿这样一篇稚嫩的东西来做考题?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有两位考生闭起眼唱起赞歌,把“总编”的这篇小小说与鲁迅的《一件小事》做了纵深分析之后,又与日本小小说之王新星一做了横向并评。最后两人都得出一个结论,这篇小小说是新世纪微型小说创作中又一块历史性的丰碑。而另一位考生吴志强却很不识实务,更不能体味总编“良苦用心”,我行我素,把该文批了个体无完肤。

想也不用想,最后被录用的读者都猜到了,那就是我,有人就会问:领导的文章你也敢乱批?说实话,如果真是领导的文章,我真不敢乱批,可能也会像其他二位考生一样唱赞歌。问题是领导在撒谎,那分明是我用笔名发表在一家文化报上的试验性的小小说处女作,他却巧取豪夺,大署特署,说是他创作的代表作。我不能不狂批吗?不狂批那才是蠢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