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一样的天空
28419700000077

第77章 小街修鞋匠

建设街是条小街,不到二百米,名气却不小,商业也繁华,原因有二,一是市委机关报所在地,二是有个综合性农贸市场。建设街综合市场,干净整洁卫生,规范文明管理,还多次上了中央电视台。建设街街小,周围的店铺却很多,这些店铺大多是个体的,且每一个店铺都有自己的特色,弹棉花的,补落发的,炸油条的,卖豆浆的,配眼镜的,应有尽有。建设街市场周围的店铺大多是热一阵子就改枪换炮,今天还在卖保健产品,明天已经转销新鲜干货。可是在两家大商铺之间夹着一个小小的蒲记修鞋铺,却长期生存了下来,反正打我十多年前住在建设街开始,它就一直在那里。

经营这个修鞋铺的是对夫妻,店主蒲老四,人到中年,个子不高,消瘦,头发已经有些苍白,全身皮肤像熟透的南瓜。修鞋铺简陋至极,坐北朝南,一个挡雨的凉棚架吊着一个简易的招牌了事,地上散落着各种修鞋的工具与配件,还有两个木质小椅子,一条长板凳,这就是修鞋铺的所有家当。我经常到修鞋铺修鞋、补伞,知道蒲老四是松垭乡的一个农民。

在我没有认识蒲老四之前,对于修鞋、补伞、开锁之类的活,总认为是下人干的,属于体力活,知识含量不高。然而两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

蒲老四知道我是警察,很羡慕我有一个好的职业,起码不像他风里来雨里去,吃了上顿愁下顿。他经常说,还是你们好哟,旱涝保收,不像我们这么劳累辛苦。这些话听多了,自然成为一种习惯,也懒得辩解。

有一天,上班时没有下雨,途中下起小雨,我穿的皮鞋被水浸裂缝需要修补,于是到蒲老四的修鞋铺。我坐在小椅上,脱掉一只鞋子,递了过去。他用抹布擦拭了一下,就开始摆弄起来。他先用小锉子将鞋底需要粘补的地方锉毛,鞋底凹进去的缝隙中不太干净,于是他用一个锥子将里边的杂物一点一点地挑了出来,又小心翼翼用材料和胶水黏合好,用小锤子敲了几下,再补上几颗钉子,终于大功告成了。他把鞋子拿在手中,左右端详了一下,好像在欣赏一件刚刚完成的工艺品。他觉得很满意,然后递给了我。

在修补鞋子的过程中,他发现我另外一只鞋子拉链有问题,于是让我脱下,给我换了一个新拉链。但给钱时他只收修鞋的钱,还让我鞋子有问题随时去修补。我执意要付修拉链的钱,但蒲老四坚决不收。他说,在外做事,讲的是信誉,不能敲杠子多收钱。

这事之后,让我对蒲老四开始刮目相看。

有一次,我问蒲老四生活有什么困难,他笑哈哈地说:“我有一双手,头脑也不笨,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他认为修鞋不难,只要肯吃苦,服务态度好,就会有客人光顾。在建设街,谁家的鞋子坏了,准会去找蒲老四修理。不仅仅是因为他手艺好,更多的是因为他人缘好。经常看到有几位闲暇的熟人坐在长板凳上与店主聊天,摆摆龙门阵,主人也不烦,也不因聊天儿耽误自己手中的活。

不久,另外一件事,却让我对修鞋匠蒲老四刮目相看了。妻子有一朋友,是粮食系统的职工。有一天,她对妻子说,不要小看了修鞋匠蒲老四,真不简单,养了两个小孩,一儿一女,大女儿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究生,小儿子在成都一所大学读书。

一家出了两个大学生,真不简单,真让人羡慕。要知道他们的父母是庄稼汉,是修鞋匠,都没有好多文化,都没有好多收入。

后来我知道,两个孩子自小便没和爸妈住在一起,蒲老四夫妻俩一直在外修鞋供养孩子。

我从小在川北山区长大,深深懂得“穷则思变”的道理。磨难也是财富,贫穷的家长只要能把握得好,就能造就出成功的孩子,未来一样可以成功,可以富有。贫穷的孩子把挫折当存折,变压力为动力,不懈地努力,回报父母,报效社会,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业有成的家长,很多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却不让孩子吃苦,怕孩子遇到挫折,怕给孩子施加压力,不图孩子回报,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值得反思。

(2015年2月,获得《河南日报农村版》、中国三农网联合主办的“中国情·法治情”主题文学作品征文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