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们身边的空缺
28421100000038

第38章 阅读安徒生

2005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纪念日。

我在网上查找到各式各样的纪念文章,多得目不暇接。许多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他,追念这位一生专门给孩子写故事陪伴全世界的孩子度过童年的丹麦人。

200年前,在丹麦一个小镇奥登赛,安徒生出生于一个穷鞋匠的家庭,他童年的摇床是父母用有钱人废弃的棺材板做成的。他的家境用“穷愁潦倒”四个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爷爷是个疯子,经常被小镇上穷极无聊的人追打取乐,奶奶是个洗衣妇,整日在富人们充满体臭和汗臭的衣衫裤袜中忙碌,却挣不了几个钱。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个孩子的一生应该是毫无悬念的,长大后就像他的父辈一样在拮据和奔波劳碌中度过平淡的一生。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睡在棺材板上的孩子,创造了一个奇迹——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度不知道他的名字,不同肤色的孩子们在他的娓娓诉说下慢慢长大,以后,那些童话故事就会变成他们内心宝贵的精神资源。

我多次在《安徒生童话》的扉页上端详他的容貌。这个相貌丑陋的男人,毫无出众之处。一张瘦瘦的脸印证着童年的贫寒,两只眼睛里充满了深沉的忧郁,他写了那么多爱情童话却终生未娶,也没有孩子。他奉献给了这个充满缺陷的世界最纯粹、最美好的故事,但世界却没有回赠他相同的礼物。他死后还被各种不怀好意的猜测中伤,有人说他是丹麦王室的私生子,并演绎出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用以解释这个穷人家的孩子日后所得到的种种“好运”,全然无视他为了实现理想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也许这对于安徒生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正如《圣经》所说的,“重要的是给予”。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忽然想起安徒生童话,想看得不行,就跑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在借阅登记册上一位老师的名字赫然入目。那时感到很惊讶,他的孩子都念大学了呀。几年以后,当我成为母亲,给我的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我才慢慢懂得,他的故事不仅仅是给孩子们听的。

在《野天鹅》中艾丽莎为了拯救被巫师变成野天鹅的11位哥哥,必须用荆棘织11件衣服给他们穿,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复原人形。同时,在通宵达旦的纺织期间,艾丽莎不能说话,否则荆棘做成的衣服就会失灵。为此人们都在猜测她是个恶毒的巫婆,并且准备烧死她。在这个情节里几乎暗示了作为生命个体的某种切肤体验:在很多时候,上帝只赋予我们去做事的责任,却没有言说的权利。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但是这些忍耐是有价值的,可以将一个人从泡沫般的喋喋不休中解放出来,使生命更加结实厚重。

《海的女儿》在我看来,几乎可以看做是爱情教科书,每个步入青春期的人都应该一读再读,从中咂摸出爱情的本义。

15岁之前,人鱼公主必须要在海底等待,而她的姐姐们却可以戴着花环浮到海面上看人世间的繁华和美丽。这很像我们的少年时期:等待成年的过程那么漫长而寂寞,等待中充满不谙世事的伤感。终于有一天,人鱼公主也戴着珍珠花环浮到海面看世界,命运让她看到了那个王子,以后的一切都肇始于这惊鸿一瞥。为了赢得王子的爱情,她首先要具有人形。为此,她要付出代价:一是失去灿烂的歌声,变成一个哑巴;二是要王子必须爱上她,否则她会变成海上的一堆泡沫。

正如你我所预料的,事情正常的轨迹恰好是王子爱上了别人——世间很多爱情故事都是这样,充满了缺憾也充满了宿命。

我相信许多憧憬爱情的人,如果读懂了这个故事,也就基本上能明白爱情的本意了。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湛蓝的大海上微波荡漾,海边人鱼公主的雕像显得那么忧伤那么美丽,也许世上没有什么能成全爱情,爱情本身也不能。就像一朵花的命运,要么被拦腰折断,要么慢慢枯萎。

我常常想《丑小鸭》是不是安徒生的一个自我写照呢?

小鸭子生下来便丑。不,应该说是与众不同。因此,他受尽了嘲笑和欺凌。最残酷的伤害不是来自邻居母鸡大婶的品头论足,而是来自亲人——母鸭以及同胞兄弟。家人的无情伤害才是真正致命的。

就是这样,安徒生总能轻松地将复杂的世间百态位移到童话世界,将那些错综复杂的表象一一过滤,只剩下核心和本质,等着孩子们在以后的岁月里真正明白。

阅读安徒生童话,不同于阅读安徒生本人,这个丑陋的男人一生仓促潦草,不堪卒读,但是他的作品值得我们一读再读。